我是相信广告的——TOPYS专访京东商城市场副总裁 林文钦


采访/Ramble Vivi 桃红小闪电@TOPYS

录音整理及撰文/桃红小闪电 Vivi@TOPYS


林文钦,台湾人,拥有6年4A广告公司创意人经验,曾任外商广告公司创意指导,并且多次获亚太广告奖,时报广告奖等创意殊荣。从广告圈转战电子商务圈后曾任1号店市场副总裁,腾讯电商及易迅网市场部负责人,现任京东商城市场部副总裁。


网络时代营销环境的变化

TOPYS:网络时代,电商市场的变化是不是非常难以琢磨?
林:互联网产业的变化一直很快,其实电商市场算是其中变化没这么快的,SNS社交型网站或网路服务型公司兴衰更迭更快。即使是这样,中国电商公司在过去十年还是历经了几次变化。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近三年,你与用户沟通和交易的场景更是有巨大的变化。比如十年前压根不会知道,现在PC端的网址导航与无线端的电子市场(例如91助手等)会是影响网站流量与APP应用分发的战略咽喉。


TOPYS:不仅电商品牌和传统的品牌有很大不同,消费者也在不断变化。您在电商行业内做了这么多年,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的变化有怎样的体会?
林:我多年前曾在台湾一家颇有名气的意识形态广告公司担任创意人员,当时做的大部分是非常特别的广告创意,广告上的功能性诉求较少,我们谈很多品牌个性与态度。但在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下,这些特异的广告手法还是挺有效的,消费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渴望、迷恋那个商品,连我们拍的广告片都有人崇拜或拿来写硕士论文,我们每次企划广告,常会预设“我们这次要如何改变重塑消费者的认知”。但到现在那个“大众年代”已经过去,每一代消费者看事情的角度和消费方式都不一样。现在来看,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他们随身拥有多个上网设备,碎片化信息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影响是日益复杂的,跟早期你从电视广告和报纸里面获得商品名字、产品特性等信息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他们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已经不是在信息封闭年代可以让你随便操控心智的单纯消费者,你别说改变消费者认知,你可能连消费者跑到哪都不知道呢。我现在每次企划新广告传播计划时都是戒慎恐惧,因为营销的难度提高很多。心里想的变成了“1我如果怎么做广告就一定会打水漂。2我要用什么创新手法,避开1的风险。”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找代言人》,早期广告形式非常单一,以电视广告为主,用代言人有很大效用,但现在代言人的价值会被稀释一些,你必须重新思考是用口碑营销、社会营销或是SNS(社交网站)传播来推广你的产品。比如华为在推广他们手机的时候,除了线下传统的硬广如地铁电梯楼宇广告之外,投入很大预算金额比重在SNS,微博和微信的操作,不定期做一些网络事件营销,它所有的方式,已经不是传统4A公司的在网络上复制主视觉的方式。这个时代,你必须把网络当作主战场,像宝洁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也是优先资源于网络,所以现在不再一成不变,它每年的诉求点都因消费者的心理而变。所以作为营销的操盘手,你需要不断洞察消费者,了解对手,做一些调研,找出你所要做的营销的一系列脉络。

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的窘境,那就是你除了要知道如何跟目标用户沟通外,你的视觉手法还要够新奇特别。呵呵,我常用微信分享我觉得很新颖的创意广告,但得到的回应是:哥,这我早就看过了。


TOPYS:那么这里面是否会有这样一个矛盾——因为信息发达,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品牌种类多样化,那么似乎有稳定品牌个性的品牌会越来越少,或者说是不是诞生于互联网的品牌很难有自己的个性?
林:应该这样说,打造品牌个性在过去几十年都是很好的新品牌广告手法,这些年代消费者的信息环境相比现在是较单纯安静的,较适合所谓1.0式的硬广包装。而现在消费者想买一部车,他会先去汽车之家网站搜索研读;想买手机,上我们京东手机频道或专业论坛去看评论,这些地方都有成千上万的网友评论供参考,所以消费者已经不再像以前处于资讯的劣势,现在有更多集体意见。微信朋友圈意见领袖对新品的评价更具有定锤的影响力。所以这个时候对于广告和品牌个性的操作还是可以有,只是要更加谨慎,你需要站在一个谦逊的角度去想办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不然产品明明不到位却太装逼的广告会被网友喷得很惨。


TOPYS:所以现在的营销方式不能再仅仅依靠漂亮的片子和一些广告作品就能影响消费者做选择? 
林:是的,在现在这个时代,你不能只站在1.0的方式思考。早期我们做一些品牌广告的时候,广告公司在意的是这个稿子是否layout漂亮、能否拿奖。对于销售业绩呢?卖得好就跨自己的广告有效,不好的时候就会把责任推向客户或消费者。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反应也是很快的,当这么快反应的时候,你要继续做很多中小型的营销事件来策动2.0的舆论帮你继续滚动形成二次传播,凡客就是这样的,其实它的整个回响中有80%的能量不是它自己花钱请媒体造成的,而是公众传播的扩散。就像一个人写了一篇博客文章,好到你非要去收藏转发朋友圈或微博。所以我们就在想什么样的内容会让消费者自动转发或者平媒主动跟进,如果还站在1.0的思维方式去宣传,广告效果会掉很多。

现在我们做品牌营销或新品营销,我一定会思考如何利用社交网路去放大去炒热,这几乎是习惯了。如果要在一天内让一个人或事爆红,如果在国外不利用Facebook/Twitter,在国内没借力新浪微博的大V,我会觉得难度很大。

以往的线下广告尝试成本是昂贵的,但在网络上你可以推出多频次的短平快的营销活动,所以我们决定做一个大的促销方案的时候会有起码4到5件网络事件,并且在这之前就弄清楚要适配的媒体、自媒体和微博大V,我们会全部设计好。可以说必须超过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看的时候这个广告才算完成了整个事情。

另外就是说早期我们认为很棒的广告其实只是给专业评委看的,对于比较草根的人群来看,他们没有感觉,因为早期的4A公司里面的创意人都是看惯了比较曲高和寡的内容。但是对现在的社会来讲,你必须有一套新的方法,甚至是取悦屌丝的方法,只因为网路社会的最大群体就是屌丝。


曾经的广告经历,让我相信广告。

【TOPYS】易迅2012年网络病毒视频系列之小秘书篇


TOPYS:这是不是意味着说,广告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你相信广告和品牌价值,另一方面你又必须客观看到它只能解决某一部分的问题,就这里面能够影响的部分是不是越来越少?

林:我觉得是这样。我大约90年开始学习广告,把一些当时国外的4A广告公司的方法论都看过,然后自己做了一些广告之后,发现早期传统4A的套路里面有些东西还很好用,名人式广告、很唯美的片子,或者像P&G在7秒钟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具体是什么商品,那些年代讯息还不像现在我们这么纷扰复杂。那时候如果你是一家广告公司,比稿之后,提一个TVC一套平面主视觉,媒介排好后刊登出去,接下来很快就能看到消费者的反映,每年定时替换一套广告就好。

但是现在非常不同,比如大家已经很少看电视,都是“低头族“,全部都在玩手机,以前地铁里面的移动电视也有播放广告,但是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大家也都在看下载的片子或打游戏或微信聊天,你会发现消费者都不理你了,所以要重新去看消费者到底在关注什么东西。网络上之前大家爱看社群或者门户新闻,但现在只看视频,或者他们喜欢泡朋友圈和微博,所以你必须紧跟他们的动向轨迹,这个时候的广告形式已经不只是漂亮的画面。现在真没网友在上网时太正经,Just for fun。漂亮的画面在小荧幕里几乎对网路族群一定吸引力都没有。还不如像一些爆料自媒体那样,整天拿一些出轨艺人照片或吸毒名人来乱PS。从这些搞笑爆尿或逗逼照片或小苹果舞蹈中来软植入你的商品品牌。


TOPYS:您之前的广告经历是否给您留下现在仍然受用的东西?

林:早期广告公司从来不太在意”互动”或者叫做”直复营销”(很高大尚的稿子一般没什么回应率的)。但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如果你做的视觉丢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内五分钟没有任何朋友回响或点赞,基本就预告你放量推广后注定失败,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去勾引消费者,去用直复营销的方法论解决事情又变得比较重要。我自己是很感谢我刚进广告行业前几年做了很多极其无聊的金融产品广告,比如发行信用卡广告,贷款以及基金广告等。我在那时写了很多非常关注回应率的广告或者目录或DM单。这些枯燥的工作都谈不上什么创意,但是使得我的广告文案的劝服逻辑很强,我有把握同样是写文案,我写的广告文案能比别人写的拥有更高的回应率。我知道在广告中布钩子的细腻技巧。这些枯燥的训练,使我多年后在甲方(电商公司市场负责人)做广告时,会比较能拿捏放与收的度。知道何时创意该放纵,何时该落地检视广告投放后的销售成效。

可能因为我在广告行业的经历,我还是比较相信广告的。我认为目标顾客的脑袋像存钱罐一样,要不断的投钱进去,可能一开始看不到效果,久而久之的广告投放就开始有收效——比如王老吉针对“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个slogan操作很久。其实单纯来说,这两者没有实际的关联利益,但是广告一直洗脑,一直投放,消费者的认知几乎就被锁定了。只不过这是“实物商品”的广告操作,感性消费较重,长期品牌投资后,用户的认知就逐渐清晰而深植人心了。而电商广告操作方式很不一样,它属于“渠道广告“,这跟实物商品的品牌广告打法截然不同,这样的广告需要聚集消费者更多的利益,网络购物和线下实体渠道购物相比就是优惠幅度是否够大。广告宣传再优秀,如果在价格利益上失手,消费者会跑掉。在购买动机这方面,消费者是非常精明的,他不会傻傻的等你洗脑。你说自己“天天低价”,用户是完全不信的,他只有在他刚比过价之后觉得确实比其他网站更便宜的那一刻,他才暂时同意你“价格还行”。


TOPYS:现在从甲方的角度来看,您作为一个广告人出身,和一个没有广告经历的人,在概念上和实际操作方面您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林:受过4A广告训练后的思考方式比较体系化,由于参与过的案例数量较多,会有较多的解题,攻心与传播的套路。看到什么案例,会较快确定产品定位与诉求,产生广告策略也很快。

在网络营销领域,很多的炒作打法都是战术型的,如果你做太多高大上的东西不容易和网友碰撞出火花。有一个基本就是,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好的点子,过48小时基本就被抛弃了,点子被掩埋速度太快,它的时空和日抛节奏与传统广告是非常不同的。现在如果你没有经常制造一些营销事件,消费者会觉得这个品牌没有活力。这是网络营销之所以战术化碎片化的宿命,消费者需要不断的被刺激、被提醒、然后行动再分享(或立刻吐槽)。

【TOPYS】易迅2013年品牌形象广告之跷跷板篇

TOPYS:这种快速反应的网络化营销,有时候也能体现一些大品牌的反应速度和对策,这其实又是一个网络事件。
林:我举例来说,早期宝马和可口可乐,一年中大概只有两三个月左右时间密集地准备新的年度片子,准备完之后就是媒体和企划去忙,接着创意人可以去忙其他的大客户。但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已经是多次的积累,这背后的营销人也就开始忙起来。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在网络上已经争论得热火朝天,当天在微博上搏火数次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广告反应还击都会很迟钝,网络广告则相当机敏灵活,许多自媒体也都成为待价而沽的商业刺客,所以背后的PR公司收费也越来越高,4A公司要并购一些中小型的网络营销公司,甚至PR公司要养着几十家、上百家的微博大V,作为你打网络肉搏战时候重要的资源。
现在广告人的姿态不仅和消费者是持平的,甚至要更尊重消费者,使一些手法变得更加碎片化和实时,扣紧消费者心目中的脉动。


TOPYS:帮电商做广告跟你以前在4A公司帮商品做广告有什么不同?
林:嗯,首先电商广告属于“渠道的广告”,跟“商品的广告”在模式上与策略目的上都有差异。共通点是只要你是新品牌,那在新品的上市阶段,不论是新电商还是新产品,整个打品牌知名度与定位的劝服逻辑手法是类似的。但后期会差异大一些。主要是商品的广告策略与传播媒介会受产品的生命周期影响较大,营销的打法会比较线性思考,随着生命周期的阶段兴衰不断出招,不断攻心。为何攻心很重要,因为传统线下渠道的布局与承接客户能力较强,因此,营销人会花多点心思想品牌怎么塑造;电商渠道一般没有线下的终端渠道来协助,它必须靠自己来搞定让客户尽可能轻松上站,所以引流的任务在渠道广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商广告更不用说了。我总结了这几年的推广经验,自己建构了一个电商推广的模型,我简称为“五环推广模型”。内环是平台产品硬实力(包含平台易用性与商品竞争力),二环内是网站自有资源推广(站内资源曝光或现有用户群再营销/BD合作等免费的推广),三环是CPS网站联盟的布局, 四环是效果营销投放(包含导航投放/百度SEM搜索推广/品牌专区等),五环也就是最外环即是品牌公关推广了(线上/线下品牌投放/公关SNS炒作等)。一般商品的营销随着刚我所说的生命周期演进而不断出兵器也不断抛弃兵器。但电商渠道的五环推广却不是这种边打边弃的营销打法,电商渠道的营销推广如这五个环是不断叠加的。没钱的时候就专心顾内环二环好了,上了些规模再有钱一点我再加上三环,四环,规模更大或有富爸爸撑腰资金实力足够,就可撒下大笔预算强攻最外环的品牌及公关。在分工上,外环的品牌推广,就是需要内环硬实力的口碑来支撑,同时又需要三环四环来构建直达主站的便捷引流布局。

顺带一提,电商行业的领导技术背景居多,大多都省钱很精明,喜欢算广告投放的ROI,常做出只投ROI高的推广媒介决策,这实在是蛮恐怖且局限的想法,其实贵的广告往往有它贵的道理,我认为所有线上推广的各种广告形式里,“展示型广告”一般ROI最低,点击数也最少,但是它打品牌的价值最高,这个线上推广的媒介形式是被多数电商负责人严重低估歧视了,很可惜。它只是很少人点击而已,不代表它就没什么广告效果。你看央视的时候,也不会去点击电视画面,为何就没人去质疑央视的广告效果。


TOPYS:像你这样有多年广告代理商经历的人,你怎么看国内电商行业的广告营销。
林:感觉有点可惜。
不管是主导国内电商行业的创业者或者专业经理人,绝大多数都是搞技术或互联网草根出身的,相较于对业务趋势的敏锐判断,市场营销不是他们熟悉擅长的领域,对品牌推广的理解较少。即使他们招的市场负责人,90%都是效果营销专家,玩CPS网站联盟起家,采买百度流量的高手。不是说这个不好,这些效果营销的投放也确实是国内各家电商网站市场负责人的核心任务,80%的电商业者只要专心把这块顾好也不错了。我看比较可惜的是,很多网站的老板或操盘手对于打造品牌的认知与支持会较弱。在几年前我参加国内最大电商论坛派代的一场谈电商营销的圆桌论坛主题时,跟我同台的一位电商CEO曾对全场听众说出了让我难忘多年的一段话:我只重视广告投放能否带来销售,如果我们公司的市场负责人告诉我,我的投放是为了打公司的品牌,那我立刻把他开除!这样生猛的发言,还引起全场电商行业人士的热烈掌声。

我也看到些奇怪的营销思维,比如“打品牌就一定是打线下候车亭或线上广告”,一般都是老板这样想。京东算是少数营销思维比较Smart的电商,即使是线上广告投放也分两轨,会为品牌推广规划单独的线上预算与单独的ROI考核。

我常常在想,传统快消品行业,如果能多些电商行业的精细化营销能力,与网路炒作传播的野路子人才,那应该会相当不错。而电商行业如果能有更多熟悉传播技术的乙方广告公司资深营销人才或甲方快消品行业的市场操盘手进来电商行业,整个电商行业的市场动作会更精彩而更多元。

【TOPYS】2014京东商城11周年庆 <情不自禁618系列广告>之雾霾篇

TOPYS:这么多年的行业体会,按照您的标准,根据未来走向和发展能力来讲,您欣赏的公司或工作伙伴是怎么样的?
林:就我在职场的体会,想要有的营销伙伴和帮手,我觉得他/她会有几个特点。

身段更灵活,有快速的时事掌握能力和反应能力,另外希望有点“野路子”特质,或者说是更了解网民的想法。

他/她应该是浸泡在网民之中,熟知网路流行氛围,对于流行语和流行网络工具非常清晰了解,知道这些工具用起来是怎样的感觉,知道为什么会“火”,并且洞察消费者的一些心理,比如有的女生收很多快递的包裹,但是她不拆开,只是囤货,那么她会在什么时候去线下的门店?她通过这两种方式购物,各自得到的兴奋和满足点是什么?当你为京东淘宝做广告的时候,你不能只看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的人们的思维,你的着眼点应该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好的产品是可以打动多数人的”。


台湾广告环境

TOPYS: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台湾广告业?去年TOPYS发布了一个金士顿的微电影来自台湾灵智,反响非常热烈。
林:对。这个片子的执行创意总监Fish还是我当年一起做创意的partner。他们能拍得这么纯粹,找到一个很好的点,最后这个故事打动了这么多人,在北京得了一个全场大奖。我相信这个作品在国外还会继续得奖,因为动人的东西其实是跨界和有共性的。

为什么那么多台湾广告人会来大陆,因为已经很少跨国品牌在台湾拍片,所以后来好的导演和好的创意人都来大陆。这是广告市场规模与兴衰决定的人才迁徙过程。我估计这位创作出金士顿广告片的老搭档,最后还是要来大陆发展。


TOPYS:这跟整个市场的转移有关系。
林:那肯定是。最早广告的重点要么放在上海或者台湾、香港、新加坡。到现在,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城市本身还是要有够规模的经济去支撑,使得当地的行销与品牌策划的环境足够,这时才需要专业的广告人为你服务,但如果你前面这些源头不够,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支撑拍片子,没有足够经费去笼络好的原创、好的策划人,这些好的广告人必然走向更好的环境发展。


TOPYS:您来自台湾,从您的角度,您觉得台湾和大陆相比,营销环境有没有可以对比和参照的地方?
林:首先,每个时代的广告可以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在台湾意识形态做广告的时候,因为处在社会裂变的历史关口,更多的是让人们宣泄,映射一些压抑与反叛,进而获得许多的社会大众的共鸣。当然我们也拍很多优雅的作品,但往往优雅也正是宁静反叛社会的一种高傲姿态。

大陆和台湾差异比较大的是,大陆是一个经济高速起飞,渴望快速成名致富的比较浮躁的大环境,所以广告里标签化的东西会很多。谈人文部分和细腻的情感,台湾是比较出色的;但是相比较做气势磅礴的广告,还是大陆广告比较擅长。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通过机智和创意来完胜广告的,那么受西方文化洗礼较深的香港和新加坡是比较优秀的。

如果你对台湾了解再多一点,你就会知道台湾有很多作家和电影都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面,心要比较沉淀,才比较容易拍出这样走心的东西。


TOPYS:这个体会还是蛮深的,大陆是比较波涛汹涌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反而觉得台湾对大陆做创意、做市场的影响都会越来越大。
林:早期同是我们意识形态出来的创意人李欣频,她在台湾还不是广告人身份时为诚品书店写的文案出书,就可以使得她比多数广告人更牛,因为文字的力量在当时还是很独特的。她来大陆之后,大陆的回响也非常大。我相信很多大陆广告人都有买她的书,因为这些文字是你在这边的环境看不到的。比如说,“全世界最美的颜色都被希腊用光了”,像这样的字语多年后不断在介绍希腊时被拿来使用,这部分是她独特的既结合现代诗又具有强烈视觉元素的文字。说到香港,其实他们都是节奏很快速,注重效率,所以 它在解决一些广告所要承载的行销问题时,它是非常快且尖锐的,就是在很短的秒数内可以打动你,影响你。我也挺喜欢看香港广告,常有一种市井温暖的感觉。


做梦的行业

TOPYS:您对于现在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这个创意行业的年轻人和学生们有怎样的建议?
林:跟原来相比,现在的广告公司的优势已经不像我那个年代那样集中,但这不意味着进去广告公司的门槛低了,反而你需要更多地专注于对消费者的洞察和自身的独立思考,说服的技术和缜密的方法都是需要和有用的。我还是鼓励大家找到好的导师,不断充电和观察。在互联网上涉猎,你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很生猛、很优秀的东西。建议多去观察能在互联网上爆红的所有事件/名人或文字/影片,试着找让他们成名的背后炒作逻辑。互联网圈子愈来愈像娱乐圈,看戏也要看出门道。同时学生们对网路热点的掌握也要敏捷些,我想这对他们应该一点也不难。


TOPYS:您是如何保持对于市场的敏锐度的呢?
林:以前是多看不同的资讯,比如当我当年要卖高级车英菲尼迪,那我就必须理解高级车主的思维和需求,帮奥地利旅游局做广告就必须快速了解奥地利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和特色。养成一个快速了解和解决行销产品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个能力是不会失去的。虽然有些行业的水很深,比如理解服装,速读与杂读并不是一个万全的办法,你没泡个十年,感受多个春夏秋冬,你是无法掌握它的生产与销售需求节奏的。但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广告人习惯的杂食速读经验,还是非常好的。

然后就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看一些事情的时候,懂得欣赏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我之前是文案的背景,就很佩服网络段子手的创作效率与功力,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写出这么多让大家疯转的东西,一般4A公司最好的文案我看都写不出这种东西来的,肯定有一定的门道在里面。那你就要学会分析这其中的一些原因,然后自己找出一套办法。要不然你就花钱请这些很草根的炒作专业户代劳吧。


TOPYS:你曾在台湾最知名的意识形态广告公司担任过文案。这家公司曾创作出无数让广告同业惊艳的作品,如中兴百货,司迪迈口香糖等系列广告片。你可以说说看在这家公司担任创意人员是什么感觉吗? 

林:可能是一辈子职涯的最独特的勋章吧,这个勋章很另类,就像一个貌不起眼的摄影师告诉你,他曾待过美国Life杂志或Magnum摄影通讯社一样,这已经说明了一切,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不过,说老实话,创作过程是极其煎熬痛苦的,印象中在内部提案,几乎永远被打回,我每次都觉得写得不错了,结果就被打回;再写又觉得更好了,还是被打回....后面省略N次,很多脍炙人口的创意标语就是在这样炼成的。唉,过了就过了,那个最美好的台湾广告黄金时代以及创作环境已经过了,留下一颗只有少数人才懂的另类勋章就够了。


TOPYS:对我们的网站用户——这些激情满满的创意人、广告学生们的建议?
林:我自己的职业就选择了这两个工作,一个是广告,一个是互联网做电商。这两个的共同特色是,第一,对于过去的经验不是太重要,第二,它们都是做梦的行业。

在当时,广告创意是非常极致的,风起云涌,大家都去追求最好的创意,那个感觉很爽。而互联网是不断地往高处起飞的,你看每天都有这么多新的事件,它有这么多产品可以在短短时间内让全世界几亿人浏览,它也是一个做梦的行业。我认为不管是广告还是互联网,都会吸引一些喜欢追求梦想的人,所以我会建议说,现在这个时代反而有时候必须对一些事情更专注更执着,也许你不能像以前一样拥有更全面的能力去配合,但是正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的分散和细化,才让你做得更加专注和注意细节,最终在这个领域开花结果,心也可以定下来。



采访后记 
林文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典型的台湾知识分子,斯文儒雅,彬彬有礼。
连下属对他的称呼都是台湾式的——长官。
访谈结束后,他松了口气似的往椅背一靠,说:其实在你们来之前我有点紧张,很多年没接受采访了,在想要和你们聊什么写出来才不会太无聊。
我们年初采访林文钦时他还是腾讯电商的市场负责人,也是过去几年打造易迅网鲜明品牌定位的主要推手,但刊登这篇专访时他已经因为并购的关系成为京东商城的市场副总裁。互联网世界的产业变化果然很快速,然而这种温文尔雅的个性,怎样支持他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厮杀呢?
我想,专业就是力量。


感谢林文钦接受TOPYS的专访。
本文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TOPYS(www.topys.cn)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访 林文钦 京东 电商 TOPYS 广告 营销
我是相信广告的——TOPYS专访京东商城市场副总裁 林文钦
TOPYS.
2014-08-05 16:33:16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定格在热成像里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