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人到底会不会伤心

文/vivi@topys

TOPYS WEEKLY 一周脱稿秀 【第41期】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卡勒德·胡赛尼

去年的草莓音乐节,新裤子唱了一首《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他不会伤心,他不会伤心…… ”后来网上听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他不会伤心,他不会伤心,他也会伤心,他也会伤心……”最近发现连名字都干脆变成了《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如此纠结。

那么,没有文化的人到底会不会伤心?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有文化的人很容易伤心。

这种伤心有时候表现为自怨自艾。一颗剔透玲珑(玻璃)心,因为看得更透、想得更远而各种忧郁和无力。前几天民谣闹哄哄,马頔挺无辜,但他那句引发炮轰的发言——“在中国做音乐真可悲”,倒确实是自怨自艾的标准句式,尤其加上“在中国”三个字,简直就是盖棺定论、无可辩驳。

向他开炮的李志,则很有一点借题发挥的意思,且这次打击面之广,足见有文化的人耍流氓的杀伤力。殊途同归,也许李志恰好代表了有文化的人容易有的另一种伤心——愤怒。


搞艺术的,不忧郁,不愤怒,简直就像名将不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一样遗憾。

那么,没有文化的人呢?

如果你也困惑,乔治·奥威尔的《去维冈码头之路》给你答案。

“在一所房子后面,有一个年轻妇女跪在石块地上,用一条棍子在捅从房子里接出来的——我想大概是——堵塞了的排水管。我有时间看到她身上的一切:她的麻袋布围裙,她的笨重的木鞋,她的冻红的胳膊。火车经过时,她抬起头来,距离那么近,我几乎看到了她的眼光。她的圆圆的脸十分苍白,这是常见的贫民窟姑娘的憔悴的脸,由于早产、流产和生活操劳,二十五岁的人看上去像四十岁。在我看到的一刹那间,这脸上的表情是我见到的最凄惨绝望的表情。当时这使我想到,我们常说的‘他们的感觉同我们的不一样’,还有什么贫民窟里生长的人除了贫民窟不知有别的,这种话是何等的错误。因为我在她脸上看到的表情并不是一头牲口的无知的忍受。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遭遇是什么——同我一样清楚地知道——在严寒中跪在贫民窟后院的脏石块上捅一条发臭的排水管,是一种多么不幸的命运。”

几年前,在兰阳博物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小屏幕放着一个关于渔民的纪录片。里面那首关于讨海人生活的闽南歌谣,对我充满无知和局限的世界是一次强烈震撼。歌里说的是渔民生活的无奈,每次出海的彷徨,母亲守候在家中的煎熬,在也许笨拙粗糙的皮囊下,它展示了一个无比柔软和温情的世界,比最细腻的情诗更柔肠寸断,比最热烈的莎士比亚还要炙热。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文化什么时候成了人们会不会伤心的指标。

如果已经简单粗暴到仅仅以地域、文化或财富来区分人,那我们和色盲一样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



看到来自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的演讲实录《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这一切比想象的还要糟一些。永远不缺的冷漠而夸夸其谈的围观者,也许只是高学历野蛮人中的一种。


 

一周脱稿秀,我们下周见!

 

一周脱稿秀 文化 伤心
没有文化的人到底会不会伤心
vivi
2015-04-13 15:23:43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定格在热成像里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