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洁:什么是华人的设计?

2015台湾文博会-观察华人生活型态的新橱窗

台湾文博会(Creative Expo Taiwan)在2015年迈入第5届,以「城市即展场、展场即生活」为主张,选择松山文创园区、华山1914文创园区和花博公园争艳馆3处具历史意义的展场形成展览交易平台,同期更串联150家以上创意书店、咖啡馆、餐厅、展演空间、设计工作室的各式活动成为城市分展场,邀请买主、媒体和民众共同“品台湾”。

台湾文博会“文创趋势国际论坛”

“文创趋势国际论坛”是台湾文博会最重要的周边活动,目标聚集了华人世界的顶尖文创大师、趋势观察、及商界精英,为所有参与者献上华人世界脉动与创意管理的知识盛宴,为华人创意产业提供灵感交流与商业合作的全新平台,六大议题引导华人生活趋势风向球。


杨明洁:什么是华人的设计?

——以下文字与图片节选自台湾文博会“文创趋势国际论坛”杨明洁现场部分演讲稿。

曾经有一位法国记者在采访时问杨明洁什么是华人的设计?她补充说:比如说日本的设计是“极简”。杨明洁回答:“筷子吧,筷子是可以代表中国的设计的,但不是中国当代的设计。” 的确,筷子是可以代表中国的一件优良产品。相对于西方的刀叉而言,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用户层面,筷子都体现了典型的东方哲学思维与生活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种工具实现了各种进餐方式。而西方的刀叉则是用不同形式的刀叉解决不同的食物类型,一一对应。东西方不同的思维逻辑在两种不同的餐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杨明洁应邀一个法国的奢侈品牌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设计了一副“刀叉筷”,喻意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与融合,但这并不是今天演讲的重点。

有意思的是,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日本筷子、韩国筷子与中国筷子也有所不同。日本筷子的末端很尖,适合鱼和生食刺身的食物,韩国筷子是金属的,适合于肉类烧烤。

与筷子一脉相承的还有中国的马褂与旗袍,一快布往身上一披,留四个洞伸出头、双手与双脚。而西方的服装如同刀叉一样,基于功能的需要,演变得越来细分。中国传统马褂、旗袍并没有流传下来,或许旗袍还有人穿,但只是因其优雅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而并未成为主流。而筷子却是流传下来了,至今在整个亚洲依然广泛使用,为什么?因为筷子依然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旗袍或许依然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但已不符合当下的生活方式。 而马褂两者皆不符合,所以就进博物馆了。

再来看关于“极简”的问题。有哪一件产品是可以像筷子那样准确的表达“极简”的呢?无论是使用方式还是哲学思考。而刀叉相对而言显得太过复杂。于是杨明洁推导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极简”是源自于中国,而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国包豪斯呢?但是在当下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将极简发扬光大,畅销全球的却是美国的苹果。而中国的主流消费群现在却恰恰不那么推崇极简!

杨明洁认为这是一个有关设计的国家性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什么是华人的设计?

2014年,杨明洁投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座私人的工业设计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棉纱厂发电站,其内部包含历史馆、现代馆、未来馆三个核心板块。历史馆展示了自英国工业革命至今的上千件老产品收藏,现代馆收藏与展示了当代数百件获得德国红点、IF、G-Mark、IDEA全球四大顶尖奖项的优良设计工业产品。未来馆通过CMF创新材料、色彩与趋势、用户研究、公共与服务设计等数个实验室展示了工业设计的未来趋势与前瞻理念。

在博物馆中,陈列着杨明洁从德国学习与工作期间至今,近十多年来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各个时期的老产品。从世界各地不同时期、不同族群的产品身上,可以了解到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生活、文化、工艺形态。跑过的城市多了,会发现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的物品种类会有很大的差别。

而他发现最大的一个差别在于:在美国与欧洲都已很具规模与历史的旧货市场,在中国相对而言还很少。他说的不是手工艺品,而是工业革命后机器化大生产的产品。其种类与时间跨度,西方国家的要多出很多,有很多十九世纪的产品。 在中国能看到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已经算早了。

这是因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工业设计几乎是停滞的,很少有自主研发的工业产品,所以在旧货市场上也就看见那些年代老产品的踪迹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工业设计的一个断代史。

YANG DESIGN设计策略研究所做了产品设计考古学的对比研究,涉及时间轴、产品类别、国家、地区与族群分析。通过时间轴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在近现代设计发展的差异。因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工业设计几乎是停滞的,很少有自主研发的工业产品,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工业设计的一个断代史。

中国设计的上一个高峰是在明代,那个时候中国的木制家具的水准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流的。因为工匠对于材料与工艺掌握的炉火纯青,也造就了明代家具高品质的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产品由手工艺时代进入到了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同时期也诞生了大量新的工艺和材料,由此,相对于传统手工艺与材料应用而言,在工业革命后,产品设计也进入到了一场全新的革命时代。所以,西方国家在接下来的两百年多年中,产品设计是在一个循序渐进式与快速变革中发展与积累的。从英国莫里斯的新手工艺运动、到德国的包豪斯、到意大利的孟菲斯、 再到二战以后的设计重心转向美国。基于一系列新的材料与工艺的诞生,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新的工业产品以及新的审美价值。

而中国没有经历这个阶段,没有完整地发生工业革命,在近现代,中国整个工业基础都相当薄弱。在这样一个薄弱的产业基础上,我们的产品设计当然就变得很弱。直到改革开放,更确切地讲应该是2000年以后才慢慢有所起色。因为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企业对于产品设计的需求很小。而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强势的文化与商品进入,中国企业毫无竞争力,只能沦为代工厂商。同样对于产品设计的需求很弱。直到近些年,企业的转型成为了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时,产品设计才逐步得到多方面的重视。

因为这个断层,中国出现了很多有别于西方的发展途径与现象。

比如杨明洁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并认为:是否因为中国没有完整经历工业革命,因为中国的工业设计断代史,所以当下中国人依然存在手工艺时代的审美情结?喜欢繁复的、外显的、贵重材料堆积起来的所谓价值感?一张红木仿制的官帽椅一定是有价值的,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塑料潘彤椅并不值钱。

而设计的断代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山寨,这伤害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品牌!

如果没有断代,那会怎样?在这里杨明洁列举到了他所合作的一个有着130年历史的华人品牌——皇家雪兰莪。 

此次合作源于一趟奇妙的马来西亚之旅,一个诞生于1885年,全球首屈一指的锡镴品牌——皇家雪兰莪,其130多年来对于锡镴工艺的专注让杨明洁印象深刻。我们可以看到在这130年历史中,皇家雪兰莪的产品是如何一代一代的更新的。

那么马来西亚为什么会诞生全球第一的锡镴品牌——皇家雪兰莪,那时因为自古吉隆坡盛产锡矿。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农业文明时的产品设计,或称手工艺产品,有着很强的区域性、地理属性的特征,受到该区域的气候、原材料、加工工艺、原住民生活方式等等 因素的影响。如果谈这个时期的产品设计的国家性与民族性,是显而易见与自然而然的。所以,设计的国家性是存在的,但这不是一件刻意的事情,而是种自然而然的流露。

在与皇家雪兰莪的合作的第一件作品——茶具系列:知竹常乐中,杨明洁想首先满足当下人们生活方式与审美。竹与锡的结合,将两种材料的优势与劣势很好的互补,实现了用户的良好触感。至于看得是否像中国,并不重要,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件作品通过皇家雪兰莪的专卖店在全球销售,不仅获得了中国第一夫人的点赞,也获得了美国IDEA设计奖的认可。

同样的道理,在北欧国家漫长寒冷的冬季使得人们长时间的呆在室内,北欧国家的室内家具与灯具呈现一种耐人寻味的简约与温暖,每一件室内用品都能让人长时间细细地品味。在北欧的芬兰,白天很短,夏天的色彩是如此地绚烂,所以色彩对于芬兰人有心理治疗的效果,芬兰人对于光线与色彩非常敏感,这种缘于气候的心理特征也会自然的流露在他们的设计当中。

杨明洁认为:一件优良产品的诞生到畅销全球, 必须依托于一个国家产业基础的成熟及文化的强势,接下来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回到中国,要做一个看上去像中国的产品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该产品如何基于本土的产业基础与文化基因,并在全球畅销,产生影响力,比如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家具、箱包。在工业革命之前,产品设计的国家性与民族性是显而易见的,产品最终呈现的结果受当地的材料、气候、人文、审 美与生活形态的影响很大,不同国家的产品自然流露出不同的气质风格。

这种源于历史人文地理所积累的设计的国家性成为了欧洲品牌畅销全球的宝贵基因与垄断性的资源。

所以,所谓设计的国家性往往是被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基础与强势文化所定义的。之所以意大利的米兰展会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活家居设计展会,之所以意大利的高端家具和箱包会畅销全球,那是因为意大利脱胎于传统手工艺的强大产业基础与文化背景。

而美国人没有这些,那就做快消品、流行文化与互联网,所以苹果、可口可乐、好莱坞诞生在了美国。那么苹果的设计是美国的么?苹果的设计总监乔纳森坦言苹果极简的设计语言源自德国的博朗,前博朗设计总监迪特.拉姆斯的设计“十诫”对他影响至深。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关键所在:一件优良产品的诞生是基于这个国家成熟的产业背景与强势的文化背景。之所以苹果没有诞生在德国,也没有诞生在日本,更没有诞生于中国,即便是生产在中国。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信息产业基础,但毫无疑问的是苹果的产品是代表美国设计的。

至今,在工业设计领域,德国红点,iF,美国IDEA,日本G-mark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四个奖项,为什么这四个奖项诞生在德、美、日?而不是其他国家,这是有原因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们是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它们每年向全球输出数量众多的产品,同时也在向全球输出了工业设计的标准。所以德国人不但销售他们的汽车,同时也将设计的标准销售到了全球各地。而我们也乐此不疲、孜孜以求地希望获得他们的标准认可!

即便是奖项也是被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基础与强势文化所定义的。

英国的很多汽车品牌已经不属于英国所有,或是德国人、或是印度人。但人们购买时,依然认为这些汽车品牌代表着英伦文化。英国的产业基础是金融业与创意产业,他们向全球销售的是英国的文化,即便品牌拥有者不再是英国,都没有关系。

比车更强势的是英国的披头士与哈利波特!披头士的音乐流行半个世纪,依然直击人心!


而德国人则更擅长制造精准的机械与仪器。杨明洁一直相信:看到二战中的如同艺术品般的德国坦克,让人无法不相信德国汽车的品质,我们确实无法撇清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事实上,豹式坦克、保时捷、甲壳虫都是同一个人设计的——费尔南多.保时捷博士。

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一件产品诞生的各个环节被细分到全球各个产业链中。奔驰、宝马、奥迪在德国设计,在中国生产,在全球销售,但它们依然代表着德国的设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韩国人是做不了豪华车的,无论他们怎么努力!

再来看日本车,日本车的设计风格,源自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对于每一种材料都会考虑物尽其用、精工细作。

当日本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邀请到杨明洁为他们设计其品牌衍生产品时,杨明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种日本设计的国家性与英菲尼迪的品牌DNA很好的融入到产品中去。在为英菲尼迪设计行李箱的时候,采用了英菲尼迪品牌Q50以及历史车型中所存在的很多海洋元素,以此为方向设计了海洋系列,并在拉杆把手处表现出更加细致的感官精度。

一个日本的汽车品牌,邀请中国的设计师设计产品,在中国生产,最终的结果依然体现日本车的品牌DNA。

所以,所谓设计的国家性往往是被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基础与强势文化所定义的,其产生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杨明洁一直在脑海中构思着一个名为“新手工艺”的项目。而此项目构思成熟之时,恰逢苏州获得联合国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殊荣。此次“新手工艺”的项目不是莫里斯“新手工艺运动”的复制,而是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再发现、再思考、再设计,利用传统工艺,结合当代的设计手段与品牌创新体系,让由传统的工艺演绎而来的创新产品具备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与生活方式,进一步形成产品体系与品牌,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

苏作,特指具有鲜明苏州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门类。在清代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其所著《爱宜室宦游记》中所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即把当时苏州所产精美细致、构思奇巧、精雕细琢、细腻飘逸、具有灵气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统称为苏作。 苏州,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手工艺中心之一。苏州手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在全国工艺美术11大类中,苏州就拥有10大类共3000余个品种,很多项目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

杨明洁在2015米兰展上的日本馆内看到的日本国宝技艺——浮世绘,恰恰正是源自中国的年画。而在数月前,杨明洁专程拜访考察了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一位八十岁的传承人现场演示了制作过程,从工具到成品都很美。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把它们带去米兰展呢?

而在2015年的米兰展上,杨明洁确是把苏绣带到了米兰展上——新手工艺之屏风系列:中国画的三维解构。

苏绣: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

中国画:苏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历来与中国画紧密结合,并不断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自身的发展。

苏州园林与太湖石:苏州园林,有人称为“文人写意山水园”,也就是说,它是由文人创造的,以写意性为艺术特征的,以山水为主体的人居环境。在苏州园林中,扩展时空的手法运用自如,随处可见,如障景、遮景、借景等。再比如景观建筑通过高低、大小、明暗、起伏、曲折、开合等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游园者的视线不断变化,不断调整,景观也因此充满变化,充满韵律。

园林必有石,一是叠山的假山石,一是建筑的石材。苏州园林,前者都用太湖石和尧峰石,后者主要是青石和花岗石。太湖石,生于太湖之中,属石灰岩,经太湖水的长年冲击,石面上形成空洞。

屏风的外轮廓是由三块大小不一的太湖石抽象而成。


屏风的画面是杨明洁与苏州刺绣研究院合作完成,选取大面积留白的山水、花鸟中国画面,将山、水、船,花、鸟、树枝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绣在各自系列的三块屏风上。在刺绣工艺上采用了“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三块屏风成型后,无论是轻轻移动三块屏风的相互位置,还是人们在屏风前慢慢走过,因为原本在同一平面上的画面被立体化为三个层次,所以观者可以看到船在湖面轻轻划过的意境,或是鸟在树枝间穿行。这也与苏州园林中通过障景、遮景、借景使游园者的视线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造园手法不谋而合,从而景观也因此充满变化,充满韵律!

故此屏风系列命名为:中国画的三维解构。杨明洁希望在此体现的是一种中国文人的写意精神。

杨明洁在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在这里讨论“什么是华人的设计”这个话题?

事实上我们正在面对一个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确切的讲是从一个生活充足性消费市场,进入到自我炫耀性消费(前期)市场,再进入到自我炫耀性消费(后期)市场,最后进入到自我投影性消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身份认同是一个重要诉求。

不久前,贝恩咨询联合意大利奢侈品协会首次发布《全球设计行业市场检测报告》,部分节选:

“设计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高品质设计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认可度也不断走高。报告调查了来自30个国家的500余家设计产品企业,涉及九大产品品类。全球设计市场总规模达 900 亿欧元,其中“核心设计类”市场总规模达 290 亿欧元。在2007年达到巅峰,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下滑。近年来,高品质设计市场正逐渐回升。”

所以,关于什么是华人的设计?这似乎已成为了一种需求,而这背后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华人寻找身份认同在设计中的一种体现。

杨明洁同时也认为:过分的强调什么是华人的设计,那是一种民族自卑感与自尊心的双重体现,这不应该成为一种设计的目标,只有在处于弱势的时候才会过分强调着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比如方言。设计首先应该满足一个基本用户的需求,应该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

而设计的国家性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做一个看上去很中国的设计,很容易,但表面符号化的设计只是三流的设计。在这当中文化的差异性是一个关键要素,这种源于历史人文所积累的设计的国家性已经成为了欧洲品牌畅销全球的宝贵基因与垄断性的资源。

我们也有,但还未在全球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台湾文博会 文创趋势国际论坛 杨明洁
杨明洁:什么是华人的设计?
信仰的小马甲
2015-05-07 15:34:02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