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范特喜:用理性的方式,供应小确幸。

采访、撰文/vivi@TOPYS
录音整理/ankie77@TOPYS
采访地点/台中 范特喜

“一个城市的进步,不在于豪宅盖了多少,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能不能时时感受到幸福的小氛围。”——有感于台中老旧弄巷的温存记忆,钟俊彦与朋友们共同合资创立「范特喜微创文化公司」,专攻老建筑空间大改造,努力用“人的故事”延续一个城市的轨迹。

范特喜以“绿色觉醒”、“记忆延续”、“创作热爱”及“梦想的加乘”为核心概念,在22栋建筑物里提供50位以上的创作人进驻,包含各种复合餐饮、绘画、插花、植栽、书店、手工木作、冰淇淋、咖啡等个性小店进驻。通过更多分享的空间,让更多努力创作平民艺术的人发挥、实现梦想,也丰富这城市的生活。

image©范特喜


机遇:微型企业的兴起+房地产业的低迷

微型企业的总人数一般不超过十人,规模虽然小,但在台湾经济中非常重要,尤其2009年以后,因为金融海啸带来的倒闭潮和失业潮,台湾兴起了创办微型企业的风气,目前总共约有94万家微型企业,台中的微型企业更是占了总企业数量的近80%,它们也自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寻租群体。同时,经济低迷让地产持有人对市场缺乏信心,无论租售都相对倾向于迅速出手。

这种形势下,最早从事土木工程和室内装修业务的范特喜,开始从活化都市闲置空间和租赁给适合的微型企业的角度进行思考。

范特喜的姿态从最开始就是理性务实的,所以从成立起就摸索着设立了一个未来十年发展目标蓝图。


最初也是最基础——老街区改造

钟俊彦最早成立的公司叫联合空间,专注于工程和设计,范特喜是联合空间下负责行销和经营的一个品牌。范特喜成为独立公司之后,不但形成了较高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运营范围也渐渐涵盖了原来的联合空间,最终联合空间公司被注销,所有的业务并入范特喜。

正式成立于2011年的范特喜总人数约30,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设计和土木工程的人员占总员工数量四分之一,营销人员占四分之一,育成(也就是孵化器)人员约占三分之一,余下的则是洽谈空间、后勤资源等的人员。时至今日,育成和空间的寻找仍然是范特喜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区块,约占每日百分之七十的工作量;其次是创造体验和情景,包括绿化、装置、音乐、小型活动;在行销方面会做宣传、讲座、展览;渠道方面则会和百货公司、诚品进行交流。 

显然,团队里并没有专业的建筑师,因此范特喜呈现的街区改造手法偏向于室内设计的范畴。


范特喜改造的第一栋房子,有人觉得改得很好,也有人不喜。image©范特喜


范特喜改造的第二栋房子利用了借景的手法,把对面邻居的樱花树美景借到屋子里面来。“我们喜欢用植物和阳光这两个元素让整个建筑有光影变化。”image©范特喜


范特喜的十年计划,三大步骤


范特喜的十年计划。image©范特喜

产业微型化和聚落化

范特喜将自己推行的第一个步骤称为产业微型化和聚落化。在此过程中,范特喜考虑的并不只是空间。

所谓微型化,以食品为例,就是有人专注做油,有人专注做糖,这样细分之后将好的制造者、好的产品带进市场曝光。聚落的形成则是这样,范特喜有大概五十个店铺坐落在直径一公里的大圆圈里,周围有四条大马路,车流量大,需要休息的人群一般不会立刻跨越马路,正好为圈内的店铺带来人流和消费。

image©范特喜

关于招商的时候对文创业者的选择标准,范特喜表示首先当然希望是原创设计的门店,或者至少是自创品牌,例如具有独特店主风格或经营方法的买手店。此外财务测算要基本合理。第三则是看人,“我们其实还蛮重视这一块,希望他能有抗压力,而不容易随波逐流。最早的一批60%的承租人员都还在这里,而且这五年不管多辛苦,他没改过他的营运项目。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当时想要的效果。”至于离开的40%,部分是因为做得不好而离开,但更多的是变壮大之后搬去更大的空间,之后与范特喜再合作的也非常多。

育成与合作

范特喜两三年的产业微型化和聚落化实践赢得了热烈反响,也很快积累了名气,然而当他们分析营业数据时,发现经济规模并没有起来。“我们不能只有知名度而对不起进驻的商家,也不能像其他文创区一样提高租金导致商家都离开。于是我们思考了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因此也就有了新的内容——育成与合作。” 

育成就是我们常说的孵化器。随着育成平台的建立,范特喜与商家合作关系从简单的租赁合作增进为更为复杂的商业合作,从建立双方的互相信任开始,彼此消除认知的落差,商业模式的探讨也就建立在这样互信的基础上。在这种深度的合作过程中,范特喜和文创业者之间往往超出单纯的商业合作关系,曾经有位优秀的设计师面临运营困境,范特喜为他减免了房租,如今这位设计师的作品开始出现在台湾金钟奖,事业有了较大起色。

街区内十分之一的店铺是由范特喜自己经营,他们也打算保持这个比例,使进驻的人感觉主客两方是一体、一起打拼的,而他们借此也可以了解游客状况。

范特喜同时试图通过和政府、学校合作,去解决微型化后专业知识不够或资源不足的问题。文创业者渐渐意识到,台湾政府实施的在地文化政策(又称一乡一特色)可以成为文化创作的素材,然而他们往往对工厂的机器或材料限制非常不熟悉,创作的时候很容易在方向上就错了,想要获得商业利益时更是发现困难重重。因此范特喜着力去寻找与地方产业的连接,希望能将地方产业加入微型化的过程当中,将工厂、工匠、材料的知识传授给文创者们。

image©范特喜

我们在范特喜街区的一家餐厅午餐,收银台旁边的店家名片上专门标注有“范特喜专人经营”字样,提及这个“范特喜烙印”,钟俊彦表示,这并不是强制选项,范特喜坚持店家的品牌和辛苦投入不应该被范特喜的品牌掩盖,所以大部分店也都没有范特喜的字样,当然如果商家认为加载范特喜的品牌有益,他们自然也不反对。

生活聚落

范特喜的获利方式也渐渐超出单纯的租金,开始通过旅行、线上线下虚实整合以及空间的拓展进行获益,最终目的是做成一个生活聚落。

旅行方面,范特喜做了房间少而精的背包客栈,同时还建设了亲子主题区。

除了台中,范特喜也走出市区,挑出了一些有特殊人文、地理环境的地方,用和在台中建造聚落相同的方法去建设文创聚落,例如当年国民党临时居住的清水眷村,以及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赛德克族原住民部落。


 清水保温计划。image©范特喜

在郊区的运作自然比市区困难,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口基数小,但文创产业中需要的一些农业、传统工业等元素又确实难以移动至都市,于是范特喜决定利用空间改造这个强项,依循这些商业区原有的脉络,通过资讯和商业包装的方法去改造和推动。

街区累积了一定店铺之后,线下的购物需要耗时一天以上,所以范特喜开始和网站合作,通过游戏和点数等导入到范特喜线下的实体空间。范特喜在网络上也建设了一个文创业者可以发布内容并募集资金的平台。

除了普通的商业空间,范特喜渐渐开始设立展映空间,约每十间店铺就会有一个展映空间,这些非商业性的展览、表演、讲座,成为街区中常常更换、总有新意的灵活内容。为了减少运营成本,范特喜也开始与一些街区外的设计师进行短期的活动合作,这种pop-up的形式,既增加了街区的丰富性,对街区原有的设计师也是一种刺激,而又不会造成长期的竞争。

因为条款和程序的复杂,范特喜没有申请过政府的资金,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为了盖绿光计划进行了一次融资。创投公司就三个问题——这个模式是否有复制、扩大的可能性?台湾是否有那么多的房子可以改造?是否真的有这么多人想要创业?——进行评估之后,最终决定投资。范特喜卖出20%的股份,同时也希望,既然可以自给自足,售卖股份的情况也就到此为止。


如果真要谈愿景

关于范特喜的模式是否已经有人复制或模仿?钟俊彦表示自然是有的,但因为范特喜起步早,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有人要做类似的事情的话,范特喜反而会变成他们的顾问,也就是说,变成合作对象的几率其实高于变成竞争者。

image©范特喜

“我们这个年纪,就是看过台湾很穷的样子,可是没有吃过苦头的一代。如果真正要谈愿景的话,就是希望台湾变得更好。就像我们去日本,如果让你真正讲去做什么,也讲不太出,总之就是觉得很舒服。我觉得台湾也要经历这样子的过程。当文创业者的创意加上了在地的特色,它可能会影响到人的生活习惯,其实是一直在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等到有一天,每个空间都很棒,每个商品都很好,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很和气,大家发自内心地很想来台湾感受这种美丽的气氛,那个时候其实我们才有条件来谈文创产业。”

 

台中 范特喜 改造 创意园 小确幸 钟俊彦
台中范特喜:用理性的方式,供应小确幸。
TOPYS.
2016-03-29 14:55:30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太快了,2024都背着你开始总结了 | 创意速览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定格在热成像里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