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OPYS小食部,我们专心提供全球特色餐馆、酒吧、cafe,防止顾客因无欲挑食而导致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无心创意。
营业时间:不定期开张,全看主厨心情。
营业地址:任何有特色小店餐厅的地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通知顾客。
特别声明:本店不做任何形式的外卖,如有供货需求,请联系主厨,否则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你懂的!
一见钟情并不仅限于人,有时候会是一个品牌的感觉。
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表达,观者自然心领神会的记住这只Blue Bottle 蓝瓶。
Blue Bottle Coffee起源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沿岸城市奥克兰,创始人James Freeman始终痴迷于工匠式的咖啡制作方法,号称店内新鲜烘培的有机咖啡豆超过48小时未用就会丢弃,而意式、手冲、虹吸、冰滴设备更是一应俱全。Blue Bottle Coffee认为,喝大杯外卖冰拿铁的人一般都不很在乎咖啡的制作水平。而他们想要吸引的就是,那些真正在乎咖啡品质的顾客。
虽然2002年开始起家,并且不断获得投资,去年夏天又爆出C轮融资7000 万美元的消息,但是Blue Bottle Coffee和它的出品一致,始终都是谨小慎微慢慢行走。2015年年初才开张位于日本的第一家门店,而他们在东京地区陆续开张的其他家门店的设计,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这只漂洋过海来到亚洲的蓝胖子到底想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这里小食部将分为三期和大家一起感受下~
【Vol.10】东京 清澄白河
这家2015年2月开业的Blue Bottle Coffee,同时也有着日本Blue Bottle Coffee总根据地的意味。
由建筑师長坂常主理的Schemata Architects 工作室收到这项设计案的委托——选址于东京清澄白河边的一幢老旧的库房小楼,Blue Bottle希望将这间旧仓库变成一间同时包含烘培间、咖啡馆、办公空间、咖啡师培训和糕点厂的复合功能空间。
作为典型的第三次浪潮咖啡馆(第一次浪潮是咖啡的商品化,第二次浪潮是以星巴克以及Caribou Coffee等为代表的连锁咖啡店),全世界的Blue Bottle Coffee不仅努力营造最好的咖啡口感和芳香,也希望和咖啡庄园的劳作者、雇员和顾客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圈,具体来说,在现有的建筑空间中,Blue Bottle Coffee希望自己的咖啡师和顾客能够相互了解,建立更积极稳定的客户关系。
从外部来看,这是一间干净清爽的空间,白色的外墙面印着标志性的Blue Bottle,不必多说什么,而大量的玻璃窗和结构性的金属框架的运用,带给观者轻盈的通透感,每一个走过的路人大概都想要往里面看看,所有人都可以与他人建立一种微妙的联系,甚至参与对方的沟通中去,而为了保持这样的关系,同时又能拥有一些些私密空间,设计师在相邻的空间之间安置了高低不同的玻璃门作为稍稍的隔挡——Blue Bottle Coffee并不希望顾客真正拥有对着电脑一样的私人空间,它希望营造的就是热闹,大家一起谈论咖啡的氛围,而对于羞涩的日本人而言,私密空间显然还是需要的。
门口的设置也非常简洁,灰色地面,白色墙面以及大空间之外,少许绿色的点缀,木质材料的运用也让整个环境看起来柔和许多
进入室内马上就会发现,整个建筑的工业感偏强,金属水泥的运用让整个空间在感觉非常简洁的同时也有些过于冰冷,因此需要一定面积的暖色调进行融合,长条形的柜台不紧在整体的环境中颇为凸显,也让进门的顾客会自动靠近这块区域。
配合着改建后的工业风格的空间,将大型机器放置在大厅,即有展示的需求也是对于顾客而言的一种品质的体现。
旧仓库楼原本是没有窗户的封闭空间,为了能让丰富充足的自然光直接倾泻到整个空间内,设计师将二楼的天花板改造成一个拥有大天窗的穹顶。
楼梯转角连接处的正上方的空间相对空旷孤僻,设计师在二楼铺设大量的绿植,在充足天光的反射下,期待这些肆意生长的植物为楼下的空间营造出有着异国情调的森林般的光影效果。
顾客们不仅可以享受独一无二的咖啡体验,同时他们也可以在烘培制作的现场观赏点心制作的过程。也可以在咖啡区品尝咖啡的同时遥望二楼空旷地的绿植,很可能会好奇想去看看楼上。
此外,在主烘培机器的正上方,二楼的地板也是一楼的天花板设计了一扇玻璃窗,这样的设计也是希望从视觉的关联上连接两层楼的空间,这样的通透效果下,楼上的蓝樽咖啡的员工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楼下的客户正在享受他们的咖啡,而这样的反馈也给员工们带来新的动力, 另外,他们也可以持续的关注楼下的情况,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发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的视觉效果的处理几乎让在场的所有人建立起一种主动积极的关系,包括店员和顾客。
二楼的办公空间,仍然分离出小会议区和工作区域,同时地板开拓的空间也称为楼上楼下重要的沟通观察路径。
小食部,我们下次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