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仁祿×蔣友柏雙品牌
用體驗創意 · 吸引人打開腦袋
用革命反叛 · 重新定義固有思路
Apple&Snake象徵一切從原始的伊甸園而思考
將問題回到本質與原點
探究未來的想像
蛇(代表 蔣友柏):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是以時間的多寡定義社會的階級、富貴。
有時間的富人,慢慢的做事,慢慢的活;
沒時間的窮人,快快的做事,快快的活。
想想,自己很像窮人,時間永遠不夠用。
又想想,有了很多時間卻沒事做,有時間等於沒時間。
又再想一次,發現,現在拼到沒時間是希望以後可以換到自己的時間。
時間,一種最奢侈的享受,不知何時,才會在生命中平衡?
蘋果(代表 姚仁祿):
時間,這個問題,我一直很有興趣。
從「今生」一輩子的角度看,
時間,就是生命;受孕開始,斷氣結束﹍
各種生命,長短不同,小狗小鳥,與我們不同,蒼蠅蟑螂,更與我們不同﹍
同是人類,也或長或短,各有旅程。
從「生生世世」輪迴的角度看,(我是這麼看的)
時間,沒完沒了﹍
這輩子過完,還有下輩子﹍
這輩子,接續著上輩子,再上輩子,再上輩子﹍
既然,沒完沒了,長短,不是關鍵,旅途的品質,才要審慎管理。
旅途品質,如何管理?
把路拓寬,是最好的管理,
因為,旅途品質好,就是時間寬(路寬)﹍
因此,時間多寡,應以「寬度」來看,不應以「長度」來看。
所謂富有,就是「路寬」;
所謂貧窮,就是「路窄」!
這輩子,路長路短,我們決定不了;
但是,路寬路窄,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因為,心寬,路就寬;心寬,就是自在;自在就是享受。
心,能因「路寬」而「自在」,
不只這輩子享受,下輩子也是。
蛇:
你的解法和我爸很像,
他說: 『人生命的長度是決定好的,但寬度卻是可以創造的』。
聽到這席話時,已是他的最後時間。
隨著自己的時間脈動,我加上了「深度是可以自己設計的」來結尾。
但我無法把時間當成一種輪迴。因為我的時間寬度不夠,所以活得很沒有品質。
慣性的把時間看成一個解脫,希望時間到,下一段路會更寬。
時間,在家中,也是一種壓力:童鬧,狗吠,鳥鳴,魚躍﹍無刻可閒;
時間,在工作中,也是一種壓力:抉擇,判斷,執行,承受﹍無時可怠。
時間,在年輕時,是一種無限耗品:揮霍,浪費,無拘,無法﹍毫不猶豫。
時間,在青年時,是一種必要花費:責任,現實,夢想,負擔﹍完全沒退路。
希望,在中年時,可以換一個角度體驗時間:以閒換忙,以質換貧。
不過,還未體驗過,所以只能想像﹍
蘋果:
我們都很忙,要不忙,還真不容易;
無論起因是友情或是親情,事業、志業還是家業,
最後,都變成為責任而忙。
既然,我們的「忙」是必然,就不能真的忙到「心亡」﹍
也許四十歲吧?
人到四十,總要開始學會,定下來,看自己「心」在哪裡?
「心」夠不夠寬闊?
我觀察,這幾年,你的心,開闊了許多,也鎮定了許多﹍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事多,卻可以不慌,
既然事多不慌,心就不忙,
那就是,事忙心不亡。
蛇:
事多卻不慌, 我做得到,
但責任多心不忙與不亡卻還做不好。
你說的四十,離現在還有四年﹍
讓三年修責任多心不忙,
再以一年悟出心不亡, 應就可以到達一定的心寬。
怕的,是撐不到那時﹍
要的,是控制牢中的慾望﹍
時間,因為設好了一個看不到的句點。
所以,人性會因為害怕看不動的「終點」質疑自己所為。
要拓寬時間,真的要從觀心定性開始。
蘋果:
終點,我們都知道,卻,也有不同程度的擔憂;
我建議,把「終點」定義成「這輩子的落幕,下輩子的揭幕」,也許,就舒坦些?
既然戲還有續集,這一集,演好,總是沒錯。
蛇:
續集,多數都比不上第一集;
終點,多數都比不上起點。
我會試著把終點定義成一個進行式。
但不是以「劇」為印象,而是以「捨」為追求:
這輩子, 因為做到:
把孩子養正,所以能放下;
讓家庭幸福,所以能放下;
用事業成仁,所以能放下;
這樣,下輩子,就會駕輕就熟,有幸多循環幾次,就會短拓寬時間的「時間」。
最後,起點與終點就會重疊。
蘋果:
這樣的解法,很好。
把責任當作捨,因捨,而得智慧。
因為智慧增長,時間,就有寬度與深度。
蛇:
已經開始試著「心境」與「心態」控制時間的快與慢。
習慣後,在時間的軸上,就不會有「心慌」的出現。
四年後,再檢視﹍
姚仁祿
思考者、設計家、輕媒體推動者
18歲,第一志願考入東海大學建築系
23歲創辦專業設計公司「大仁室內計畫」
48歲擔任大愛電視台總監
曾獲金鐘獎,並致力於電視台編採無帶化,目前是大小創意齊及大小媒體負責人,致力推動「創意即競爭力」啟發年輕學子深入思考
蔣友柏
「橙果 · 常橙」董事長蔣友柏于2003年創立橙果。因成長求學背景之緣故,使他有機會體悟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價值體系。不僅具有敏銳觀察市場趨勢的精確眼光, 對於大中華文化及歷史更擁有滿溢熱情。他以獨特見解及符合現代的方式重新詮釋大中華文化並且創造符合生活型態的脈動。
「橙果 · 常橙」將精神與靈魂注入機械式、冰冷平凡的產品,豐富其生命。我們深信,設計終需回歸人性,應創造獨特的體驗加入「情感連接」:也就是本質的參與和互動。
版權聲明:
本文系姚仁祿與蔣友柏先生共同授權TOPYS發佈,版權歸姚仁祿與蔣友柏所有,禁止其它任何形式的轉載,否则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