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想,留下对文字的敬意

有人说三O四O年代是平面设计在中国的黄金时代,没有数位技术的年月里,设计师必须身怀绝技,功底深厚,才能完成一本本令人惊叹的书衣/期刊/画报。虽然这种说法未免有点怀旧,但若提及对文字的敬意,那当下的大部分艺术与设计专业人士恐怕都不及古人对横竖撇捺的心中有数。

刚刚结束的2O17 China TDC上展出了一批中国近现代字体应用文献,对汉字,美术字,古味的记忆被拉长到了20年代至80年代。这些跨越了1885年到1949年的作品,安静地躺在一个个玻璃罩下面,为你重现那个年代令人惊叹的工匠精神。

TYPE

一本最简单的练习簿,却很少有人去注意不同的美术字在这上面的应用。这一批六十至八十年代的练习簿收藏,每一本都是字体设计师灌注在纸面上的敬意,这就好像是一场美术字练习,同样的三个文字,相同的尺寸,变化出令人惊叹的造型。从单色到彩色,从骨骼到字形,不从字体设计本身去讨论这些作品的好坏,单从前人对于文字在同样约束下的创造力,就已经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习。汉字的确比西文字体要来的复杂,但这并不是汉字本身的限制所在,限制你的想象力的只是你自己。从这些文字展品来看,似乎美术字设计也没有太多的规则所在了,好像无论怎么样的变形和结构的重建都成立了,其实在我看来,心中有竹,画出来的自然不会是兰了吧。

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要怎么去处理另一种视觉语言和汉字柔和在一起时的场面?从这些书籍封面中我们也许可以一探究竟,早在三四十年代西方文化里那些带有抽象主义色彩的视觉语言就已经通过早期留学海外的一个个中国文学先行者带入了中国。原本就已经足够复杂的汉字系统,加上这些几何图形和数学思维,最早的中英文混排,这些作品以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前人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有意思的是,一些同时期的书衣作品,既有从左往右的阅读顺序,又有从右往左的阅读顺序,看来在古时候,要做一个有基本文化素养的人,还真是没那么简单呢(笑)

这些内功深厚的老一辈的美术家,在一边创造作品的同时,也不忘普及大众对于美术字的认识,于是就有了大家戏称“黑板报宝典”的一本本有关于美术字创作的书籍,除了详细地解读如何在保持良好阅读性的同时在笔画结构之间天马行空之外,还收录了众多当时比较经典的美术字设计。

除了美术字之外,也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细节的考量的标准字。下图第二张的这一套1972年由不知道哪一位设计师书写的扁宋手稿是小编尤其钟爱的一张作品。只有20个字,但字符结构间却清晰地说出它的性格,从涂改液看出手写的痕迹,但饰角的精细细节却让扁平的字型也散发出一种硬朗的气质。优秀的作品太多,我们就甄选一些展示吧。

看到这些我想到了每天下楼拿报纸翻到广告版面的时候,总是默默的忽略翻过去。你说说如果报社的排版机器能够多学一些那时候的创意,那该多好哈哈哈。

玩笑归玩笑,这些报纸的广告版面用今天的话来说大概就是脑(ji)洞(qi)大(bian)开(tai)吧,虽然文案是真的很耿直,但各行各业都想要在小小的广告位上达到最醒目的效果,然而如果每一则广告都最醒目的话,那放在一起大概就是一个字——乱了吧。但好玩就好玩在于,怎么样在乱之中找到编排的秩序,怎么样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看到你想看到的信息。于是我们有了标题和副标题,有了标题的注记和内文的注记,有了分割线,有了不同的“秩序”,由于印刷行业还没有现在便利,由于字号和符号都还只能用一个个的小方块去梳理,才诞生的这些在版面上的谨慎思考,是十分值得新生代去研究的吧。

ADS

说到广告,同样是耿直的文案,人民的创意也是无限的,从十头身的超现实比例,到加入大自然元素和写实造型的绘画,这些广告在现在来看当然称不上的佳作,甚至说色彩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很大地影响了美感的(笑),值得思考的其实是通过这些视觉语言去表达想要说的话,归根结底,还是极其淳朴的。

这一次展览的作品中,大量民国的书籍、期刊是设计师蔡仕伟个人收藏,从民国期间到八九十年代的一批美术字范本则是设计师张弥迪的藏品,六十至八十年代的纸品和练习簿系列是字体设计师应永会的收藏。这些占据中国近现代设计史绝大部分重要时期的作品更像是一条时间线,展现了文字设计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引用蔡仕伟先生对于这次展览的一段话:“无论这些字体的使用与演进过程中,是来自欧美日的学习与借鉴,还是因历史背景不同使得思想观念或开放或萎缩;重点是,它们曾各自以独特的姿态被实际应用于各种载体中,它们虽已是历史却更是一面镜子,一面能深刻探照出当今字体,尤其是汉字设计和应用的镜子,它们却能让我们看到当今的设计师对汉字、对自身文化体认和实践的不足。”

如果你也想,留下对文字的敬意,欢迎你跟我们分享关于文字的想法。

文/Malt麦芽

编辑/浅仓@TOPYS

汉字 设计 海报 报纸 广告 平面 字体 展览 文案
如果你也想,留下对文字的敬意
浅仓南
2017-05-09 11:32:22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定格在热成像里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