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败将重生







    【作者:邢紫月】

  欧德宁:英特尔第五任国王;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工程师背景的CEO;说话时声调柔和不疾不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将英特尔一贯偏执狂文化贯彻到底

  杨旭:AMD杀手,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英特尔亚太区总经理;暂时代理中国区总经理

  蒋安邦:美国人,不会讲中文;与杨联手担任中国区总经理,协助管理华南销售及市场

  赖一龙:外表儒雅,身体却是铁打的,精力非同常人;如今转投NVIDIA

  简安琪:待人温和有礼,遇事理性公正,就像是一位大姐;酷爱健身,每天必定去健身房运动,还独自背包去过西藏;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洋帅离去,老将复位

  AMD抢逼围中的英特尔中国变局

  赖一龙(Yip-Long Lai)离职;简安琪(Jane Price)换位;杨旭(Ian Yang)重掌中国区;蒋安邦(John Antone)联席协助

  5月16日,星期二。

  早晨,赖一龙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来到位于嘉里中心六楼的英特尔(中国)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前往医院,看护即将生产的太太。

  就在这一天,英特尔(中国)的员工们收到了一封公司的内部邮件,宣布英特尔中国区管理层调整: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将于6月11日起正式离职。此外,中国区另一位总经理简安琪将被调离中国区,加入公司一个新成立的绩效提升部门工作。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经理杨旭重新执掌英特尔中国,主要负责中国区的运营管理。同时,按照英特尔在重要管理职位上实行Two In One Box(双位一体)的传统,亚太区总经理蒋安邦与杨旭同时担任中国区总经理,蒋协助管理华南销售及市场工作。

  这一切来得似乎太过突然。2005年1月,赖一龙才走马上任担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而简安琪待在这个职位的时间更短,不过8个月。两位联席总经理在同一天火速下线,这在英特尔(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英特尔一位负责全球业务的高层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任命他们二人为中国区的联名总经理,本身就表明公司对于中国区业务十分重视,并且赖一龙和简安琪均在英特尔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而如此两名英特尔老臣的闪电去职,或许表明英特尔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麻烦。

  对于两位洋高管的离与升,有媒体将其归结于不了解中国国情、水土不服所致。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外籍总经理业绩表现不如预期,无法抵挡AMD在大陆的步步紧逼,所以Intel才会在AMD新一代处理器即将登场之际走马换将,让有AMD杀手之称的杨旭领军出征。

  然而,AMD杀手,还能让AMD束手吗?

  败于GAPP计划

  赖一龙,马来西亚人。来中国之前,他担任英特尔新加坡地区经理兼东南亚总监,并在英特尔工作了整整八年。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赖一龙推行了支持当地政府信息化的市场策略,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与其他跨国公司高管不同的是,上任之初的赖一龙既没有忙着约见联想等OEM厂商,也没有忙着会见各级政府官员、媒体记者,而是几乎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当然,他并没有闲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山西、山东、辽宁、湖北、陕西等省份,推行他的GAPP计划,并与各政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有记者评价他:外表儒雅,身体却是铁打的,精力非同常人!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选择的合作伙伴不是联想、方正这样的大品牌,而是各省本地的电脑企业或者是家电厂商,其合作伙伴包括海尔、TCL、七喜等,甚至还有蓝星、亚日、黑大高科等小企业。而赖一龙本人,也频频为区域厂商站台,力求稳住各大区域厂商,并且扶持区域厂商壮大。计世资讯通用IT产品研究事业部首席分析师郭海涛认为,GAPP计划一方面是利用这些品牌在地方上与联想等全国性品牌展开对抗,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合作伙伴继续被AMD收买。

  实际上,上任之初,赖一龙就将自己在东南亚成功实施的GAPP计划复制到中国,并大力推行。而所谓的GAPP计划,实际是英特尔与地方政府的一种新的合作计划。主要由当地政府牵头,双方共同努力普及个人电脑使用率。具体合作方式为英特尔与当地一家PC厂商合作,开发价格较低、操作方便的电脑,专供当地的学校、农户等客户使用。

  可是,在中国GAPP计划推行的成效并不明显。英特尔中国的一位高层表示:英特尔在做未来教育这个项目时,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处于提高当地GDP的考虑,希望英特尔扶持本地厂商。所以,当时我们也认为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推行GAPP计划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一龙在东南亚有成功经验。然而,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栉。据这位人士透露,由于中国太大,各个省市的情况并不一样,GAPP在推行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执行力大打折扣。学校、农户是PC的主要购买者,钱是由他们来掏。虽然当地政府力推地方品牌,但是在性能、价格和售后服务上,有些当地的地方品牌做得还不如全国PC品牌,政府号召的力度再大,消费者也不愿意掏钱购买。这份人士分析。

  即便在合作伙伴TCL数码电子总裁杨伟强看来,英特尔的GAPP计划也是让人费解。地方品牌不具备产品化的能力,在服务体系上也更是与全国性品牌企业相差甚远,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谁都能看出来这些企业很难做大,但英特尔偏偏要扶植他们。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应该说赖一龙推行GAPP计划的初衷是好的,只是不太适合中国国情。这一计划甚至还让一些全国PC品牌对英特尔产生埋怨,认为英特尔不重视自己,反而让AMD有机可乘,拉拢了不少OEM厂商。在过去的一年里,AMD中国区OCE事业总经理潘小明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得,不断拜访中国的OEM客户,如联想、同方等。继联想、方正之后,英特尔昔日的死党同方也倒向AMD的怀抱,如今已成为AMD最主要的出货机器。

  8天后,离开了英特尔的赖一龙,闪电般加盟了NVIDIA,并出任负责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销售副总裁。

  英保通不敌AMD

  简安琪没有走人,她加入了英特尔新成立的绩效提升小组(Work Efficiency),并负责该小组亚太区的工作。

  金发碧眼的简安琪是美国人,来到中国不过8个月时间,负责市场推广与品牌工作。有英特尔(中国)员工评价她待人温和有礼,遇事理性公正,就像是一位大姐。她酷爱健身,每天必定去健身房运动,还独自背包去过西藏。

  在工作上,她也是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来中国之前,简安琪担任英特尔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在英特尔已经工作了11年,曾担任过多种市场营销职位。只是,老将简安琪同样没能避免离开中国区的命运。

  简安琪上任后,与赖一龙一起大力推广基于网吧管理推出的英保通平台。

  自去年5月欧德宁(Paul Otellini)担任英特尔全球CEO以后,英特尔这位巨人就开始了转型之旅。按照欧德宁的设想,英特尔不再只是提供微处理器芯片,而要为用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的各种应用平台,英保通平台便是其中之一。去年9月,英特尔中国启动了英特尔网吧公益日活动,赖一龙和简安琪均身先士卒,前往西安、长春等地参加揭幕仪式。

  与GAPP计划不同,在英保通平台的推广上,英特尔采取与浪潮、方正等主流PC厂商展开与网吧PC的合作。

  应该说,英保通的推出解决了令网吧经营者头痛的管理难题,其高智能傻瓜化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维护成本。然而,英特尔的想法虽好,可步子却迈得稍稍大了一些。

  国内连锁网吧业主对于英保通平台态度冷淡,并不积极,他们最关心的是机器的配置、价格和节能问题,由于价格太贵,很少会购买品牌PC。一位业主说:网吧专用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英特尔一个'英保通'就能解决的,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目前价格太高,实现起来难度也太大。而与此同时,AMD64位双核处理器凭借其低价、高速、省电的特性,在网吧市场上高歌猛进,赢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有统计数据称,AMD在中国网吧电脑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5%。杨旭日前也承认,英特尔的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英保通这个产品我们一定要做,但是里面的功能需要改善,功耗需要降低,要真正帮助网吧业主解决日常经营中的问题。

  业界普遍认为,现在看来,英保通的推行并不成功。而对于赖一龙与简安琪的离去,英特尔中国公关经理刘婕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表示,离职并非业绩原因。不过,她也承认,不管是市场营销还是市场推广,必须与本地的文化相结合,与本地客户和渠道同呼吸共命运。在这里,不能抹杀文化的重要性。

  不管怎样,对于英特尔中国区来说,无论是赖一龙,还是简安琪,都已经成为过去式。面对AMD的来势汹汹乃至兵临城下,英特尔中国区的继任者需要深深扎入中国土壤,牢牢把握住每一个今天。

  【小贴士】

  NVIDIA的英特尔帮

  在赖一龙闪电般加盟NVIDIA之前,曾领导过英特尔亚太销售团队的俞炯龙,也转投NVIDIA,并任亚太区副总裁。2005年底,曾担任英特尔中国区市场总监、中国区销售总监的英特尔中国公司元老之一庄海鸥,也加盟了NVIDIA,任职NVIDIA亚太区高级市场总监。



第五任国王的抉择  

  进入而立之年的英特尔不免有些态度傲慢、僵硬守旧。如今,一场新的全球重组计划正在英特尔内部实施,中国区的人事变动只不过是序曲而已

  与喜欢咆哮的格鲁夫不同,英特尔第五任国王欧德宁说话时声调柔和不疾不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将英特尔一贯偏执狂文化贯彻到底。

  上任一年多以来,欧德宁一直按照平台战略的思路推进改革,试图改变英特尔CPU生产商的形象,重塑整体方案提供商的新形象。

  一年前,他将英特尔整个通讯事业群撤销,并重新设置了五大事业群;他还从三星挖来了营销高手金炳国,主导更换了企业标识,沿用近40年的Intel Inside被Leap ahead(超越未来)所取代。

  就在这位巨人华丽转身的同时,昔日看不上眼的对手AMD却凭着轻巧灵动的姿态,偷袭到了英特尔的城堡之下,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竞争对手的刺激让英特尔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转型之路,正如杨旭所说,未来源于今天发生的一些变化,超越未来,首先要抓住今天。

  事实上,一场新的全球重组计划正在英特尔内部实施,中国区的人事变动只不过是这场全球重组的序曲而已,简安琪调往的绩效提升小组,更是为了实现重组而专设的部门。

  对于未来,欧德宁需要用业绩证明,在他的带领下,这一次英特尔依旧选择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以合适的节奏迈出了步伐。

  风景不再独好

  在6月6日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阿南德?钱德拉塞卡尔自爆家丑,主动批评自己所在的公司,英特尔公司缺乏竞争力,芯片的性能和供给一直存在问题。

  尽管有人将阿南德的自我批评归结为做秀,但事实上,随着对手AMD的日益强大,英特尔的确不再像昔日那般这里风景独好。

  曾几何时,英特尔一直是CPU技术的引导者,然而最近一年,在64位处理器和双核处理器的发布上,英特尔迟迟没有动静,反而被AMD一路领先,抢先发布。

  凭借64位双核处理器的成功造势,在中国市场上,AMD成功瓦解了英特尔铸造的市场铁幕,联想、方正、同方等英特尔的昔日盟友,在低价、高性能的诱惑下,一个个加入到AMD的阵营中来。甚至英特尔最铁的盟友戴尔,也开始变换城头大王旗。5月中旬,戴尔公司突然宣布,从今年底开始,公司将在服务器产品线引入AMD的64位皓龙处理器,从而结束了这家全球PC销售冠军同英特尔的单一合作关系。对于戴尔的这一举动,英特尔CEO欧德宁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表示:这是一个难以置信、令人失望至极的决定。

  然而,凭借出让利润的市场策略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AMD的市场份额增长神速。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05年AMD抢走了英特尔5.3%的市场份额,Gartner则认为,AMD连续7个季度一直在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AMD在中国的份额已近25%。这个数字,略高于AM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反映在财务报表上,英特尔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3.5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的21.8亿美元下滑38%,创下近4年多来最大跌幅。而AMD发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财报则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净利润达到1.85亿美元,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尝试放下架子

  自从1980年成功转型以后,英特尔一直以领导者的姿态,不断推出更先进的处理器,拉动整个PC和服务器行业向前飞奔。或许是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坐得太久了,进入而立之年的英特尔不免有些态度傲慢、僵硬守旧。而这,给了AMD机会。

  对于AMD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英特尔中国的一位高层私下向《中国新时代》记者表示:我们在市场策略方面的确是有些保守了。现在,我们也在学习,也在尝试改变。据这位人士透露,英特尔的技术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在产品策略方面过于保守,一直在等待软件、OEM厂商、消费者使用习惯等的产业链各个环节日趋成熟,从而错过了64位处理器与双核处理器的抢先发布,被AMD抢占了先机。

  AMD的刺激,对英特尔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有了竞争对手,公司里面想做事情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们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看来,现实使得高傲如英特尔也开始尝试放下架子。

  除了态度上傲慢保守以外,英特尔目前的困境更多的来自于推行平台战略过程中目标与现实的脱节,战线拉得过长,难免顾此失彼。杨旭也承认,英特尔对未来有很长远的打算和全面考虑,只是有些时候,步子迈得有些过大。

  去年5月就任CEO的欧德宁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工程师背景的CEO。上任以后,欧德宁撤销了通信事业群组,英特尔原来按照产品划分的部门设置被按照客户类型分成了移动通信、数字家庭、数字企业、数字医疗以及渠道平台五大事业部。依靠这五个事业部,英特尔推出了针对笔记本的迅驰平台、针对高端家用PC的欢娱平台、针对商用PC的博锐平台、针对网吧的英保通平台。

  杨旭解释说,与单纯的CPU相比,平台更强调用户体验,平台的核心是芯片,但不仅仅是芯片。英特尔平台技术通过芯片、芯片组、甚至软件中间业务等英特尔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欧德宁之所以带领英特尔由单纯的PC厂商向平台提供者转型,是因为在全球市场上,传统PC 的增长逐步放缓,随着3C融合趋势日渐明朗,欧德宁必须为英特尔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这并不是英特尔第一次推行平台产品。2003年,迅驰平台的成功推行让欧德宁下定决心用平台产品战略带领英特尔转型。迄今为止,迅驰为英特尔增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杨旭也以此为例,说明平台乃是英特尔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挫折只是暂时的。他说:2002年底的时候,我们在楼下发布迅驰,很多朋友也说,不懂,平台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意识到了老百姓的需求。

  然而,自从去年推行平台战略以后,市场成效却并不明显。并且,由于强调平台战略,英特尔反而忽视了新技术的推出,自从2001年推出奔腾4以来,英特尔已经有整整五年没有推出有号召力的产品了。

  对此,杨旭也承认,英特尔是一个做技术的公司,因此就要永远关注这个技术未来投入到什么应用当中去。但是,不能一厢情愿说我的这个技术投入到现实领域当中就一定能够实现,还要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预测的趋势是不是真的发生了?

  看来,巨人英特尔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转型阵痛期遇到的麻烦。

  与AMD一决高下

  一旦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巨人的改变并不如想象般困难,而是充满力量。

  今年4月底,英特尔CEO欧德宁勇敢的反省了2005年英特尔在市场上失利的原因,并重新定位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几年来没有推出新的架构处理器,欧德宁表示,下一代Core架构处理器将于今年第三个季度推出。

  除了加快推出新产品以外,傲慢如英特尔也开始在价格上与AMD血拼。7月份,英特尔主流处理器的价格将大幅下降,其中奔腾处理器的降价幅度高达60%。在商业模式上,英特尔取消了对全球台式机OEM厂商的出货价差补贴,对所有的OEM厂商和销售渠道一视同仁。多年以来,英特尔一直采取出货价差补贴机制,此项政策在最初为英特尔赢得了主流PC厂商的好感,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似乎已经不能抵挡AMD的价格优势。杨旭十分看好现在的改变,用这么大的力度提高竞争性,我们不再需要靠以前打补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中国市场上,继去年的网吧公益日活动,英特尔(中国)又推出了网吧新文化运动,杨旭与金炳国亲自助阵,在AMD的强势市场上与之一较高下。

  英特尔的种种措施是否能收到功效,目前还无法看出,毕竟这位巨人仍处在调整之中。杨旭说:现在还无法回答你们究竟是什么策略,但是未来三个月或者半年之内,会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英特尔中国。

  或许,正是对手AMD的崛起,让这位巨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也不再寂寞。




如果没有我们的存在,我想英特尔就会利用他们的地位,掐着每个人的脖子,要大家买Itanium。

  如同一位最优秀的舞者,在中国市场的舞台上,英特尔习惯了时刻被追逐。

  忽然有一天,英特尔吃惊地发现,被追逐的不再只有自己,AMD同样闪亮。尽管之前,在它眼里AMD只是一个小配角,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英特尔一人独舞的时代过去了!

  AMD女帅布局中国

  4年前,AMD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远不如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芯片公司,AMD一直生存在英特尔的阴影下。在中国,英特尔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国内PC厂商绝大多数都是英特尔的拥趸。AMD的产品似乎只能在组装机市场施展身手,这对从1998年就已进入中国的AMD来说,只能用惨淡形容。

  转机出现在2002年。当年10月,郭可尊接手了AMD中国业务。她带领着AMD一步一步走出了英特尔的阴影。

  加盟AMD之前,郭可尊曾出任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院长和数字基因中国实验室主任,全权负责摩托罗拉在中国区的科研发展。这期间,她一手促成了摩托罗拉与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成立生产PowerPC的合资经营企业,建立了摩托罗拉与中国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并依靠本地化人才,成功在中国设立了摩托罗拉第一个芯片设计实验室、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模拟技术实验室和SmartMOS技术研究中心。

  郭可尊的才能给当时与她共事的Hector Ruiz留下了深刻影响。因此,Hector Ruiz出任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立即将其招致麾下。郭可尊还被赋予了直接对Hector Ruiz负责,并担任AMD的企业发展执行委员会委员的特殊权利。

  郭可尊不负所望。她沿用了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业务模式--发展基于市场和研发的合作伙伴团队。为此,郭还专门在AMD建立了名为合作伙伴发展部的全新部门,直接向其本人汇报,还临时担任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另一方面,AMD通过发展与政府和教育界的合作,促进中国业务的策略,也成效显著。投资1亿美元在苏州成立CPU测试封装厂;在南宁建立AMD广西64位软件开发中心;AMD大中华区总部走进中关村。同时,AMD还向中国政府转让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

  郭可尊非常了解中国政府对先进技术的迫切需求,在知识产权允许范围内做出一定的技术转让,显然比简单的投资设厂更能博得当地政府的欢心。

  通过这些极具针对性的市场布局,AMD中国业务看到了曙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表示:AMD在中国市场的上升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郭可尊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她采取了合适的销售策略,并与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MD中国身后站着郭可尊,她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式微的英特尔阵营

  事情的变化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当英特尔认定只有高端、大型企业用户才需要64位运算,而32位架构就足以应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电脑用户的时候,AMD推出的64位傲龙Operon芯片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而英特尔因为错误的策略失去了在64位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在竞争日益激烈、利润微薄的PC行业,为了生存,PC厂商纷纷设法降低成本,但英特尔不肯轻易降价,AMD的低价对他们自然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于是,包括紫光、神州数码、夏新、厦华、京东方等英特尔阵营的铁杆PC厂商开始倒向AMD,64位芯片迅速推广到了服务器、笔记本等领域。

  随着时间推移,倒向AMD的队伍里,出现了国内实力领先的PC生产商。2004年3月,AMD与方正电脑结成战略同盟;6月,联想集团推出基于AMD处理器的家用电脑、8月又推出基于AMD低端处理器的低价电脑。

  与联想的合作,被喻为AMD的里程碑。以往坚不可摧的英特尔阵营,也由此被冲破了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国内厂商纷纷跟风,方佳电脑和清华同方也被争取过来。

  不久,尝到甜头的AMD又发动了连续进攻。2005年,AMD再次率先推出针对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双核皓龙处理器,以及随后推出的针对台式机的双核速龙处理器,将x86计算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被认为无论在效能还是效率消耗上都优于英特尔的AMD,甚至不惜以价格的优势来蚕食英特尔的市场。这一回,戴尔向AMD伸出了橄榄枝。作为英特尔阵营中仅存的硕果,当戴尔必须在满足客户需求、保证自身获利和继续维持和英特尔的关系、放任客户流失之间做出选择时,毫无疑问,戴尔必须选择前者!2006年5月19日,戴尔公司宣布与AMD结盟,表示要在其高端的新款服务器中采用AMD皓龙芯片。

  22年以来,戴尔与英特尔之间的排他性合作关系走到了终点。

  多方平衡术

  实际上,英特尔、PC厂商和AMD之间,围绕争夺己方利益的各种平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联想就是这种多方角力的一个鲜明例子。

  尽管联想是国内最大的PC生产商,通过联想推出产品也是最理想的途径,但2001年英特尔推出奔4芯片时,并没有把首发权授予联想,获得首发权的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TCL。

  为什么选择TCL?英特尔有自己的考虑。首先,联想的庞大规模制约了其转型的速度,在新品的推出上,反应速度肯定不如新兴的TCL;其次,英特尔需要通过扶持新兴企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此外,通过扶持像TCL这样的地方品牌,一方面有可能更容易获得地方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建立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英特尔十分看重的。

  AMD的低价诱惑,加上英特尔的不义,联想推出了采用AMD技术的圆梦系列家用电脑。这激怒了英特尔。在联想宣布完计划2天后,浪潮就推出了超低价的电脑,甚至比联想推出的2999元还要低1000元。支持浪潮的,正是英特尔。同时,贴有intel inside标示的海尔、TCL等品牌电脑,也悄然进入联想圆梦系列的目标市场。

  英特尔通过扶持一些PC厂商制约另一些厂商的做法,自然给AMD拉拢那些被英特尔制约的厂商制造了机会。也因为AMD的介入,厂商们有了可以与英特尔讨价还价筹码。AMD副总裁DirkMeyer说:如果没有我们的存在,我想英特尔就会利用他们的地位,掐着每个人的脖子,要大家买Itanium。

  对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厂商们却讳莫如深。联想方面表示:Intel 和 AMD都是世界IT产业中的一流企业。他们的产品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我们将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选择相应的产品。

  对用户来说,谈不上喜欢AMD,不喜欢英特尔。只不过是AMD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戴尔不能放弃这部分的用户。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郭海涛分析说。

  追根究底,决定最后选择的,依然是利益!提供不同用户需要的产品,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可以为厂商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英特尔和AMD之间的竞争,也会让采购成本下降,厂商没有理由帮助一方独大,给自己找不痛快。

  因此,聪明的商家不会放弃英特尔和AMD中的任何一方,同时与两者保持合作关系,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为自己服务,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联想也是这样做的。以消费PC为例,目前,作为数字家庭时代娱乐领先代表的家用电脑产品--天骄系列采用的是Intel处理器;而对那些追求先进技术,讲究专业体验,关注数码应用和激情游戏的用户,为其量身定做的是采用AMD处理器的锋行系列产品。

  过去两年里,联想在中国销售的台式机大约有50%采用了AMD处理器。今年3月,联想甚至宣布,双方将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出基于AMD64技术的全新商用台式机系列。

  如今,随着洋将赖一龙离职、AMD杀手杨旭回归,英特尔的复仇之火或许已经点燃。


重生 败将 英特尔
英特尔:败将重生
insun
2006-07-22 10:50:07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喂!别扔那块吊牌!
在大尺度情节中,被审判的究竟是谁|第8支事后烟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