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汉字起源之一为图画,古人用这种曲折有序的笔画将自然物体的态势复刻出来,或许正是这点让外国人觉得汉字是一幅由线条构成的不规则图画。不过内行人看门道,汉字的结构其实是很讲规律系统的。
在汉字造字历史长河中有一本被奉为神祗的圣经《六书》,它将造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个部分,其中象形、指事归为「造字法」,会意、形声为「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这是古人对汉字造字艺术提出的最为系统科学的归纳总结,也被视为一组“解密方程式”。
当然,不是先有《六书》理论再有造字发展,相反是古人在创造汉字的实践中研究而来的智慧结晶,这让现代通行的汉字与古汉字一脉相承,没有丢失文化的重力。
台湾设计师何庭安(Ting An Ho)在设计字体过程中显然早不认为这是生硬线条的排列组合,而是灌溉情感的载体。因而,他设计的字体一撇一捺都恰到好处的舒服。
正如书法讲究运笔有流派气度,设计师何庭安也在点、线、面上下足功夫去思考,所以这些字体看上去妥帖得宜又行云流水。
造字工坊曾经一语道破中文字体的妙处——汉字的美妙之处不仅有形有体,更在于其有骨有肉、有情有意,其形态千变万化却不离其宗,生动之处或静或动,或飘逸或雄浑。
却也说出一个现象:一套大陆常用简体汉字字体,其字符集数量高达上万个汉字,每一款美术字体的设计都是一项大工程,设计开发周期动辄一年半载,倘若进行更多深入细节研究与设计,每个设计组开发一款字体最少花费一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万万不可轻视这份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