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怜悯中,忘记去平等理解他人


台湾金牌导演罗景壬又出新作。


近些年积极投身公益广告拍摄的罗导,一出手,又向观众精准投射了一颗催泪弹。


这支台湾人寿年度形象广告片改编自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台湾梦儿少社区陪伴扎根计画」的真实案例,描述了一位在火葬场长大的女孩,如何在陪伴班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下,成功走出“选择性缄默症”阴霾。




完整版影片很长,需要花费10分钟观看。但请一定坚持看到结尾,那里有你喜欢的好结局。


作为台湾人寿年度形象广告片,《第三个愿望》希望透过对等、理解与相互扶持,来传递品牌“为下一代 着想未来”理念。



尽管本片向大家普及了“选择性缄默症”这一罕见疾病,主创团队却没有想借此来刻意煽情。剧中涉及选择性缄默症的描述与探讨,也被有意单纯化、通俗化。


罗导表示:“这些决定并无法使影片更煽情动人,甚至适得其反。我们最后仍然决定这么做,其动机除包括保护当事人,也包括保障影片的通俗性:使观众以较低门槛进入整个故事,同时得以从正确的方向,初步理解这种罕为人知的疾患。”


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广告剧本,和事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落差。拍摄过程遭遇哪些难题?如何真实、中性地呈现真实故事中的情节?公益广告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不预设立场”?导演罗景壬还有这些观点想和大家分享。


台湾人寿2018年度巨献|金奖导演观点分享



“这是一个关于预设立场的故事。


天真的孩子,应该是无知的、快乐的、好奇的、吵闹的。当他们沉默、不发一语,我们会感到不幸。


不幸是一连串我们预设的景象,当孩子在那样的景象中,我们就会忍不住怜悯。


怜悯是什么?当我们看见他人的不幸,意识到自己的幸福时,我们会展开行动,怜悯不幸的人。


满载幸福的人,将剩余的幸福下放给他们认为不幸的人,于是怜悯形成一种阶级。


阶级的距离,使我们忘记去理解,理解是平等的,我们常在怜悯中,忘记去平等的理解他人。”


——导演手记


在台湾人寿的这支广告中,女孩选择不说话背后的真正原因,竟是不舍父亲因罹患口腔癌无法言语,“不想让爸爸一个人”而决定与父亲一同“沉默”。


如此剧情设置,与罗导另一部曾获纽约广告奖银奖作品《My Sunshine女儿的小情歌》如出一辙。双耳失聪的女儿在父亲身上发现了一枚“我们同一国”的图腾。



《My Sunshine 女儿的小情歌》

罗导表示,之所以参与此片拍摄,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突破了数十年来,台湾广告描绘中产阶级时刻板的种族印象。


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在心照不宣、步调一致地宣布“与你同一国”之前,请先收起你的怜悯。

广告 TVC 故事 罗景壬 台湾人寿 年度广告 选择性缄默症 真实故事
我们常在怜悯中,忘记去平等理解他人
摇摇冻
2018-06-06 16:28:22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