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最近参与《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大讨论中吗?似乎很多内容,说到最后都会走到哲学思考层面。而我们这次读书会,就聊了聊“哲学”。
本期读书会的选书,稍有私心。
说起来,我对哲学并不感兴趣,对其唯一的印象来自高中政治课本关于哲学内容的第一章,它将哲学比喻为“黄昏起飞的猫头鹰”,它看过白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并在这一天结束后对其进行反思(大概是这个意思)。而书本后面的内容,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任何痕迹。
直到很多很多年后,哲学再次进入我视野,是我发现黄子华竟然是读哲学的(此处省略与十九一起吹的两吨黄子华的彩虹屁)。于是乎我开始想:哲学,好像还挺有意思啊,不知道我现在开始了解,算不算晚呢。
再然后,就有了这次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会。谁叫这本书被奉为经典哲学启蒙读物呢,据说还是中小学生必读课外书。
以下,你将看到一群哲学门外汉,在读过这本哲学入门书后,“充满哲思”的讨论合辑(部分拣选,有些真的太~不着边际了)。
这两个版本的封面,都设计得不错,暗合了书的主题。右图是我们阅读的版本。
本期书籍:《苏菲的世界》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译者: 萧宝森
本期读书会发起人:毛毛.G
本期出场编辑:十九、桃红小闪电、活腻、盧丁、Thoi、毛毛.G、摇摇冻
哲学,
云端还是基石
这本书给人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哲学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讨论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一方觉得,哲学是形而上的、是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很多事情,要往更深层、更无限的边界去延伸,最终会触达哲学层面的思考,偶尔抽离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琐碎,去思考些哲学性问题,还挺有趣的。
而另一方则提出了完全不相同的观点,认为哲学不是在云端的,而是低的,是堆砌金字塔的地基,是你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是吃喝拉撒,它最终是要你学会把生活过好。同时,哲学好像也并不只是存在于殿堂中和大师的脑海里,很多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或所谓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能对这世界和生活,给出极具哲思的评价和感悟。
与其说在教你哲学史,
不如说是在教你什么是哲学式思考
虽然读过这本书后,大家对哲学的感觉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识就是:讲了这么多人,真的没记得多少个。
从远古神话,到苏格拉底,到黑格尔,再到佛洛依德,人类哲思进化史的一部分,被集中浓缩进《苏菲的世界》。说起来,这更像一场走马观花的西方哲学史大纲,最多就是讲解方式比较深入浅出,何以能成为一本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甚至入选“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的经典书籍?
这件事,到作者揭晓苏菲世界中那些诡异事件的答案时,好像有了眉目。你不禁会在后面的阅读中不断怀疑:如果整个有关苏菲和艾伯特的世界都是少校虚构的,那这个看起来像是真实的席德的世界,凭什么不能是另一个人笔下的故事?
是的,它本来就是,它是乔斯坦·贾德写出来的。那,乔斯坦·贾德,会不会也是别人虚构出来的角色?
如此一来,你开始好想有点理解哲学家的思考模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处的世界和所有习以为常的生活、知识、经验……
其实,从全书一开始,作者就提醒了你:不要习惯兔子皮毛深处,试着顺着细毛往上爬。但是,我们不一定是不想,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爬,因为我们已经不太会去对这个理所当然的世界产生好奇。
所以,这本书一个最值得推崇的点在于,它通过营造一个盗梦空间般的故事中的故事,带领你去尝试哲学的思考方式,让你真实感受,或者说是回忆起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感觉。
好奇,还是不好奇,
这是个选择
从“兔子皮毛”的比喻,到苏菲感慨“甚至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提出这些问题”,再到艾伯特提醒苏菲这门课是要教他不要“妄下定论”,《苏菲的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反复强调:不要忘记向世界发问的能力,要有好奇心。
是的,它试图帮助读者打开自己,但我们不禁去想,是否接受这种启迪,有时候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人生的“必须”。
就像苏菲的妈妈看苏菲一样,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那些不断向社会抛出奇怪问题的人是“另类”,而人类的社会属性仿佛决定了大多数人喜欢到群体中寻找安全感。所以,你到底要不要去做那个跳脱出来的人?你是否要去打破常规,还是待在相对安全的大环境里,更多时候,是个选择。
如同我们在美育专栏中探讨的体制外教育一样(详情点击:中产教育迷思:我想不一样,但不想太不一样 | 美育Vol1),它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正规”教育体制的教育方法,相当于为你提供另一种看待教育的视角,但是否接受这一方式,是你的选择。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快乐,有些人只想把自己的小天地经营好,至于在此之外,是否有必要认识下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是否要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和本质,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抉择,没必要强求。
成年人看中小学必读书,
到底是什么感觉?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奇就是,到底为什么是中小学必读呢?很可能因为,中小学阶段,如书里的苏菲那么大的时候,正是一个人世界观逐步成熟的时候,而此刻“提醒”他们不要去过分习惯这个世界的所谓规则,似乎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
而对于已经完成了世界观塑造(虽然这世界时不时让人“三观崩溃”)的成人,面对一本告诉你要时刻对世界保持好奇的书,只能说一句:“你说的都对,但是……”是的,对于所有那些不要妄下定论,要打开自己的思维,要像婴儿一样去面对世界的说辞,我们并不反对,只是不那么容易矫正,甚至面对艾伯特的种种“教育”,可能产生“被说教”的感觉。
当然,这并不是说成年人不会有好奇心,或失去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只是他们可能不需要艾伯特或者少校或者乔斯坦·贾德来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或应该怎么去做。
读书会课后作业:选择两处书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话。
本来以为,大家可能会选出重复的内容,但竟然完全没有。从每个编辑挑选的“金句”,你可以看出他/她的特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活腻
“我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早期哲学家找出了哪些答案,而是他们问了什么问题、寻求何种答案等等。我们对他们的思考方式较感兴趣,而不是他们思考的内容。”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比一千个答案要更具爆炸性。”
Thoi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孩子,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我们身上也扛着历史。不要忘记你在这个房间内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曾经是崭新的。”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摇摇冻
“所有的艺术家都有这种经验。可是后来突然间好像所有的门、所有的抽屉都打开了,每个东西都自己滚了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发现所有我们原本苦思不得的字句和意向。这就是潜意识的‘盖子’被揭开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灵感。”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
十九
“许多人对于人活着这件事非常惊讶,他们对于这世界的种种有不可置信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魔术师突然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一般……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在哲学上,伦理学研究的是过善良生活所需的道德行为……可是到了现代,伦理学却多多少少沦为教导人们不要冒犯别人的一套生活准则。”
盧丁
“这正是哲学家们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哲学家们从不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你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但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我们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万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毛毛.G
“如今,人们对大自然的法则日益了解。一旦哲学与科学这张拼图板上的最后一片放好时,历史还会一直继续下去吗?”
“Memento mori,意思就是‘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
桃红小闪电
“妈,我们居然有生命,你不觉得这很令人惊讶吗?”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