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朋克,到底是什么硬核角色?

“朋克”在2020年,可以形容许多人事物。

“养生朋克”,指的是那些枸杞下酒保温杯不离手蹦迪到天亮的年轻人。

“赛博朋克”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边缘,大声呼唤爱。

老人家怎么也能和“朋克”扯上关系?虽然烫头、拔罐、跳广场舞,但还是个好大妈。 

但话说回来,真正朋克的那群人,要么早就抛开包袱上电视靠嘴皮子吃饭,要么如今天要介绍的这套书书名所述,“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我们只模模糊糊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性手枪凭着几个吉他和弦就能扫完整一首歌,“GOD SAVE THE QUEEN”的嘶吼却冲破了千千万万青年的窗子,他们前仆后继地拿起乐器躁出了一个时代。

同样挣破了审美桎梏的,还有打着“朋克”烙印的平面海报。从1977年开始收集朋克周边的Andrew Krivine,把这几十年来所得的650张海报、传单、唱片封套与广告页汇编成了这套《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The Clash

Cost of Living EP 海报

1979年

这一张乍看之下让人摸不清脑袋的海报,却直指了“朋克”的核心——为某一种现象呼喊与反抗。

海报中间的图形其实是一张当年英国因通货膨胀而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地理示意图,设计师Alex McDowell在几个重要城市都堆叠起了硬币。这危机使得英国经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严重瘫痪,而它造成的毁灭性失业正助长了朋克文化的气焰。

 

Damned /Dead Boys

巡演海报

1977年

这张平面的元素很简单,似乎只有一个破碎的重击纹路殃及字母排版,象征着朋克正在颠覆着些什么。

颇有一丝50年代索尔·巴斯为希区柯克绘电影海报的味道。

海报抛弃了传统朋克喜欢的黑白豆腐块字体Ransom,而选用常见于信件文档的Courier。丝网印刷也很有意思,黑色墨水中渗着几抹神秘的荧光绿与荧光黄。右下角留白的部分,可以自由安排粘贴巡演的日期与地点。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Dazzle Ships

1983年

这张黑胶特别版海报是Peter Saville的再设计作品,原型是他为OMD单曲《Telegraph》封面所绘的莫尔斯码电报机。

噢乍看之下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你仔细瞧背景里细致入微的颜色过渡,还有色彩后面藏着的若隐若现的专辑名字,这要下的功夫啊,可真不是如今拉两下鼠标再送厂就能解决的事儿。

 

Ramones

Leave Home 海报

1977年

极高饱和度的绿与橙,勾勒出吉他手Johnny Ramone的标志性剪影。除了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观众从中也能脑补出Ramones强烈、愤怒而有力的朋克之音——如果这能算通感的话,这张海报单纯而饱满。

看完这些,你或许对“朋克”二字会有新的认识。

那时候的摇滚乐,推动着设计共同开辟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无视定义与规矩的新时代,对抗、即时性与DIY精神充斥着整条文化脉络。

“那时候很多都还是手工制作,于我而言,1976年到1982年这段时期,是平面设计师真正发挥创意的最后一次激增。”本书作者Andrew Krivine曾经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那时候的创作者,好像永远不疲倦于用剪刀、蜡笔、小刀、印刷模板这类工具在纸上来来回回琢磨,脑袋中装着向前翻滚的浪潮——反复堆叠的图纸下,总有说不尽的新鲜事。

设计 平面 视觉 海报 朋克 文化 摇滚乐 艺术
你说的朋克,到底是什么硬核角色?
活腻
2020-04-08 02:13:20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太快了,2024都背着你开始总结了 | 创意速览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