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Y”logo设计师格拉瑟逝世,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怀念

2020年6月26日,著名设计师米尔顿·格拉瑟(Milton Glaser)在纽约去世。而这天,也是他91岁的生日。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见过他的作品。这位生于纽约,长于纽约,逝于纽约的著名平面设计师,在他91年的人生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设计遗产,特别是对于纽约这座城市而言,格拉瑟为纽约在文化上留下了不少丰碑。

从“我爱纽约”到《纽约》杂志(New York)的logo,再到鲍勃·迪伦(Bob Dylan)的唱片封面和《广告狂人》(Mad Men)第七季的海报,格拉瑟的设计作品就贯穿半个世纪的设计史,成为了嵌入文化景观中的那一颗重要的基石。我们梳理出了一些关于格拉瑟的有趣故事,让我们一起在这些关于他的故事和相关作品里,对这位设计大师致以最后的敬意。

 

《我爱纽约》(I Love NY)是人类历史上最常被模仿的logo

初版《我爱纽约》( I Love NY logo,图片:设计师官方网站

同如今的国际性大都市不同,受到冷战余波的影响,昔日的纽约可谓是经济萧条、黑帮横行,民不聊生。为了振兴纽约的观光产业,1977年,格拉瑟受纽约州政府邀请,为纽约设计一个logo,让更多的人前来纽约州参观。

初始设计手稿。图片: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档案库

据称,格拉瑟是在出租车后座上想到这个logo设计,并随手画在信封上。Logo由大写字母“I”、一颗红心以及用字母“N”、“Y”组成。十分简单,却特别吸睛——字体用的是最常用的打字机字体(American Typewriter),显眼的衬线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锁定,白底黑字的对比已够强烈,置入当中的红心却更加显眼地突出。

《LOVE》,作者:罗伯特·印第安纳,图片: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据称,格拉瑟的设计灵感是来自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创作的作品《LOVE》,利用字体、颜色和排版表达对大规模制造与商品经济的讨论。

最初设计《我爱纽约》时,格拉瑟认为这个logo的使用期限可能只有几个月,当campaign期过了,这个logo也将随着人们的健忘而消失。但格拉瑟万万没想到,这个logo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印在人们的T恤、帽子、车牌以及马克杯上,传遍全球。自从1994年开始商品化授权之后,这个logo每年为纽约州赚得数千万美元的收入,但格拉瑟本人没有从中获利,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早在创作初期就以近乎免费的形式相赠给州政府,允许他们随意使用(据说:格拉瑟仅仅收取了200美元左右的设计费用)。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爱纽约”(I Love NY More Than Ever)。图片:sva.org

而在“9·11”恐怖袭击之后,格拉瑟设计了一个升级版本,上面写着“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爱纽约”(I Love NY More Than Ever)。红心的边缘有一小块被熏黑和烧焦的区域,象征着对世贸中心遗址的袭击。而这个设计,也在公众之间创造了空前的团结,以作为对于恐怖袭击的回应。

 

也是一名出色的出版人

《纽约》杂志封面。图片:New York杂志官方网站

除开是一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格拉瑟也是一名出色的出版人。他最杰出的作品应该算是与克莱·费尔克(Clay Felker)于1968年共同创立了《纽约》(New York)杂志——一本被誉为“城市杂志”典范的杂志。

作为与《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的直接竞争对手,《纽约》杂志以双周的频率,报道关于纽约市的生活、文化、政治与风尚。以将文学手法引入新闻报道当中,用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风格写作,在新闻中融入大量对话、场景以及心理描写,再加上纽约人特有的愤世嫉俗,这本杂志很快占领了市场。

《纽约》杂志创刊号。图片:New York杂志官方网站

在《纽约》杂志发布的缅怀文章里,他们这样描述格拉瑟的贡献:“《纽约》杂志很快就成了美国最热门、最热闹的杂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格拉泽的设计简洁低调、明亮流行。他为《纽约》杂志绘制的logo虽然经过细微调整,但从根本上而言,依然是那个出现在第一期杂志上的logo。”

1968年,格拉瑟和费尔克一起在《纽约》杂志社。图片:设计师官方网站

直到1977年,格拉瑟一直在《纽约》杂志担任总裁和设计总监,但随着《纽约》杂志被媒体大鳄默多克并购,格拉瑟与费尔克连同大部分员工从《纽约》杂志离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与他创办的《纽约》,依然是纽约本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设计师,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

格拉瑟为鲍勃·迪伦(Bob Dylan)所做的海报设计。图片:设计师官方网站

格拉瑟的设计有一点颇为巧妙,他很擅长于从艺术史中借鉴灵感。

除开上文中提到的从艺术家印第安纳的平面设计中借鉴灵感之外,格拉瑟另一个名作也是从现代艺术家杜尚的作品中取得思路。

在1966年,格拉瑟为鲍勃·迪伦(Bob Dylan)的精选集设计了一套海报,这套海报也是他最初设计的几张海报之一。作为对当时盛行的迷幻艺术(psychedelic art)的回应,格拉瑟将迷幻艺术的风格加上鲍勃·迪伦的侧面剪影制成了这张海报。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自画像》。图片:moma.org

这张海报的灵感来源则是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绘制于1957年的《自画像》以及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所带来对自然纹理的崇敬。右下角的“DYLAN”字样,所用的字体也是格拉瑟所设计的字体——一个名叫“婴儿乳齿”(Baby Teeth)的字体。

《广告狂人》(Mad Men)最终季海报。图片:AMC

这张海报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2015年,AMC名剧《广告狂人》(Mad Men)最终季推出。格拉瑟再次出山,设计了海报。很明显,他是在用这幅海报向往日的自己致敬。

除开商业方面的设计之外,格拉瑟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艺术家和策展人。1991年,格拉瑟曾受意大利政府委托,策划了一个庆祝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诞辰500周年的展览,该展览除开在阿雷佐展出之外,也在米兰展出过。1992年,一样在意大利,格拉瑟受Nuages画廊委托,策划了一场名为“莫奈的梦中生活”(The Imaginary Life of Claude Monet)的展览,一年之后,该展览由日本Creation画廊接力,在日本继续展出。

关于格拉瑟的艺术生涯,还有一个关于有趣的冷知识:格拉瑟是唯一一个曾经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都举办过个人展览的平面设计师哦。

 

平面设计界里的一代宗师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高公众对艾滋病意识的宣传广告。图片:设计师官方网站

无论是从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而言,还是从商业价值的角度出发,格拉瑟在设计界已经赢得了属于他的位置。

《如果苹果有牙齿》封面。图片:设计师官方网站

格拉瑟曾经与他的妻子合著过数本童书,以绘本的形式向儿童传播设计与艺术,其中最有趣的一本便是《如果苹果有牙齿》。并不让人奇怪,作为设计界里的大咖人物,格拉瑟一直将教育作为他工作的重心之一。自1961年以来,他一直是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讲师和董事会成员,也担任了纽约库珀联盟(同时也是格拉瑟的母校)的董事会成员,努力推行设计教育。

AIGA百年图录。图片:设计师官方网站

而自1972年以来,格拉瑟加入了阿斯本国际设计大会(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Conference in Aspen)和美国平面设计协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Graphic Arts,AIGA),并在其中担任要职。从行业的角度上,让平面设计更加发扬光大。在此期间,他的其它著名作品还有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创作的提高公众对艾滋病意识的宣传广告。

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授予格拉瑟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图片:法新社

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巴拉克·奥巴马将美国国家艺术奖章 (National Medal of Arts)授予格拉瑟,以表达他对当代艺术的卓越贡献。而他,也成为了历史上首位被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平面设计师。

他曾说过“你会越来越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与它的对立面同时存在的,所以生活的矛盾是永无止境的,而在这些对立面之间进行调和,就是生活的游戏。” 大师的游戏已经通关,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余韵未平,依旧重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次在看到那个经典的“我爱纽约”logo时,都会在心里默默道一句:“谢谢你,格拉瑟。因为你,我更爱纽约了。”

米尔顿·格拉瑟 设计师 设计 经典 logo 故事 人物 设计史
“I❤️NY”logo设计师格拉瑟逝世,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怀念
傅悉汀
2020-06-28 12:11:36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定格在热成像里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