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霓虹灯——一种通过充塞稀有气体发出不同色彩的管状灯具。在后来的普及过程中,这种原理独特的灯具受到不同艺术风格的影响,不仅成为过城市的独特景观,也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在《银翼杀手》这样有着强烈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中,街头随处可见的霓虹招牌显然在塑造这种视觉印象上不可或缺。在九十年代王家卫以香港都市为背景的系列影片中,闪烁迷离的霓虹灯则对应了主人公变幻莫测的感情走向。
同样的,霓虹灯也可以在当代艺术中发挥作用。韩国艺术家Jung Lee的作品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她用霓虹灯书写文本,通过灯具与环境的色彩明暗对比,在话语人隐身的情况下,充分将文本的情绪内核视像化,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Jung Lee所创作的Aporia系列,其灵感来源于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她摘录了网络论坛和文学、影视作品中关于感情故事的只言片语,制作成颜色、形态各异的霓虹灯装置,并将其放置在不同的背景中。就像巴特在《恋人絮语》中通过琐碎细节将感情的内核一一剖开一样,Lee也用类似的方式试图将感情解构。
这些闪亮的字句,最终都可归于平淡日常。我们可能会无力地质问恋人“为什么”,充满热情地诉说这是“一生仅有一次”的爱情,或是在最后轻描淡写地留低一条短信说“还是爱你”,这些片段看似只是感情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恰恰也可以是爱情本身。不同的环境和灯光组合带来不同的话语情绪,让人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地审视与体验着感情百态。
当情感都被你榨取,剩下的只有颓败与荒芜。
一定要问为什么,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和远处雪景一样空洞模糊。
一生迸发一次的强烈情感,恰如雪地上突然亮起的热烈红色,或许这就是灰暗人生中唯一的一线光吧。
梦境的表达要用绿光塑造神秘的气氛,难得一见的花朵点缀像极了醒来后残余的一点温馨与甜蜜。
质问是激烈的、刺眼的,但伴随着感情的消逝,话语的很大程度上沦为徒劳,就像忧郁的蓝色背景中,遥远得几乎模糊的灯光。
除了感情上的细腻表达,Jung Lee在Day and Nights系列中的尝试则证明了灯光和色彩还可以涵盖更广泛的题材。这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但丁的《神曲》,夜色中,由霓虹灯组成的“God”、“Love”、“Fate”等单词不规则地排列交缠,词语间密集的结合和激烈的对峙,宛如诗人在遍历炼狱景象后,思想围绕着神性、命运和欲望等议题正经历一次激荡。现实中,这些俗世欲望和对神性的渴求亦恰如其分地在我们的意识与无意识中纠缠在一起,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开的命题。
Jung Lee的装置一般都出现在旷野中,伴随着杂草、雪地和黑暗。如此安排也很难不令人想起T.S. 艾略特的《荒原》。实际上,《荒原》中本就颇多五光十色的隐喻,尽情展示着战后西方精神上的衰败与寂灭。我们无从考证Jung Lee的灵感来源与之是否有关,但至少从客观呈现上来看,Jung Lee的几组作品效果与其是一致的,她在文字的基础上,用图像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变幻莫测的情绪作了注解,那忽明忽暗的关于情感和宗教的霓虹灯,或许就是茫茫荒野中可能存在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