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之路,应从语言抓起

还记得学性别与沟通这门课时,老师让我们玩一个游戏。她扔出一个名字,我们说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形容词。几轮游戏下来,她将我们的词汇记录下来写在白板上。左边的是男性,右边的是女性。左边满满地写着聪明、成熟、勇敢、性感(hot)、粗鲁、伟大、外向等形容词;右边则是性感(sexy)、狐媚(foxy)、敏感(sensitive)、专横(bossy)、细心、内向等形容词。

在举完事例之后,她说:“我相信你们当中没有人会定义自己为厌女主义者,但事实上我们的文化正无声无息地替沙文主义者们完成他们的工作。当男性受伤哭泣时,他被形容成像女孩一样(sissy),好像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一件错误的事,而错误又与女性气质挂钩;当女性坚持己见时,别人说她专横(bossy),而做相同事的男性,却被认为有领导力。我们的语言构建了我们如何认知性别,而我们如何认知性别,将会决定我们如何过自己的人生。”

毕业多年,我时不时地想起这个简单的游戏。特别是当我在社交媒体上漫游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平权之路,道阻且长。

加拿大非营利组织BMO最近发布的两条tvc就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号召,邀请大家签署联名,对那些带有明显性别偏见的词汇进行修改,或者干脆让他们从字典中消失。

米歇尔·福柯曾说过:“话语即权力”,当然,他的原意并非单纯指代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但光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话在当下语境却显得格外有力。在人们还在为女孩子能不能在台上讲段子而争论时,我们也许可以先从组成段子的词汇动手,先让那些带有明显性别偏见意味的词汇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虽然tvc中举出的两个例子都是在英文语境之下,但在中文语境当中,我们能做的也不少。比如停止称呼大龄未婚女性为“剩女”,因为婚姻状态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存在;不要称呼占领道德制高点的人士为“圣母”,男杠精一抓一大把;也不要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心机颇深的人士为“绿茶婊”,看起来是做朋友,实则馋别人身子的男性也不少。

咱们就事论事即可,大可不必给别人贴上性别的标签。

女性 性别 语言 词汇 男性 形容词 语境 权力 tvc
平权之路,应从语言抓起
傅悉汀
2020-10-12 19:04:33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当文学大拿开始讽刺“班味”|灵感手抄本
饿了么春分短片:春分,春天的精分
一篇长长长长长文,带你弄懂播客|创意笔记 01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关于2024的100个关键词丨创意白皮书
2024国誉设计大奖,让文具回归初心
“淡学”盛行的时代,我想给生活添一抹色彩|好物
哪个商场愿意以书为主题策展?当然是乐蓬马歇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