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之路,应从语言抓起

还记得学性别与沟通这门课时,老师让我们玩一个游戏。她扔出一个名字,我们说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形容词。几轮游戏下来,她将我们的词汇记录下来写在白板上。左边的是男性,右边的是女性。左边满满地写着聪明、成熟、勇敢、性感(hot)、粗鲁、伟大、外向等形容词;右边则是性感(sexy)、狐媚(foxy)、敏感(sensitive)、专横(bossy)、细心、内向等形容词。

在举完事例之后,她说:“我相信你们当中没有人会定义自己为厌女主义者,但事实上我们的文化正无声无息地替沙文主义者们完成他们的工作。当男性受伤哭泣时,他被形容成像女孩一样(sissy),好像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一件错误的事,而错误又与女性气质挂钩;当女性坚持己见时,别人说她专横(bossy),而做相同事的男性,却被认为有领导力。我们的语言构建了我们如何认知性别,而我们如何认知性别,将会决定我们如何过自己的人生。”

毕业多年,我时不时地想起这个简单的游戏。特别是当我在社交媒体上漫游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平权之路,道阻且长。

加拿大非营利组织BMO最近发布的两条tvc就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号召,邀请大家签署联名,对那些带有明显性别偏见的词汇进行修改,或者干脆让他们从字典中消失。

米歇尔·福柯曾说过:“话语即权力”,当然,他的原意并非单纯指代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但光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话在当下语境却显得格外有力。在人们还在为女孩子能不能在台上讲段子而争论时,我们也许可以先从组成段子的词汇动手,先让那些带有明显性别偏见意味的词汇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虽然tvc中举出的两个例子都是在英文语境之下,但在中文语境当中,我们能做的也不少。比如停止称呼大龄未婚女性为“剩女”,因为婚姻状态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存在;不要称呼占领道德制高点的人士为“圣母”,男杠精一抓一大把;也不要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心机颇深的人士为“绿茶婊”,看起来是做朋友,实则馋别人身子的男性也不少。

咱们就事论事即可,大可不必给别人贴上性别的标签。

女性 性别 语言 词汇 男性 形容词 语境 权力 tvc
平权之路,应从语言抓起
傅悉汀
2020-10-12 11:04:33
最新评论(9)
文章下的评论,比文章内容更让我看到了平权的漫漫长路。唉
很多女性们就不要每天想着平权了 平不起 先争取到权力 在想着平吧
仔细留意下生活中词语预设性别的情况还蛮多的,如“婆婆妈妈”“妇孺皆知”……明明可以用更中性的词代替的
?的,女权?,我特意登陆就为了说一下,平权之路,你先从彩礼开始给我平吧,滚
我寻思着“剩女”“绿茶婊”好像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领导人咪蒙发明的,和我们男生没啥关系吧
八分叔叔 : 是谁发明的不是重点吧,重点是大家默认了这种带有性别色彩的贬义词的流行。男生被侵犯到了的一些词汇“钻石王老五”等等也不知道是谁取的呀,形成一个不使用不传播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软软_11159 : “绿茶婊”一词源于2013年的海天盛筵事件,而“剩女”一词早在2006年就已经诞生,诞生后被媒体和社会广泛使用。而咪蒙的走红是在2015左右。阴阳怪气之前,麻烦先有点基本常识——哦对,我忘了,男人们开口指点江山之前,是不需要真正知道些什么的。
亰亰 回复 软软_11159 : 太赞了 ???
mua🍭佑佑 : 典型带有偏见的回复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小孩能看懂,大人能看深。”和群玉山聊聊他们的新作
这次,他们用42台手机拍了部MV
这是一只大橘……猫?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