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怀念起那个看新闻不需要太动脑的时代。
也许是话语权不断下放带来的负面效果之一,现在我们获取信息时常常要小心谨慎地辨别信息的真伪。类似“塑料大米”这样“饵咸钩直”的假新闻自然渐渐丧失的市场,但有更多的假新闻披上了更难以识破的伪装混迹在信息爆炸的今时今日,即便再小心谨慎,我们还是难免被它们“误伤”。
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我们似乎不会有这样的顾虑。负责的记者与编辑们会帮我们做好事实核查与内容筛选工作,确保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准确无误。也难怪最近,尼日利亚的《卫报》(The Guardian)就用一种简单的表达,阐述出社交媒体上假新闻的危害。
这系列名为“FakeHits”的广告,把社交媒体的logo进行简单粗暴的碎片化处理,象征着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假新闻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而这种破坏力施加的对象不光是用户,品牌也是受害者,放任假新闻流传的平台,会慢慢地失去公信力,给品牌带来难以愈合的裂痕。
轻巧却形象的表达,却传递出复杂的信息。举重若轻,说的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