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季节都有其专属景象,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春天,是万物结束长眠逐渐苏醒的季节,有时走在路上瞧见长着嫩芽的树枝、慢慢舒展花瓣的花朵,总会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了拍”眼前的春景。我们不禁好奇:古人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拥有同款春色呢?他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为此,我们搜集了263首关于春天的古代诗词,体裁包含诗经、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文人墨客笔下的春天,有的充满希望与活力,有的带着淡淡的忧愁,有的寄托了无限情思,一样的春天,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一样的风情。
·古人眼里的春景,到底是什么样的?·
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每到古诗词分析那道题时,最常填写的答案就是借景抒情或者以物抒怀了。诗词当中的春天,常常与不同的意象相连接,以表达出古人不同的情绪。在这263首古诗词中,最常中出现的春景意象词按出现频率从多到少排列的前十位依次为春风、东风、杨柳、桃花、芳草、梨花、燕子、黄鹂、垂杨、飞絮。可见在古人心中风来了,花开了,草绿了,鸟鸣了,春天就不远了。
春风吹不尽
在古诗里,春风出镜率极高,亦有古人称作“东风”,它简直是“万金油”般的存在。
你看,同样是写“柳”,在“二月春风似剪刀”中春风成了自然界中的最佳裁缝,在“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中春风的形象瞬间变了个样。
听惯了春风“吹绿、吹红……”,其实在诗里它也有简单粗暴的一面。在“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里,春风化身拆花使者,把含苞待放的花儿一个个“拆”开。春风是个“大忙人”,不但要负责开花,还要管住花,管不住还得被诗人“吐槽”。在“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里,怪春风不懂事没把杨花约束好以至于让杨花漫天飞舞。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一句“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你看,被棒打鸳鸯的陆翁都没有了好脾气,东风也裹挟着一腔恶气而来。
开心的时候“笑春风”,有情绪了就“恨春风”,笑也春风,恨也春风,春风温柔地接下所有情感,揉进春雨里撒向人间。多情的春风,从古吹到今,百年之后,中国台湾还有一首名为《望春风》的民谣,表达着少女思春的情景。
杨柳依依
提到了风,那就肯定要提柳了。还记得《红楼梦》里,宝玉初见黛玉时那一句“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风与柳,向来是风流之士的笔下常客。
无论古今,春季皆为赏花好时节。只不过,现代人外出踏青偏爱赏花,而古人偏爱赏柳——杨柳枝条下垂,细长柳枝随风漂浮,以及漫天飞舞的柳絮,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些诗句中提到最多的草木意象是柳树:杨柳、垂杨、飞絮、柳条、柳丝、烟柳、柳絮、柳枝、疏柳、弱柳…… 哗,真的好多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出现了它的身影。为何古人对柳树青睐有加?民间流传的《九九歌》中提及,“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树发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再者,“柳”与“留”互为谐音,当时的人们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会折一支柳枝赠予远行者,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本来无情的柳树,在有情人的眼中,也变得别具趣味。
别看柳树柔弱又纤细,它的生命力极强,把枝条插在土中就能存活,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嗐!这可不正应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嘛~
桃之夭夭
文人最爱的春花非“桃花”莫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短短八字就将桃花的美写得淋漓尽致。越美的东西,好像也容易引起他人的愁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就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次是“梨花”,洁白的花色犹如雪花,诗中常把“梨花”与“雨”结合在一起,如“点点梨花雨”“胭脂泪洒梨花雨”等,蒙蒙雨烟卷着梨花的香味在空中弥漫,该是一幅多么沁人心脾的景象。
可能是被桃花抢了风头,李花的势头就黯淡了一些。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里写着,“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都是花,都漂亮,就不要争谁是花魁啦!
莺歌燕舞
出现最多的鸟类是燕子,最常出现的意象是“燕子衔泥”。每至春季燕子会衔春泥筑巢,小时候在老家常常会看到各家各户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窝,俗话说“燕子搭窝喜事多”,大部分人挺欢喜燕子能在家搭窝的(还有免费的燕窝不是?!),可惜到了城市之后就很少再见着燕子了。
另外常常出场的还有黄鹂(又称“黄鸟”、“仓庚”)与杜鹃,诗句中更多是提及它们的啼声,黄鹂经常在早间清晨鸣叫,声音清脆嘹亮,杜甫的《绝句之三》里有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甭说,翠柳加黄鹂,就是春天。
而杜鹃则多在夜间啼叫,但可能因为杜鹃的叫声过于哀婉,不太适合一片和煦的春景,于是它的出场少于讨喜的燕子和黄鹂。卢挚的《双调·沉醉东风·春情》里写到:“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 前边是白雪一般的柳絮、红雨一般的桃花,结果好嘛,杜鹃一叫,就“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相思病体。”了。
·春天的颜色,不止花红柳绿·
不数不知道,仔细一数才发现,“好色之徒”可真不少。除开常见的“花红柳绿”派,青黄这次联袂出击,总算摘下了“青黄不接”的帽子。白色也不落人后,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想必是托了柳絮和梨花的福。金色、紫色也有一席之地。可怜蓝色,只留一枝独秀。不过,古代时青蓝是不是不怎么分家?
有着众多美丽花朵的春天,红色自然是最吸睛的颜色。春红、红杏、红英、红雨、残红、飞红,这些搭配词大多是以“红”代花,春红特指春天的花朵。红花也许绿叶配,于是绿色紧随其后,“绿”的常见搭配:绿杨、绿树、绿草、绿柳、绿水。你看看,多占便宜,不光有绿的植物,还有绿水。
青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常见搭配:青春、青芜、踏青,而在古代的“青春”多指春天。“紫”的常见搭配有紫陌、万紫千红和紫霞,在古时洛阳常以紫土铺路,“陌”有道路之意,故称京城之路为“紫陌”。而另一个皇家颜色,金色则依旧与黄搭配,以黄金凸显春天的宝贵,”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劝君莫惜缕金衣。”那等观众接的一句,就是“劝君须惜少年时。”
还有一句颇为有趣“黄金万缕风牵细。寒食初头春有味。殢烟尤雨索春饶,一日三眠夸得意。” 前面还没啥,一日三眠这一句倒把我看乐了,瞧把你得意的,一天睡三回。果然呀,春天不是读书天。
蓝色的一枝独秀出自关汉卿的《白鹤子》,“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 欸?白居易是不是还有一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碧水如蓝,映照绿树红花,一派青春景象,才是春天的颜色。
·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在盘点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汉代以前的诗歌提到春天时,还会涉及农耕内容,汉代以后的诗人们关于春天的描述大部分是借景抒情。查了一下资料,在汉代,农具得到了改进,发明了犁壁和耧车,稻麦的移植和种植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从选种、播种、施肥和田间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时的牛抬杠式牛耕方法和灵活使用挽犁牛耕法都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这是不是也体现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肚子吃饱了,才有心情写写诗,追求一下精神文明建设?
在生产力提高之后,人们的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酒美春浓花世界”听起来很像现代广告的Slogan;“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此句只字未提女子,却让人联想到一位佳人在庭院内独看落英缤纷的景象;上一句是用美景来烘托美人,下面这句是用美人来比喻美景——“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钉睡足的西施”形容春山如西施蹙眉班妩媚,柳絮犹如西施的鬓发;“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写出了酒虽美味,但春色更醉人、花香袭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自然也。
春天里另一个我们原以为会常见的意象,却近乎隐形。那就是春蚕,盘了半天,也只有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和“绵绵恨似春蚕绪”,一句喻指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另一句表达遗憾如同春蚕的吐丝一样连续不断。唉,一样的蚕,待遇咋这么不一样呢?
当然,数据不足以概括诗歌之美,只能带大家一窥古诗里的半抹春色。纵然与古人隔着茫茫岁月,大家对春天的感触亦有共鸣之处,只是表达方式变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大家想起了哪些春景诗句呢?
文/ 沐冬、傅悉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