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杂志还送海鲜?《食通信》原来说的是这回事

便利的现代生活,让我们对超市里的蔬果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在意这些食材来自哪里。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一个个表示营养和能量的标签。除了安全、绿色、有机、热量低,我们还能怎么形容这些食材呢?《东北食通信》和掌生谷粒将食材与风土故事原始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们做的事情,让食材有了灵气。

 

《东北食通信》

用食物写一封关于山川湖海的信

 

买杂志,还送牡蛎和松茸?你没有听错。在日本有一本美食杂志《东北食通信》,每月会以附录的形式,向杂志会员配送一份当期介绍的海产或者蔬菜。

其实,日本的杂志一向有各种五花八门,随刊附赠一些小样等。但是这种赠送海鲜和冬季时令蔬菜的杂志,在创刊的时候却是闻所未闻,引起大家模仿的风潮。

 

 

别的美食杂志在讲述食物好吃不好吃,《食通信》反客为主,以食材生产者为主角。每期会以不同生产者为主题的特辑,分享农夫和渔夫如何孕育食物的故事,包括生产者本人对自己工作的想法、作物的生产方法、地理风土、烹饪方法等,还有简单易懂的插画,讲述作物生长的道理。

 

 

翻开一看,你大概可以追根溯源到一蔬一果的成长履历:他们是由哪位农夫亲手培养,生长在怎样的土壤上,沐浴过多久的太阳,吸吮过多少雨露,经过多少时间的洗礼,才来到你的手里。

制作这样一本杂志并不容易。据说,他们每个月会去东北各地寻访一些农夫,搜集采访素材。有一次,他们跑到北海道,记录捕鱼者的故事。捕渔者为了让大家吃到好吃的鱼,需要在凌晨3点就出海。虽然很辛苦,但是在工作的时候,眼睛里是散发着光的。

 

 

对于一家小型公司,这样大费周章、不计成本的实地采访,真的值得嘛?从读者在社群的反馈来看,他们的诚意制作,生产者的诚心生产都得到了积极的回馈。

读者在了解自己每天吃的东西都是由谁生产出来的,萌生出共感和理解。他们会贴上食物照片,表达对生产者的感谢。有的读者还告诉他们,送到的食材虽然是他不太喜欢的,却“第一次觉得这个东西也还挺好吃的”。原来饱含情感的故事,才是让食材变美味的最佳佐料。

 

 

掌生谷粒

美好的食物值得掌声鼓励

 

如果说《东北食通信》连接的是「做的人」与「吃的人」的故事,那么掌生谷粒就用一套24节气海报,连接的是食物和自然之间的联系。

掌生谷粒是一家有温度的小公司,专门从事农业文明美学包装的米店品牌。他们的创始人程昀仪,是一位资深广告人。在她的眼中,农作物的价值不只是饱足口腹的粮食,还是天地人感情交流后的大地创作。于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文字和影像去记录食材背后的故事。其中,他们会按着24节气的变化,为订阅用户定期投递一封电子邮件。

 

 

这封邮件给人的感觉,特别像一封手写信。文字虽不华丽,但好在字字抵心,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和你分享台湾的当季新鲜食材的故事,讲的都是祖宗流传千百年“不时不食”的道理。

春天,山被春风染绿,吃下菠菜、鲜虾,和万物一起生长;夏天,日光倾注进入大海和土地,当吃红豆饭和苦瓜,暑气消减一半;秋天,几场风吹过去,落叶缤纷,去燥滋润的茄子和蜂蜜便登场了;冬天,雪花潜入寒风吹进冷夜,一锅热气腾腾的炖白萝卜,能慰藉所有的不愉快。日子被食物切分成春夏秋冬,看上去每个节日都值得好好品味。

 

人们总说食物总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借助食物,被工作和生活烦恼挤压的我们,慢慢舒展,重新变得感性。只是在这个商业社会,食物被简单的价格、味道所定义,而被忽略了背后的情感意义。掌生谷粒和《东北食通信》正是用故事去拾起食物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方式没有那么多花拳绣腿,显得笨拙而真诚。他们就像是一位热情的邻居,经常和你分享一些自己做的料理,一来一往之间,就和用户建立知根知底的信任感。所谓的信任感,不正是品牌花费大量心血去做campaign想要达到的目的嘛?

 

附掌生谷粒24节气海报

-春-

 

-夏-

 

-秋-

 

-冬-

 

 

东北食通信 食物 设计 文案 食材 故事 品牌 掌声 杂志
买杂志还送海鲜?《食通信》原来说的是这回事
任意井
2021-03-24 18:28:06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你这病,少上点班就好了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工作暂停,为韩女文学的第一枚诺奖举杯|灵感手抄本
他们吞下生活的五味瓶,变成笑话讲给我们听|灵感手抄本
如果生活赐你悲剧,把它做成玩具吧!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