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盒装完薯片还能干什么?在我贫瘠的想象力中,它能变成一个收纳工具。动手能力再强一点,可以通过改造使其成为吸附颗粒垃圾的清洁工具。但Pringles创始人Dr Fredric Baur的操作估计难以超越,他叮嘱亲人将他的骨灰装进薯片盒子里,还特别要求——要原味的。
今天就来聊一聊创意人关于“骨灰盒”这档子事。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中国设计师杨万里的作品“云系列”灵感来源于顾城的这首诗。以这个作品为代表的设计理念在于消解传统概念里不议鬼神、不直面死亡本身的观念,他将骨灰盒设计成了一片云朵的形状,在云朵的上方,印着逝者的名称和在世时间。整个线条柔和,周身洁白,较之惯常的惨淡更带有一层圣洁的意味,由此给予在世者以留恋与慰藉。
韩国设计师Jaeyong LEE注重联结现实,设计风格简洁、干净。它的作品“remember”乍一看有点像扫地机器人,实际上别有巧思。其外观能根据外部的季节和天气进行改变,同时在侧面按时间记录了逝者从出生到辞世的关键节点。意指即使生命的余烬被装进容器,也可以感受四时更替、时间流转,非常富有人情味。
所谓“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立陶宛设计师 Loucas Papantoniou 与 Asta Sadauskaite 提炼出了“骨灰族谱”这一综合设计。只看设计理念很难不让人想起那部日剧的名字——《家族之苦》。这一设计兼具储存骨灰与家谱显示的功能,若无人说明,你会以为它只是一块悬挂在墙面之上的蜂窝状现代装饰。在骨灰盒面上有 OLED 显示屏,上面会显示逝者的基本信息和亲情留言,在生与死的鸿沟中进行一种互动,实在非常奇妙。
很多国外设计师认为,骨灰盒还可以发挥别的功用,让人在使用中表达纪念意义。由此衍生出了加工而成的钻石、彩虹墓碑等小型容器设计。西班牙设计师Bios Incube贯彻了“复得返自然”这一精神,将生命以绿植的形式进行繁衍。他将骨灰盒内层设计为一个可供降解的容器,用户可以选择育苗进行播种,栽出一棵真正的“生命树”。
同时,基于当先的环境现实,早在“碳中和”还没有成为一个影响全球的热门公共议题时,就有设计师提出摒弃墓地的反思。这一概念设计将背景放在2050年,其容器外观非常现代化,与加湿器、烘干机等小家电并无二致。通过触发按钮,可以展现故人的全息投影,让其音容笑貌得以留存下来。设计画报中的一家人笑容幸福,也代表了这一设计对传统死亡观念的消解。
这些设计能否市场化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处理自己的遗骸,实质上是一个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我们很难通过一两个设计去动摇别人对死亡的看法,只是希望下次在吃Pringles的时候,想到这一茬,你不会觉得手里的薯片突然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