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不需要反复强调有多重要。
从点赞和收藏的数目就知道,大家没事儿的时候爱翻两页书,所以每次推荐清单的时候我都不用担心流量。即便是知道可能很多读者只是马住算读过,心里还是像准备过年的老农一样,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世界读书日马上就要到了,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一些和书有关的东西。这里面有和书相关的好电影,也有适合读书时听的音乐,当然少不了诸位编辑推荐和书相关的书(可真是有点绕)。虽说“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但相信有了这些好东西相伴,翻动书页的频率应该会高上那么一点。
再忙,也别忘了往胃里和脑中补点干粮。
·和书有关的电影·
《编舟记》
这部电影做到了两个“好看”——剧情好看,演员也好看。
让挑剔的豆瓣网友们给出8.6分的高分,这部电影的剧情肯定是没话说了,加上有松田龙平、宫崎葵、黑木华、渡边美佐子、小林薰等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参演,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那都是妥妥的到位。
故事其实很简单,从一位新入编辑部年轻人马缔光也的视角出发,来观察一部中型日语辞典《大渡海》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从采集内容,到写作编辑,再到校对印刷和下一步的发行与修订,我们能看到的是《大渡海》也慢慢地丰满起来,看不到的是时光如水一般从指缝间溜走。
十几年过去,《大渡海》终于也到了付梓之时。虽然并不是参与到编著这本辞典的编辑,但作为观影者的我们却也情不自禁地也跟着激动起来。在看到了这本辞典的编著过程之后,我们才知道编著一本辞典背后要经过多少困难。感谢诸位编辑,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正是因为有着像你们这样的人替我们编起这一叶叶扁舟。
《查令十字街84号》
每一个爱书的人,都应该看过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那句有名的“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让每一个造访伦敦的爱书人都想亲自去那儿朝拜,替海伦·汉芙(Helene Hanff)献上那个迟到的吻。
如果说《编舟记》是告诉了大家书在诞生之前的故事,那么《查令十字街84号》就是在说书在诞生之后的故事。两位爱书之人惺惺相惜,通过一本本古书传递着友谊。一开始只是你来我往的业务联系,随后演发出亲密无间的友谊通信,内容也从布道书的不同版本,到如何制作约克郡布丁,再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我们看到了随着一本本书跨越大西洋的两岸,是如何将一群陌生人联系到了一起。
在实体书店不景气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实体书店的存在吗?我想,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坚定地给予肯定的答案。数据虽然能够给你更优惠的价格,快递也许能给你带来更便捷的服务,但只有像法兰克·铎尔(Frank Doel)这样的书店主,才能和你分享关于书的一切。
·看书时宜听的音乐·
李闰珉 ·《The Best Reminiscent 10th Anniversary》
看书的时候,我不喜欢听有歌词的歌曲。原因也很简单,眼睛里已经塞满了复杂的文本信息,需要仔细消化;耳朵里实在无暇顾及到那或优美,或深刻的歌词。稍稍不注意,就会被歌词给带走思绪,半天都翻不开一页书。
但也不习惯过分安静,这样会让我心神不宁。此时打开播放器,随机播放出李闰珉的《The Best Reminiscent 10th Anniversary》再合适不过了。再浮躁的心境,都会在李闰珉的钢琴声中被抚平。
一般情况下,我会让《Kiss the Rain》伴我读过开头,随着书籍的情节深入,我会根据情节,转化成《River Flows in You》或者《Love Me》再读几页。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的故事已经开始慢慢地变得精彩起来,我也就无暇顾及切换曲目,开启随机播放模式,让电脑决定下一首曲子,而通常情况下,它总能选出最适合当下氛围的曲调。
在一个下雨天,一边听着这张专辑,一边闲翻两页书,快活。
马友友 ·《Soul of the Tango: Music of Astor Piazzolla》
如果说钢琴是属于少年的颂歌的话,那么大提琴则是成熟后那些说不出口的心事,越长越大,也越能体会出大提琴中那些欲语还休的滋味。
于是播放器里就经常出现杰奎琳·杜普雷、范宗沛、马友友等大提琴演奏家的名字,悠悠扬扬,如泣如诉。但也有比较跳跃的大提琴专辑,曲调欢快自由,音色沉稳细腻,马友友的这张《Soul of the Tango: Music of Astor Piazzolla》就是我的最爱之一。
从第一首《自由探戈》(Libertango)开始,双脚就开始不自觉地跟着节奏开始摆动。但你不会起舞,反而想打开一本武侠小说,体会一下快意恩仇的畅快。我第一次听这支曲子的时候,正好在读金庸《笑傲江湖》的第十章传剑,看到令狐冲和风清扬之间的互动,这首大提琴曲竟莫名地契合。当然,看其它情节紧张的小说,比如说悬疑小说或者侦探小说时,这本专辑也莫名其妙地适合做背景乐出现,保证每一次拉弦,都能拉在你的心上。
·和书有关的书·
《以书为友》
如果你已经很久都没有读过一本书了,或许这本只有巴掌大的小书能够在你通勤、等人、等游戏开局、睡前、失眠等碎片时刻与你为友,唤起你对阅读的兴趣。
作者永江郎曾经在书店工作过七年,也参与过《宝岛》杂志的编辑工作,目前是一名自由作家。永江郎的14岁是人生中最黯淡的一段岁月。中学生活对于成绩、外貌和体力都不出众的永江郎而言,十分暗淡无光。但唯有在书店的时候、在阅读的时候,他才能暂时忘掉一点也不出色的自己,书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避风港。
因此,永江郎希望通过写作本书来把自己当年从书里得到的力量和知识传递给现在的青少年。而他在书店和杂志社的工作经验能为大小读者科普书的装帧设计、书店的种类等等,娓娓道来他个人的阅读的习惯、对某本书的阅读心得,并通过幽默诙谐又不乏真知灼见的语言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
《有呀有呀书店》
这本绘本的名字会让人想起逛书店时经常会出现的对话:“这里有……的书吗?”“有呀有呀!” 可是这本绘本所说的“书店”有点怪,光是看书架上的书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双人书》《月光书》《读书履历搜查官》《读书草》《墓碑中的书架》……还有读书机器人和封面变身器,到底是一家什么书店呢?
大多数故事的奇遇都是发生在海洋、森林、博物馆、外太空,而吉竹伸介的笔下则描绘了一家充满奇思妙想的书店!为读者推荐一些市面上前所未有、只存在在想象中的书,介绍关于书的工作,聊聊书的传说、名胜,教你使用封面变身器……看完这本绘本或许会开始怀疑:以前读的书都白读了。
吉竹伸介把自己脑海中对书的想象和愿望都画了出来,把现实世界中看似的不可能事情变成可能:办一个书店婚礼;以超人为目标去培养书店店员;种一棵可以结出书的树;用铜锣烧包装书……不过就算有这本书多么脱离实际,还是有些想法会跟读者不谋而合。
《开店指难》
书店和咖啡店、花店被并称为“杀死”文艺青年的三种商业模式,而台北永和街上有家名叫“小小书房”的独立书店经历数次迁址仍然坚持了14年,店主刘虹风给她的店下了个注脚:“因为对书的爱情,我们存在”。不过,这并不代表她在开店和经营的过程中只有阳春白雪,没有柴米油盐。 刘虹风甚至出了这本《开店指难》劝退大家开书店。
曾在国际书展基金会、诚品好读等与书息息相关的地方任职,阅读也是刘虹风一直以来的热爱,因此当她选择离开职场生活了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她以过来人的经验却说,“但’爱书’并不是开书店的首要条件,’懂书’才是。”光是有爱是无法支撑一家书店的。
这本《开店指难》,除了为有开店想法的人分享了许多免得走冤枉路的“小撇步”,也坦诚地跟读者细数开店要经历的难处:大到预算、选址、装潢、家具采买、选书进货、营销、员工招聘等,小到名片、宣传海报、纸袋、清洁用品等眉眉角角,每一个点都足以劝退人,但也是这些看出她用心的地方。
这本书给外行人剥去了书店的一些“糖衣”,也给内行人、想要开书店的人带来了一些勇气。要是你看完这本书之后还是没有被“打败”,心里依然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开一家书店,那希望这家有态度、有故事、有相遇的“小小书屋”能陪伴你实现这个梦想。书店是承载知识与智慧的场所,开书店的经历也能反哺到生活的各处,真是一件美事。
《编辑部的故事》+《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花森安治的手艺》
在探讨生活方式时,《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的杂志必须有姓名。这本以日常柴米油盐、衣着穿搭和空间改造为主题的生活杂志改变了日本人对生活的理解,这一切离不开杂志的第一任主编、灵魂人物——花森安治。
而在阅读完花森安治的传记之后,这独特的设计美学背后令我深受感动,花森安治的一生一直以认真的心去款待自己的生活,为更好的生活品质、更美的内容创作下了不少功夫。无论是对于内容创作者(如文案、撰稿人)而言,还是内容管理者(如编辑、出版人)而言,花森安治的创作理念都值得好好品味与学习。《编辑部的故事》以24岁的职场新人唐泽君的口吻,娓娓道来他当时在《生活手帖》编辑部的职业生涯,把不为外人所知的61岁花森安治主编生动鲜活地介绍给大家,还把读者们所好奇的编辑部工作日常展示了出来。
“生活高于一切,生活先于一切,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牺牲生活去守护”,花森安治相信“与生活结合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生活手帖》,这本杂志从生活中的大小事发掘灵感,经过缜密的研究与分析,再回归生活。
下个星期五(4月23日)就是世界阅读日了,你还记得上一次完整读过的书是哪一本吗?如果你想看到编辑部推荐的书,欢迎常常来未知商店逛逛。
比如,这本小书里包含了一百万亿首诗。
这本书,又能带你看看“不自然博物馆”里神奇的脑洞;
未知商店里面不光有好书,还有其它有趣的惊喜在等你发现,这里有联邦走马出品的一系列与书有关的有趣好物。
你看,书多么好。总能让你看到更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