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你在什么时候找到了归属感|TOPYS专访《HOMELAND家园》主编许灵怡

Laura@TOPYS

“当开始了解城市的街道、食物和各种小细节,你在此就能找到一些和回忆有共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慢慢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by 《HOMELAND家园》主编许灵怡

 “我们就是穷开心~” 

电话那边,这位上升金牛座的主编许灵怡不止10次提到了“钱”这个字,“我们没什么钱”、“我们就是太穷了”、“要是有钱就好了”。之前知乎上有人询问“独立杂志的创办需要哪些条件”,她的回答也是简洁明了的一个字——“钱”。 

普遍印象中,读书人羞于谈钱,耻于谈价。但《HOMELAND家园》对于“想发财”这个事情从来都直言不讳,信仰得虔诚,做得实在,体现在日常的一举一行之中。

《HOMELAND》编辑部

编辑部里贴着各种“美好的愿望”。抬头看到“钱来”,扭头还见“钱来”。每年的财位上都进行了精心的布置,放上一株园叶植物,贴上一些美好的愿望。

 许灵怡说,其实每天想着“发财”,不过就是想“活下去”。所以这家杂志社正积极转型,跨界拓展业务,范畴五花八门,给不同的合作方做文化梳理、包装推广、策划展览活动、执行公共项目等等。

《HOMELAND家园》编辑部发财区

靠着后天努力,再加上宇宙未知力量的庇护,他们度过最困难的几年。前几年《HOMELAND家园》一度奄奄一息,现金流也完全断裂。而现在,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还折腾出名气,2020年跟着周迅、阿雅、姚晨与《很高兴认识你》真人秀实现小范围出圈。

周迅、阿雅、姚晨和《HOMELAND家园》编辑部

这本城市杂志靠着什么劲儿,挺过日新月异的16年?为什么明明讲的事情多来自福建,却让外乡人产生共鸣感?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HOMELAND家园》的主编许灵怡。

 

城市往前走

我们往后看

“它也没有那么多尖锐的观点,以客观而温柔的视角,向你袒露心扉,为你翻开这片土地的文化褶皱。”

在许灵怡看来,《HOMELAND家园》的性格还挺像编辑部所在的福州的城市气质。

福州是一座慢吞吞的非著名城市,非网红,不洋气,还有点土,似乎被遗忘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里。正因为没有经历过剧烈的改变,老派的、传统的、新式的,在一种兼收并蓄的秩序里运转着。

拿腔作势显然不符合这里福州人的个性,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性格朴实而温顺,对一切对变化都表现得自然而然,颇有海纳百川的气质。

福州

这本办公地点在福州土生土长的城市杂志,也带着这样的福州味。它好像从来没有被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裹挟,像一颗榕树一样慢慢生长,把它的触角往地下钻进去,从福州蔓延到整个福建省,记录发生在福建这片土地之上的城市和乡村的变迁。

它也没有那么多尖锐的观点,以客观而温柔的视角,向你袒露心扉,为你翻开这片土地的文化褶皱。

自2005年创刊来,福建本土城市生活杂志《HOMELAND家园》已经出了156期实体杂志了。这期间,同类杂志纷纷不应新媒体冲击,或倒下,或扭头转行,而它还坚持在纸张上,勤勤恳恳开垦在地文化。

 

历年杂志封面

随手打开《HOMELAND家园》,你会发现它们的视角细腻,选题涉猎内容包罗万象,在地文化、社区营造、生活艺文,即“了解生活的城市”,也在“关注脚下的土地”,看似选题多样,但有章可循,风格明显。

《HOMELAND家园》不像其它城市杂志只是浅浅介绍吃喝玩乐,而是侧重梳理记录,一段时间内“被人忽略的老东西”。

在《绝版上下杭》专题里,它记录了一片福州改造前的老街区。在《手艺新生》中,它探讨了传统手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可能性。

“手艺新生”杂志封面

时间在这本杂志里,不是成点存在的,而是成段的。《HOMELAND家园》希望可以在了解传统文化后,为它们找到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让杂志连接过去与现在。

  

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变迁

“在《HOMELAND家园》的编辑部,曾经有实习生转正花两三年,编辑从入行到独立操作选题,这中间需要两三年。”

 做这本杂志的人,也是带着点福州味,佛系,坚持慢工出细活。 许灵怡说,“我们对编辑没什么要求,要求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听她描述,编辑部确实在散养一批有个性的“写稿鸡”。

编辑部供奉的“写稿鸡神”

他们平日无需坐班,按时采访交稿即可。常常一整个编辑部直接到乡间驻地,住进村落,每天走街串巷,工作量巨大。

编辑们如朋友般亲密无间,过得其乐融融。加班期外,常有一人一两道菜,自发组成的“养肥肥小食堂”。 

编辑部小食堂

可是当提到专业内容上,许灵怡就转口了。“我们觉得既然要印在纸上,肯定是至少以书的标准去做的。如果我们的内容还不及公众号有深度,那真没必要印成杂志。做杂志贵着呢,所以我们对编辑的要求也高一点。”

 关于做内容,许灵怡特别敬佩的是台湾的《汉声》杂志。

在采访中,她特别提及《大米》那期特刊。据说,主编黄永松为编此书,要求所有编辑下田劳作,书中百分之九十的米食都是编辑部自己制作,光是选题时间就长达8年之久。她非常欣赏这种小题大做、细中求全、持续专注的工作形式。

《汉声》

这种对选题的专注和耐性,也体现在《HOMELAND家园》编辑部的日常工作之中。

这群编辑可不是只会侍弄笔墨的文艺青年,为了挖掘这些被人忽视的事情,编辑部像跑马拉松一样积累选题,算是用脚步丈量过福州的各个角落。

编辑部为了储备一个选题的内容,短则几个月,长则多年。许灵怡随口分享几个做选题的故事,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编辑采访了芳华剧院,后来离职了,留下不少资料。其他编辑接过了这些材料,继续访问当年的南下剧团。最后从一个小选题,发展成为一期封面专题‘福州有戏’。”

“福州有戏”杂志内页

像是这样的马拉松接力式做选题的故事,在编辑部里,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因为城市总是在生长,故事也从未中断过,编辑部一直都在观察这座城市的变迁,适风而行。

 最近出版的封面专题“山上的年轻人”,最早缘起于2006年曾经做过的系列报道“北峰房客”。当时福州就有一群艺术家、修行人、文化人隐居山林。之后经过持续10多年的关注,他们近几年又发现一群年轻人上山了。

“山上的年轻人”封面

但是两代人上山的理由和在山上生活的状态各有不同,于是《HOMELAND家园》又花了一两年的时间观察与访问这些山里的年轻人,制作了一期新的选题。

 周迅、阿雅、姚晨参与制作的别册

就这样,《HOMELAND家园》的编辑走街串巷,在街道上“滚来滚去”,和无数人聊天,记录整理这座城市发生的事情,跟着它慢慢生长。 

 

去过去寻找答案

参与未来的进程

“只有你知道了城市的过往,你才能明白为什么现在是这样的状态,以及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可没有人能不顾眼前的苟且,只谈论过去。一本做得慢吞吞的杂志更是如此。早年同期的杂志纷纷追求数字化转型,成功实现华丽转身。“活下去,赚到钱”,成为这家小而文艺的编辑部近几年的立世根本。

在经营的压力之下,《HOMELAND家园》开始尝试跳出纸面,从一个城市的记录者,转变成内容参与者。挖掘过去的故事,参与城市未来的进程,也成为《HOMELAND家园》近几年的工作模式。

这些年,《HOMELAND家园》不少刊物的背后都和当地政府、企业有合作关系。嵩口古镇改造项目,便是其参与的重要项目之一。

福州永泰的嵩口古镇曾有一段辉煌的过去,也像普通的乡村一样,面临着人口流失等问题。当地政府试图通过古镇活化,唤回更多年轻人回到故乡。

“嵩口慢慢走”封面

2015年底《HOMELAND家园》受政府邀请,几乎把整个编辑部搬到了古镇上,每天走街串巷,访问镇上的每一户人家,了解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的故事,挖掘梳理本地风物,深度呈现政府与改造团队的理念。

编辑部采访的村民

经过将近100天的驻地后,终于在2016年初完成特刊“嵩口慢慢走”,并在过年期间送到每一户人家手上,让过年返乡的青年们了解故乡的过往,正在发生的改造,以及未来的可能,协助政府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 2018年,在嵩口启动改造的第五年,他们推出书籍《嵩口模式》,去到全国10座城市的书店分享嵩口镇的故事,探讨乡村建设的可能,如何让本地人做本地事,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土地上有着新鲜的文艺。

嵩口古镇市集

随着这样的驻地计划越来越多,他们对于俯身翻阅土地里的事情更为熟练,甚至已经总结出一套不算成文的技巧,学会了如何快速找到切入村落的针眼,然后穿针引线牵扯出被遗忘的故事。

 驻地河北保定易县田岗村,对于《HOMELAND家园》就是一次特别的跨省作业。如果不是合作方邀请,他们兴许一辈子都不会踏足这片北方的土地。作为一个外来团队,介入村落并了解在地文化,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

《知行村志》

他们邀请本地青年一起参与访问,跟着年轻人们去拜访爷爷奶奶们,了解过去没有机会接触的本地历史,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同时编辑部很快消弭了初来乍到的隔阂,加快了融入本地的速度。

尽管每次驻地都需要倾尽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HOMELAND家园》依然很坚持在地的重要性。

正在采访的编辑

许灵怡解释道,“因为在地性是一个很特别的东西。失去它,你和所有的大城市都一样。难道你不需要有一个独特性的东西嘛?在地性放在每个个体之上,就关乎到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

“当年轻人离开故土(城市或乡村),才会思考家乡的独特性。到了某个年纪,他就开始会去思考身份的认同感,问自己究竟从什么样的地方来,又要去哪里,这也许是人类共同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HOMELAND家园》这些年摸索到的方向。”

 

后记

纵观《HOMELAND家园》一路走来,我发现这份身份认同感,也贯穿在其发展脉络里。 创刊初期,它曾有一片野心。福州略土、不洋气、不好玩,他们也想效仿一线城市的时尚杂志,尝试教本地人何谓时髦洋气的文艺生活。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杂志slogan就更换过两轮,从“本土异元素”变到“本土VIP杂志”。

经过摸索,几个关于本地的选题不但让团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得到了市场很好的反响,慢慢地大家开始找到与这座城市相处的方式,接受这座城市的“土”气,挖掘更多的本土议题,2008年杂志slogan正式更名为如今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

 “有一百个理由离开福州,为什么你还在这里?”封面

做杂志的过程中,编辑部发现了福州的另一面,认为重新了解和发现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学会怎么和它相处,才能发现日常的乐趣,比如街道、食物和各种小细节,你就能在此中找到一些和回忆有共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慢慢在这个城市里找到归属感。”

许灵怡在回顾主题变化的时候,她还提到一句话:“原来最质朴的东西,才最打动人心。”

“散步福州”内页

杂志提供了观看世界的视角,作为一本城市杂志更是如此。它拓展我们对异域的认知,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一直以来,《HOMELAND家园》用一种细腻入微的视角,带着我们重新发现那些被忽略掉的东西。

我们也在这些细枝末节里,找到了相连的记忆符号。也许正是这份隐藏的认同感,让我们在这本杂志里找到了一种“他乡见故知”的安慰。

 


 

在这个迁徙时代,怎么在陌生的城市找到归属之地,是城市漂泊一族面临的挑战。如蜉蝣寄居在这片天地,不知何处为家?不知怎样落地?

关于“漂泊”这个问题,也许可以尝试像《HOMELAND家园》一样,从了解你所在的城市开始,找到一条双脚落地的线索。

图片
杂志 出版 编辑 城市归属 漂泊一族 HOMELAND 许灵怡 城市
异乡人,你在什么时候找到了归属感|TOPYS专访《HOMELAND家园》主编许灵怡
任意井
2021-04-23 18:30:39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作为当代人的“精神布洛芬”,Jellycat告诉了我们什么?| 品牌兔子洞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