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洁:因为快乐,所以设计 | C the Future 看见·未来

“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往往是大多数设计师们的在功成名就之后的选择,但是这与“成为一名企业家”,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杨明洁拥有众多的头衔,他是名列福布斯榜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是同济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创始人,同时还在2005年创办了YANG DESIGN,成为中国最具前瞻思维的工业设计公司领导者,与众多品牌、组织、机构合作,共同探索着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 

受包豪斯风格影响的杨明洁深谙极简精神,他看待事物宏观而全面,同时非常擅长抓住本质,对他而言,设计的确已经内化为了一种思考方式。正是这种设计思维,帮助他实现了一种严谨的逻辑美学。正如他所说:“产品表面的花里胡哨,是为了掩盖背后拙劣的工艺。”

杨明洁设计作品_01: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2015年,获德国 iF、日本 Good Design 设计奖 (1)
©杨明洁 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2015年获得德国iF、日本Good Design设计奖
杨明洁设计作品_01: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2015年,获德国 iF、日本 Good Design 设计奖 (2)
©杨明洁 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2015年获得德国iF、日本Good Design设计奖

设计思维使他擅长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YANG DESIGN几乎像一个精密的问题解决机器,下设的各个部门(设计策略研究所、CMF与趋势研究设计实验室、用户研究实验室、快速成型加工中心、品牌创新事业部、产品创新事业部、公共与服务事业部服务)清晰简明。他们运转高效,输出对全行业有益的研究报告。更重要的是,杨明洁不仅解决商业设计问题,他也时刻关注社会,回应当下对设计有着迫切需求的公益问题。

故宫分类垃圾箱_02
©杨明洁 故宫 | 分类垃圾桶
杨明洁设计作品_19:壹基金“净水杯”,2015年
©杨明洁 壹基金 | 净水杯 

这样一个具有前瞻性、深刻了解中国设计发展历程、具有责任感的设计师,是如何看待设计的?我们分别从行业、商业和社会的角度发问,试图追索中国设计对当下中国的意义,以及设计行业发展的未来。

 在采访中我们试图了解,在这样一位设计师看来,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如何才能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迈进?杨明洁说,他更喜欢一种自然生长而成的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而深圳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魅力。而从设计师和创意企业创始人的角度,杨明洁认为,创意中心品质比数量更重要,软件比硬件更重要。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

杨明洁

杨明洁,YANG DESIGN及羊舍创始人、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同济大学及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在浙大与中国美院完成学业后,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留学,完成德国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囊获了包括德国红点、iF、日本GOOD DESIGN、美国IDEA、欧洲Pentawards金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上百项大奖。

 

设计思维融合杨明洁与众不同的“CEO气质”,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在采访的过程中,杨明洁的语速很快,条理分明,直入主题,几乎可以听到脑海里思维小齿轮高速运转的声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设计,杨明洁都说了些什么。

 

设计

一种逻辑思考的过程

Q:您最初选择成为一名设计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杨明洁:我选择做一件事情,不管事大事小,出发点都是源自“一种纯粹的快乐”。这意味着我不会受外界任何的干扰或者是压力,这样才能够做得持久。我从小就喜欢空间、三维的表达,在几何物理等学科上比较出色,我觉得这是与生俱来的。

因为喜欢,我逐渐感受到我应该做什么、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做设计可以让我获得一种单纯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因为快乐,我就努力将设计做得更好,以获得更多的快乐。这是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原因。

 

Q:作为一名设计师,最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杨明洁:做设计首先是对于空间色彩、体量结构具有敏锐度和判断力。但视觉并不是设计师的全部,这也并不仅是一个视觉问题而已,而是思维和感知力。

举例来说,即使我五音不全,也并不代表我不能鉴赏音乐,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和设计有共通性,在设计中充满了体量和比例的关系,我可以感受得到。我不会作曲,但我可以创造一个具有“节奏感”的一个视觉形体,这是我所擅长的。

杨明洁 太平地毯

Q:在您看来,什么是设计这个行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杨明洁:这个问题要分成几个阶段来看。

在我还没有正式接受本科设计教育之前,我对于美好的东西都充满向往,制作模型、绘画都是一个创造美好的过程,那个时候我就认识到,我今后也希望去创造一些美好的、让人愉悦的东西。这是设计最初带给我的。 

本科到研究生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期我意识到设计不单是好看,它是为了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用户使用的功能性问题,材料与工艺的问题等等,在这个阶段,我了解到设计原来与如此多的学科相关联。 

到德国之后,我接受了一轮很系统的设计教育,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更多关注的是思考逻辑。让我明白设计不是天马行空的灵感发挥,而是要一步步推敲,有非常严谨的过程。

 

Q:设计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杨明洁:当我完整地学完设计体系之后,我发现设计本身教给我的是一种做事方式,这一套方法可以用来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甚至会建议我们公司的行政去学习服务设计,学会如何去发现需求,然后巧妙地满足需求。

 

Q: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吗? 

杨明洁:肯定是可以的。这也是艺术和设计的重要区别。

艺术要满足自我,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艺术家要真诚的表达自我,否则就是虚伪的艺术家。设计师就是应该满足用户,应该去为我们的用户去解决问题。

 

Q:对您设计的轩尼诗中式餐具很感兴趣。它用中国“饭吃八分饱”的留白理念,与杯口数学无限符号的隐喻,二者的结合非常美。而且一看就能感觉到这是东方的审美、中国人的设计。在您看来,东西方的设计哲学是有什么不同的?

170429_轩尼诗 x 杨明洁中式餐具系列 (9)
©杨明洁 轩尼诗 | 中式餐具
170429_轩尼诗 x 杨明洁中式餐具系列 (8)
©杨明洁 轩尼诗 | 中式餐具

杨明洁: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我认为较为深层的区别,就是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西方主张征服自然,它们有发达的自然科学,通过工具不断地去挑战、征服自然。东方的理念则是努力让自身与自然更加接近。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点,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我们的美学。

西方世界痴迷于完美、精确计算的、对称和理想比例。但东方的代表则是当前全球都非常着迷的东方美学“侘寂”,体现一种无常、不完美、忧郁之美。它不是来自于对不可战胜、年轻和完美无缺的热爱,而是来自于对正在流逝的、脆弱的、有点破碎的和谦逊的东西的尊重。

 

Q:从东西方落到具体国家中,这种设计哲学会有什么变化吗?

杨明洁:当然,每个国家的地理、气候、人文、历史的不同,都会有影响。比如日本的极简就做得非常极致,一方面他们继承了中国唐宋以来的美学,另一方面日本的极简、静寂、节制的美学体现,与其所处岛国环境多灾、物产资源匮乏是有关联的。正因为此,他们对于自然所赐予的物料心存敬畏与感激,万物皆有灵。以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有限的资源成为了日本普遍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在设计中非常吝啬与珍惜每一块物料,精益求精的将物料本身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到极致,丝毫不浪费。 

这种态度与美学相较于物产丰富的东南亚有着天壤之别。在东南亚,我们眼前所感受到的更多是满满的喧嚣,因为他们所处的亚热带食物与资源富足。对他们而言,极简与节制似乎不那么紧迫。

按此逻辑推理,中国介于两者之间,中国的审美既达不到日本那样的极简,也不会像东南亚那样的喧嚣,对么?在农业文明时代,受地域物产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审美与设计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而中国那么大,各地的差异也更加显著。

 

Q:那么您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是中国人的设计?

杨明洁:我觉得不应该刻意强调“中国设计”,中国的设计,应该是在本土自然而然长出来的。文化、经济、技术、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是影响因素,在一个国家、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会自然出现相应的建筑或者产品,它一定是与在地化有关联的。

过度的强调这一点,是民族自尊心与自卑感在设计中的双重体现。

杨明洁设计作品_09: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构”,2016年,获美国IDEA设计奖
©杨明洁 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构”,2016年获得美国IDEA设计奖

 

Q:当前中国设计师正在“走出去”的路上,也在逐渐获得国际上的认可。您对目前中国的设计有什么看法?获得国际认可对我们而言是否重要?

杨明洁:说得直接一点,“得到认可”是每一个处于弱势的群体正常的反应。举例来说,如果把时间推到唐宋,那就是其他国家想要得到中国认可了。很可惜,中国文化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而是在世界近现代化的进程中遭遇了严重断层,如今正在复苏阶段。这需要很长一个过程,文化是没有办法一夜暴富的。

当我们目前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确实是需要得到这种认可。但是我想,我们不需要太关注这种外在的东西,而是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让这一段差距逐渐弥合。

杨明洁 羊舍"虚山水"系列,获德国红点奖
杨明洁 蓬皮杜艺术中心 x 西岸美术馆"光之森林"

设计

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Q:在您看来,设计对于一个企业对于商业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去激活设计它对于企业的价值?

杨明洁:我从2005年创办YANG DESIGN至今已经16年了,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飞速地发展,企业的需求、我们所提供的咨询服务一直都在变。

在05年到10年,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没有那么重视设计,或者认为设计只是一个外观的问题。但逐渐,他们需要更深入的设计咨询,制定一套产品设计策略。认识到“如何去定义一个产品”比“设计一个漂亮的产品”更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考和提供的专业服务也越来越多,比如说趋势研究部门,策略研究部门,然后还有材料创新研究部门等等。不同行业的发展阶段与行业属性也不一样,消费电子的、交通工具、家电、家居等,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设计也逐渐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的策略。

杨明洁 Super Note,获德国红点奖

Q:当企业诉求与设计师本身产生冲突时会怎么处理?

杨明洁:首先,我们会对企业本身做一个判断,一般会选择某个行业前沿、比较成熟、内部设计团队比较成熟的企业来进行合作,这样在沟通上面会更高效。

 

Q:在和大品牌合作的时候,有哪些您印象深刻的双赢案例?

杨明洁:与一些国际的品牌合作时,他们对于我们是一种充分信任的态度,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做的设计负责,而这样的产生的成果往往是最好的。

举例来说,从2013年开始,美国波音公司与我们开始了长期的年度合作,每一年我们会针对于飞机内舱不同的局部进行研究与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飞机内舱是一个狭小而复杂的公共空间,座椅、行李仓、过道、舷窗、穹顶等都有机会通过设计去改善用户体验。在为波音飞机设计内舱的项目中,其中一个方向是机舱内的洗手间。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地方,其中空间狭小是一个很难克服的原因。但卫生条件的改善是可以通过设计去解决的。每一次进入机舱的洗手间,我们总是觉得需要用手去触碰的地方都很脏:水龙头、马桶盖、丢废纸的垃圾桶盖等等,尤其是当洗完手后,就更不愿意去触碰的门把手与锁扣。不止一位接受访谈的乘客在调查问卷中提到,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飞机上的洗手间,直到降落。

在经过大量的用户访谈与分析后,我们将洗手间的设计重点与目标定为:无触碰,自清洁。即在使用洗手间的全程,尽可能的减少手与洗手间内部设施的触碰,这一点通过感应技术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杨明洁设计作品_13:美国波音飞机内舱的无触碰自清洁洗手间,2013年
©杨明洁 美国波音飞机内舱的无触碰自清洗洗手间,2013年

 

TOPYS:目前您认为中国创意、创新、设计商业化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呢? 

杨明洁:可能不是难点,而是一个有趣的点。

当初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我发现我所接受的德国教育体系在中国很难应用上。这套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没有断层。它的美学、设计的研发、品牌都在延续和传承。

而这个体系在中国目前并不存在,产品体系的标准化、模块化,产品的品牌DNA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很陌生。其次,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中国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发展速度在全球遥遥领先,这导致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其他国家没有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可以快速发生。这也导致我们在设计时,会产生一些很有趣的议题、很有趣的项目。

这其中有一些比较负面的现象。如我们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不够,让一些依靠抄袭、翻版的企业能快速盈利甚至上市。这对中国设计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杨明洁设计博物馆_01_外立面
©杨明洁 工业设计博物馆 | 中国第一座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

 

Q:作为一个商业设计咨询公司,用户洞察在设计中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您怎样看待用户洞察?洞察怎样引导设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杨明洁:YANG DESIGN有个部门叫用户研究中心。每个项目开始,我们通常都会去做用户的研究,从极细微的细节反映到群体现象。确切的讲,洞察其实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它未必产生一个直接的回报,但是有时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比如说我们做一个老年助听器时,想当然地觉得应该设计一个很漂亮的助听器,充满设计感,带上去就很酷。但事实上用户研究表明,听力下降的老人根本就不想带助听器。他们会为此感到自卑。我们如果设计一个很突兀的设备,反而强化了它的这种自卑感。这让我感受到,我们如果不关注用户本身,没有体验相关生活境遇,就不可能做出真正让用户需要的设计。

用户研究的对象甚至不仅是人类,如当我们做宠物产品设计,制作猫厕所时,还得去研究猫是怎么样想的,这些都很有趣。

杨明洁 E-bⅰke

 

Q:如今有很多企业(如索尼乐高等)都设置了一些设计中心,您觉得这是现在企业更加注重设计思维的体现吗?

杨明洁:目前我所看到的设计中心基本上其实有两种结构,一种在本部的,它可能已经进入到这个产业非常深度的领域。这里会聚集大量设计师、工程师,实现产品的落地。另一种则是在全球各大城市设置设计中心,负责设计情报的收集、在地用户的研究洞察。

 

设计

是肩负社会责任的善意。

TOPYS:您在著作《做设计》中曾提到职人精神,这种精神在设计上应该有怎样的体现?在当代中国,职人精神对设计怎样的意义?

杨明洁:维基百科上对于“日本职人精神”一词的解释:“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无论是德国的逻辑思考,还是日本的职人精神,更像是一种深入国民内心,大家都认同的的价值观。当一种做事的态度成为国民普遍价值观的时候,所能产生出来的能量一定是强大的。

如果从我的自身经验去理解所谓的“职人精神”,或是“工匠精神”,我觉得其实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自己的快感。也就是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本身是快乐的。正因为快乐,所以我要尽可能的去将设计做到更好,然后获得更大的快乐。而非出于某种功利驱动或是强大压力制约之下而为之。这是一种信仰式的价值观,而非投机式的、功利主义的。

 

TOPYS:您是如何看待当前设计中的商业性与社会性?

杨明洁:设计跟商业并不是捆绑在一起的,设计是独立存在的,并非商业的工具。如果我们把设计的产品按可以自由购买与不可以自由购买的方式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是在市场上消费者可以自由购买的产品,如箱包服饰、家具家电、消费电子、汽车等,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设计开发新产品以赢得消费者,吸引了最优秀的设计师投入其中,诞生了大量精美优质的产品,但与此同时,也诞生了大量过度设计的产品。

另一类是消费者不可以自由购买的产品,如弱势群体、受灾民众所需的公共服务类产品,设计非常的滞后。因为在这一块领域并没有商业利益的回报,没有一种直接的商业力量去推动。需要依靠成熟的社会机制去改变,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TOPYS:您对当前善意设计有什么看法?

杨明洁:所谓善意的设计,其实是设计的最高层面,也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的体现。首先,善意设计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它应该对人类与社会是友善的、环保的,产品的制造、使用、报废各环节有利于节约能源与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另外,善意设计也应该具有社会启迪意义,传播与启蒙创新而有意义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当然还要遵循道德伦理法规,考虑当地的社会伦理、道德、法规以及价值观。

KFC肯德基环保餐篮_04
©杨明洁 肯德基 | 环保餐篮,在不知不觉间减少餐纸消耗

 

Q:我们的设计到底需要传达什么?能否分别从设计师、用户和社会的层面分别来谈谈?

杨明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看待我们的设计。

使用者层面,产品满足个体的人,生理层面的基本功能所需;在观察者层面,我们要通过视觉上的观察,让产品具备令人愉悦的美学体验、引导性与可视化;对于拥有者来说,拥有产品的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精神沟通,产品体现用户的身份认同,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产品的品牌基因;从宏观的社会层面看待设计,涉及道德、伦理、法规,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最后是从生产制造的层面看待设计,涉及技术、材料、工艺的变革对于设计的改变。也包括除了制造工艺以外,技术的变革对于设计更深层次的影响。

HOUSE VISION _杨明洁_绿舍_32_小
©杨明洁 绿舍 | 用植物来储能的新型田园之家
HOUSE VISION _杨明洁_绿舍_14
©杨明洁 绿舍 | 用植物来储能的新型田园之家

 

Q:您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有什么样的期许?

杨明洁:我还是比较积极的一种态度,我觉得中国的设计会越来越好。我们只是需要点耐心,专心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足够的专业就可以了。不必浮躁,认真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个细节。

访谈 工业设计 YANG DESIGN 商业 杨明洁
杨明洁:因为快乐,所以设计 | C the Future 看见·未来
TOPYS.
2021-05-31 10:38:49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平静的疯感、荒诞的幽默,全在他的拼贴里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