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伦敦双年展:与好的设计产生“共鸣”

人们所创造的事物远比人类本身“长寿”,它们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比如人们衣橱里的克莱因蓝,海洋动物里的塑料制品,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话语……我们所创造的事物和观念将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影响着我们生存的环境。这么看来,好的创造和想法则尤为重要。

因此,伦敦双年展提出,我们的设计要如何创造美好的世界?

原定于2020年下半年举办的伦敦双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受疫情影响经历延期后终于在今年6月在萨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亮相,展期为2021年6月1日至6月27日。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为“共鸣”(Resonance)。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有着高度共鸣的时代,设计师、创意人、艺术家创作、设计、生产的一切都会与人们产生共鸣。他们所创造的事物、传递的想法与观念能够借由各种数字化平台和媒体触达到史无前例大量的受众。这群人有能力也有责任通过社交媒体、大众传播来让好的作品与人产生共鸣,推动更多有利于未来环境的实践,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影响更多人,拓宽未知的边界,为生活带来惊喜,让“共鸣”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

多达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本次双年展,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回应“共鸣”的主题。

 

变革之森

埃斯·德夫林(Es Devlin)

两年前,本届伦敦双年展的艺术总监、英国设计师埃斯·德夫林在考察萨默塞特府时发现,这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种树。但如各位所见,她反其道而行,现在的萨默塞特府种着400棵树,颠覆了萨默塞特府创建之初设计师的规则,以一座森林的沉浸式环境畅想鼓励观众可以暂时停下来冥想片刻。

埃斯·德夫林为这个装置起名为变革之森(Forest for Change),这不仅是一个有效减轻碳排放的装置,还是一个尝试去改变人们观念的场所。层层林木中间包含着17根明亮、鲜艳的彩色柱子,代表着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括无贫困、零饥饿、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用水和卫生等。斯·德夫林的初衷就是希望,当观众走进这座森林,尝试了解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虽然每个目标都代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但明亮的颜色会让观众较易接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问题时不会那么恐惧和不知所措。展览结束后,这些树木都会转移种植到伦敦的各处,以纪念英国女王千禧。

*指的是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在2000-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MDGs)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

空地中还有一个音频装置,音乐家布莱恩·伊诺搜集了世界各地鸟类的声音,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鸟鸣曲,这些曲子的播放时间是根据不同的鸟类本身的作息时间而定的。观众也可以通过音频装置录制并播放出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如果你没办法亲自观赏这所变革之森,全球的观众都可以在线上分享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成为变革之声(Voice for Change)

网站地址:https://forestforchange.globalgoals.org

 

呼唤的海螺

伊尼·阿奇邦(Ini Archibong)

本次双年展,最令人瞩目的户外装置还有“一艘帆船”(Sail-Life Structure),它就像一只从沙子里冒出来的贝壳,尼日利亚裔美国设计师Ini Archibong说到,这个只帆船灵感来源于海螺和贝壳的神话色彩,而非洲海岸盛产海螺,是一种贸易工具,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归属感,这个装置表现出来对非洲的一种神圣想象。

这是Ini Archibong首次将自己的的民族身份与公开展出的作品有如此深刻的联系。他的父母是尼日利亚人,但他从小在加利福尼亚州长大,长居在新加坡和瑞士,他曾陷入过一种认同感混乱,他作为个体无法代表任何一种文化。他这次想通过帆船这个装置,聚集那些没有民族归属感、城市归属感的人们,为他们发声。

伦敦双年展结束后,帆船会继续“航行”,预计秋季到达纽约、12月到达迈阿密,陆续到不同的地方呼唤在各个国家有着同样流离失所的感受的人们。

 

勺子考古学

彼得·埃卡特 & 凯·林克(Peter Eckart & Kai Linke)

德国展馆将五颜六色的塑料勺子作为一种考古文物进行展出。为什么称之为“考古”,是因为欧盟的塑料餐具禁令在今年年初生效了,塑料餐具终将成为历史,成为“一次性社会”的人类学见证,也将成为人类在解决污染问题和气候危机的象征。

每天都会出现在餐桌上的勺子被精心放在展示盒中,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描绘出一次性餐具的设计美学和历史上的功能演变,也代表着几个世纪以来的文化遗产。展览还辅以视频内容,向观众介绍在一次性餐具这个广泛的主题中所包含的复杂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鼓励人们思考未来如何在餐具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编织土地

克里斯蒂安·莫哈德(Cristian Mohaded)

在阿根廷展馆,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莫哈德运用生长在阿根廷西北部的一种名为Simbol的植物,编织成各种各样的的篮子,传达出一种依赖大自然生存的理念,大自然是我们的一切,呼吁人们回到田野里劳动。

Simbol来自阿根廷西北部的卡尔察基山谷,人们在夏天通常用它来喂养奶牛、马匹、驴子。而在冬天,低温和风吹会使得植物本身的嫩绿变成干燥的土黄色,又因为种植土壤所含的矿物质,植物纤维上会呈现红色、橙色的斑点。纯手工的匠心与纯天然的材料不仅是一种创作条件,也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希望能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土地的关系,让生活与设计回归自然。

 

感官节拍器

恩尼·库卡·图马拉(Enni· Kukka Tuomala)

来到芬兰展馆,一个同理心回音室正准备迎接观众。每两位观众成一组,两人会进入一个充气、反光事物空间面对面坐着,首先进行五分钟的对视,再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题目相互提问。整个装置和互动环节使人们在视觉上和思维上都能形成一种反思的效果,而两人一组的设置则让人们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既看到了他人,也被他人看见了,不涉及个人信息,只是想通过观念的分享相互产生同理心。

这个短暂体验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在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大环境中,一个平静内心和反思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紧密温暖的联系在今天显得更加珍贵。恩尼·库卡·图马拉作为同理心艺术家与设计师,期望通过公共干预、装置艺术、体验活动等形式,将同理心从一种个人心里体验变成促进社会积极变革的力量,进一步消除障碍,弥合社会日益扩大的鸿沟。

 

向作家诉说秘密

拉脱维亚文学平台(Latvian Literature Platform)

“孤独的内向者”是拉脱维亚这个国家的一个标签,由于多年的战争、宗教信仰的混乱,人们内向、漠然、没有交流,以内向为成长导向,民族归属感微乎其微。拉脱维亚是这个鼓励外向的世界中特立独行的民族。

文学是内向者的完美世界,内向的特点使得拉脱维亚人以写作为对外发声的出口,有两位名为“I”和“I”的拉脱维亚作家用文学代表自己的国家参与本次双年展。

观众可以对着一个发声口对第一个“I”诉说内心的秘密(CONFESSION TO AN IN³* WRITER),心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恐惧、尴尬、愚蠢等都能分享,而屋子里的另一位“I”则会将你的秘密变成一篇短文或者其他的文学形式。内向的拉脱维亚作家用这样一种隐秘的方式引导同样内向或者难以表达自我的人学会倾诉,并能从他们给予的独特回应中产生共鸣,在外向友好的世界中得到一种安慰。

 

更多资讯:https://www.londondesignbiennale.com

伦敦双年展 设计 可持续发展
2021伦敦双年展:与好的设计产生“共鸣”
鲸鱼鱼鱼鱼子
2021-06-03 17:09:39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定格在热成像里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