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木如潮般涌动

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

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

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   

                                                               ——《圣经·雅歌》

在德国汉堡,艺术家jörg gläscher捡起森林的枯枝,为死木举行了一次艺术仪式。

jörg gläscher认为,“波浪”(wave)是系统状态下的周期性振荡或奇特的扰动,它既代表了自然世界的浪潮,也代表了一波一波疫情对生活的侵袭。因此,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他幽居在汉堡的森林里。以散落在森林中鲜为人关注的枯枝为载体,制作了一组名为“第二次浪潮”的艺术装置。

C19/18 the second wave, no.5, jörg gläscher

和侘寂的日式枯山水不同,前者是造景,寥寥数笔、叠放有致。而这组装置却是曾经活过的实景,艺术家将随处散落的枯枝败叶归拢为有序,反而更像某种地下仪式。

9处浪潮,从起伏的小波浪到4米高的巨浪,明明由毫无弹性的木材堆叠又具有动势感,似乎都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这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关于敬畏“地母”的隐喻——自然包容一切爱意与恨意,平顺与灾难。

C19/18 the second wave, no.8, jörg gläscher
C19/18 the second wave, no.3, jörg gläscher
C19/18 the second wave, no.8, jörg gläscher

这组作品没有打算被长久保留下来,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即时的、鲜有人知的,就如同枯枝本身一样。艺术家每次制作下一个浪潮,就要推翻前一个浪潮。留下来的唯有这些阴天拍摄的影像。

谈及创作时的感受,艺术家说,我可以穿过它们,阻断它们,触摸它们,但一切都在这一刻停止了,不再前进了。而当我不得不放手,企图站起来时,第二个浪头又从我翻滚而过。

C19/18 the second wave, no.6, jörg gläscher

看到这组作品的第一眼,我就联想到了《雅歌》里的那句“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不同于其他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这组艺术装置会让你联想到博尔赫斯的某些诗歌,某些关于黑暗、失败、困惑的诉说。

灵感虽然源于疫情封城的阴郁情绪和灾难对于国家经济的冲击,但又不止于此,更像是热闹过尽的人生写意。这也是为什么,这组作品明明没有恐怖意象的暗示,却能让人嗅到若有若无的死寂和恐惧。

枯木未必逢春,就如同结疤之后也不可能宛若从未受伤一样前进,每一道年轮、每一处刮痕、每一次煎迫,都是伴随疾风骤雨穿行而过的勋章。疫情正式结束以后,世界会更好吗?谁也无法断言。但就如同这个艺术作品中关于自然的隐喻一样,万物皆有可能经历重建再推倒的厄运,同时亦有推倒再重建的生命力,生生之类,而人立其中。

森林 装置 摄影 疫情 波浪 地母 自然 浪潮
当死木如潮般涌动
緑 midori
2021-06-16 14:06:18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定格在热成像里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