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份影单抄送给老板,告诉他这就是我的工作安排 | 清单

哪里是只为了看嬉笑怒骂的对白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花上半天来看剧?!


刷剧这种“学习型”的事儿,当然要上班做,毕竟带薪刷剧,天经地义!


带薪刷剧,除了将“所有窗口最小化”这一技能修炼得炉火纯青之外,挑剧的眼光也不能差。这样在被抓包时,还可以脸不红心不跳,且理直气壮地说:“我这是利用多媒体平台引用外部资料进行学习,增强专业度,扩展知识面呢!”


今天的清单包罗万象,但都是让你在创意职场混得风生水起的全能大补包。它们有的教你点专业技能,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的帮你点开另一棵天赋树,发现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有的从职业道德入手,教你如何在“好”与“对”之间做出选择……林林总总,连帮你面对上级质问时的理由都找好了

 

《机智的医生生活》

“机智就是,用幽默感把折磨人的现实打扮成磨人的小妖精”

 

怎么回事啦,这部剧怎么又好笑又好哭还那么励志!

如果你喜欢《请回答1988》轻松温暖又冷不丁真实一下让你突然扎心的复杂风格,那你大概率也会喜欢这部《机智的医生生活》。导演申原浩、编剧李有静这对黄金搭档,只要一联手,似乎就必是品质保证。

《机智的医生生活》又是一部群戏,以首尔某家医院里五个年轻有为的医生的工作、生活和友谊为主线展开。如何能在一个相对固定有限的情景里(医院)把一部群戏拍的好看?大概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塑造得凹凸有致,各自闪光吧……

《机智的医生生活》告诉你:医学教授都是精英?不,有时候也是精分;女博士在职场都很犀利?不,她们也有要“苟一下”的时候;富二代都不在乎钱?少来,抠门起来一块肉也要计较半天大吵一架。

生活的各式碎片夹杂着对亲情、爱情、友情、生命、责任等大问题的思考,《机智的医生生活》真正做到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超越了悲喜剧的狭义内核,一如生活本身,有笑有泪悲欣交集,难以用一刀切的情绪来定义。

最后,要问我为啥老板会同意我带薪追这部剧,我会说,这是一部职场剧啊!学学如何做人做事,偷师和乙方(病人&家属)沟通的技巧,掌握一下医疗常识,哪一样不是关系到业务的精进,能力的提升!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重版出来》

“可以被打败,但绝不会认输”

如果你想去媒体或出版行业工作,一定不要错过《重版出来》。

先坦白从宽,当时看这部剧完全是因为一些男色偏好:不用加任何形容词、站在那儿自成一道风景的小田切让,加上盐系帅哥坂口小天使。此外还有松重丰、黑木华、室毅等实力卡司,光看配置就是一部极具风格的群像剧。

“重版出来”指的是书买完以后进行增印,意味着这部作品可以传达给更多的读者,对于出版界来说,这是一句幸福的口号。

故事的主线非常简单,讲的是一位初入行的小白如何升级打怪。笔触略带中二但并不单薄,热血少女的个人历程无buff也不开挂。每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和越挫越勇的自我鼓舞都能让人共鸣,带出了编辑与作者、行业之间的关系。适合在消极怠工时打鸡血,也适合相关行业的HR在招聘时滚动播放:所有致力于编辑写作或内容运营的潜力股啊,不要犹豫,火速入局!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学习型的剧,习得一些行业术语、了解完整出版流程中的外联技巧,以及不同职业角色的工作逻辑和与之相处的有效方式。但其中更动人的是,面对喜欢的工作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并肩作战的快乐,以及每达成一个小小的目标、在下班后的居酒屋里心安理得喝酒的奖赏时刻。

如果你认为每天的工作只是一种自我消耗,或是已经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面前踟蹰已久却始终不敢踢出“临门一脚”,希望这部日剧能给你一些勇气。

 

《工作细胞》

“好嘞,今天也要卖力工作哟!”

 

上班时间能追的剧,《工作细胞》必须拥有姓名。

倒不是为了让你学习生理知识,主要是让你看看,哪怕最后成就的是你这具平平无奇的身体,你的细胞们也付出了百倍努力,日以继夜、无休无止地工作着,你又怎么好意思整日里只想躺平呢?

红细胞矜矜业业运送氧气和能量、血小板不畏艰难修修补补、白细胞前赴后继战斗在与病毒、细菌抗争的战场上、巨噬细胞又当爹又当妈……

《工作细胞》可不只是一部简单的科普番,它明明是一碗浓浓的职场鸡汤嘛,给每个只想摸鱼的社畜一剂提神鸡血。

老板,如果你发现我在上班追番,请不要急着打断我,我这是在给自己充电,好更精神百倍投入工作哦!

 

《新职员诞生记Good people》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不错的人”

 

作为一档东亚社会职场真人秀,这档节目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一家韩国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工作和律政新人的实习期,尽管节目是发生在韩国律所的语境之下,但也丝毫不妨碍我们从节目中学到通用的职场技能、与节目中的实习生感同身受。

许多人看这档综艺是一边记笔记一边看,恨不得边看边截图记笔记,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渐渐被遗忘的细节问题都一一呈现,小到设置邮箱、deadline、资料整理、名片礼仪等基本工作习惯,大到面试中的陷阱、书面报告和辩论的技巧、团队合作、与上司共事的态度、人脉资源等实习评价中最核心的部分。

而我总忍不住边哭边看,因为节目所捕捉的职场切面足够真实,我们能从每一位实习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关于职场的种种体悟也能引起共鸣:第一次收到个人名片时的悸动;明明紧张却依然全力以赴完成发表的青涩模样;面对新挑战一时的胆怯和退缩;对工作的热情、好奇心以及不甘心;面对失误时内心产生了羞愧感和不争气的评价……

普通人成为好人、好律师的过程在内容上足够有分量,在情感上也足够真诚。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

“平凡却不简单”

 

这部日剧讲述了憧憬时尚杂志编辑工作的女孩河野悦子在成为编辑之前暂时在校对部门工作的经历——说真的,如果没有这部剧,有多少人知道校对这个职业?多少人会认为校对是“不就看看错别字”?

河野悦子最开始对校对部门的“嫌弃”再到后来喜欢上了校对而放弃了编辑的职位,这种心路历程的变化就像是我们许多人通过这部剧改变了对校对的观念,认识到这是一份“平凡却不简单”的工作。

有了爱情轻喜剧的底色,这部剧生动地展现出不同校对身上的特质、独有的校对方法和视角以及新书封面出现错别字、和作家争论作品中的矛盾之处、抄袭风波等惊心动魄的时刻。看完这部剧你便知道,校对不仅仅是纠正错别字而已,还要核准行文的流畅性、逻辑性以及符号使用正确性、统一性,要拥有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对书稿中描述的人事物进行确认。

要成为专业的校对和其他职业一样,需要时间与不断的实践。可区别与《校对女孩》剧中描述的校对部门,“编校统一”才是无奈的现实,校对工作往往没有单独的部门。只要有文字工作,校对便是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的职责,但这并不是我们轻视校对的理由。

比起“梦想大过天”,踏实、负责任地在岗位上完成工作才是这部剧想传达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河野悦子这样渐渐的打从心底热爱最初不喜欢的职业并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但正如陈珊妮说的“学会做好一切不喜欢的事情,才能让你更喜欢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广告狂人》

“你称之为‘爱’的东西是像我这样的男人,为了卖尼龙发明的词”

不记得是第几次推荐这部剧了,但看到豆瓣上看过这部剧的人数不过一万出头,多少还是有点心寒。

不说考究精致,电影质感的服化道,也不谈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剧情故事,更不提那宏大却真实的历史背景,光说说当中的关于职场和创意的金句,就值得每个创意人士反复咀嚼,刻烟吸肺。

不,我才不会在这里将它们掰开了,揉碎了,一句一句喂给你们,要想体会这部剧的好,请逐集观看,最好叫上你的老板和下属陪你一起刷。

是有原因的,叫上老板,是让他看管人的种种技巧。合伙人罗杰·斯特林(Roger Sterling)为什么能够慧眼识珠,相到唐·特雷普(Don Draper)这匹千里马?前瞻的眼光,这部剧说了;叫上下属,是要让他看到什么样的职员能够混出头来,佩吉·奥尔森(Peggy Olsen)开场时不过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小秘书,最后却一跃成为了上级的上级,如何在对的地方使力气,这部剧也讲了。

至于自己看,各花各入眼。做创意的;看特雷普如何运用各种创意工具,将创意从脑海的蓝图转变成让销量飙升的广告;做客户的,瞧坎贝尔怎么在前有友商堵路,后有同事包抄的情况下,依然稳住,拿到大单;做管理的,学霍洛威游刃有余地玩转办公室政治。无论你的出发点在哪,这部剧总能给你留点干货。

你看,从广告业务到创意管理,这部剧通通概括,与其说是带薪刷剧,不如说是业务进修更合适。

 

《新闻编辑室》

“在理想和现实中拧巴地活着”

 

看完这部剧之后,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要把十几年前买的,却从未读超过三页的《唐吉诃德》拿出来读了?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从各种媒介吮吸不同的讯息。媒体的定位也在不断地变迁,从提供观点到只提供事实和数据。但不知道你是否也这样觉得,消息多了,讨论的空间反而小了。党同伐异式的乱贴标签,打压所有的不同言论,丧失理性交流的动力,每天都要看的新闻,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做创意,实际上是在做讯息。无论是文案还是设计,亦或是策划,说到底我们都是想将信息传达给受众。但我们需要传达的信息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帮受众做出选择,甚至帮他们思考,做出带有温度与回响的信息?我想,这部剧能够告诉你一些深刻的洞见。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创意是否要对市场妥协?能做又好又对的固然是尽力而为,但在面对两者只能取其一的时候,我们该做好的?还是做对的?面对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时,我们是要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选择梦中的诗与远方?

金牌编剧Aaron Sorkin用他的一支妙笔,告诉了这帮理想主义者的选择。有趣的对白,深刻的内涵,还不撒狗血的心灵鸡汤,满满都是干货。最适合在夜深人静,被甲方折磨得死去活来时观看,帮你唤醒早已逝去的理想。

 

《脱口秀大会》

 “这我也可以……吗?”  

 

《脱口秀大会》办到第四季了,还有没看的朋友吗?

至少创意行业的朋友应该看看。什么样的人设受欢迎,什么样的梗又爆了,什么话题富贵险中求。脱口秀就是哈哈哈吗?还是“智性恋”永不认输。这里面桩桩件件,哪个和洞察、热点、创作方法没有关系呢?

和前几季比,第四季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超强新人。容貌焦虑的年代杀出了利用另一种容貌优势的“北志胜南广智”;对许知远去年的降维打击记忆犹新的人,一定要认识一下文本作者鸟鸟,又一颗来自北大的新星,垂头丧气地站上了这一季的舞台;杨波的one liner脱口秀也是一种经典的创作方式,不断反转的文本,一句话一个包袱,看上去表演门槛还不高(不是)

脱口秀可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创作围观。屏幕前的我们,一会儿“这我也行”,一会儿“这个真来不了”。正如老人儿所说,“谁一年还不攒个五分钟的段子”,命题作文、临场发挥、持续输出等等的叠加,才是对创作力的真正考验——牢记这个知识点,你看的就不是一个娱乐节目,而是蹲守一场新时代的流量密码和现场创意写作教学。

 

《俗女养成记》

“你永远可以相信陈嘉玲”

 

江鹅(《俗女养成记》作者)在另一本女性题材随笔集序言写,“想自由自在,首要条件是自己得在,无论别人如何不给不许,自己偏偏得在。”然而大部分情况,人到中年,皱纹、发福、贷款、小孩教育、老人赡养统统都在,消失的只有自己和胶原蛋白。

而我喜欢这部剧是因为谢盈萱,我喜欢她,是因为《谁先爱上他》里刘三莲发神经的样子,跟我妈好像,以及《俗女养成记》里陈嘉玲,跟我好像。

和时下的都市剧一样,《俗女养成记》探讨了许多社会话题:中年、女性、婚恋、晋升……

人类的祖先智人之所以从众多古人种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技能就是可以“折叠时间”,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却变成了一个诅咒,时间暴政的元凶是资本,效率智商的现代性问题是外部性因素,那么人内心的部分是什么呢?

陈嘉玲在台北打拼二十年,职位是一家小公司总裁特助,主要工作是提醒总裁吃药、吃水果、哄总裁的小三,还要忍受总裁时不时的“性骚扰”。同居三年半的男朋友,彼此间已经没什么激情,形同室友。相比刚北漂就能住大平层,嘴上说自己一穷二白,还能轻松处理职场老手都头痛问题的女主,陈嘉玲无疑更有代入感。

但是我们看看陈嘉玲的工作,除了演出来的狗血,准时和周全是陈嘉玲工作中最大的优点。身处卫生间,右手捏着验孕棒,左边接起客户电话,语气热情回复细致。鸡毛蒜皮、歇斯底里都留给身后,职业性的沟通和稳定的情绪要留给职场,客户需求千千万,让我们用爱感化!

“独立女性”的口号,也许内核是不受外界所影响,拥有随时随地自我更新的勇气。

陈嘉玲引起共鸣的是:喝多了“不进则退”的鸡汤后反其道而行,哪来那么多世俗标准,过得开心最重要。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

“她们介绍的不是房屋,而是生活。”

 

几乎每个在异地他乡漂泊的人都有过痛苦的找房经历,穿梭于大街小巷,中介舌绽莲花推荐的地方似乎都不错,但总令人感到一点点欠缺和不满足。过程愈漫长,心中就愈迷茫:“我想要的居所,应该是什么样的?”

但如果你遇到的是吉祥寺重田不动产的中介双姝,那么这个烦恼就不复存在了。

连续数年被评为最受欢迎居住地的吉祥寺,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离异主妇、落魄艺术家、受到职场霸凌的年轻人、写出畅销书却寂寂无名的代笔作家……他们的目的不同,却都期待在吉祥寺开始新的人生。

但这对中介姐妹会“强行”拎她们去其他地方,她们带着租客探访隐匿于东京街巷中的老店,光明正大地公款吃喝。她们带喜爱少女偶像的主妇去秋叶原dear stage,用牛角包慰藉失意的职场新人……让整条街道上的美味与有趣的人,一点点挑起租客对生活的感官,让一间房,开启一个未曾设想的世界。

这部剧熬起一锅名为理想生活的浓汤,飘散出浸透日常的鲜美滋味,书写着我们真正想要的“一天”。不过,就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当客户渴望达成某个愿望时,他们隐藏在表达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人人都想住在吉祥寺,但是吉祥寺只是一个有关“美好生活”的海市蜃楼,它就像“可大可小的LOGO”,就像“五彩斑斓的黑”,在那些具体或迷惑的表述下,隐含着甚至连客户都不自知的理想。

​而我们真正所要做的,就是发现,然后以中介姐妹那样的专业精神实现他们心中的蓝图。

真诚地感受工作,远胜于无数次不走心的重复,不信?看看吉祥寺姐妹的成交率就知道了。

职场 工作 生活 创意 职业 技巧 技能 老板
把这份影单抄送给老板,告诉他这就是我的工作安排 | 清单
阿诚。
2021-09-16 15:00:14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你这病,少上点班就好了
如果生活赐你悲剧,把它做成玩具吧!
工作暂停,为韩女文学的第一枚诺奖举杯|灵感手抄本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他们吞下生活的五味瓶,变成笑话讲给我们听|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