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话无数国内外顶尖创意人,走访众多创新创意公司,看见 · 未来不仅致力于寻找各种创意的起源,也在不停地探索一个答案:一家真正伟大的创新公司是如何诞生的?它将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深圳明确并加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越来越多创新创意公司在此扎根发展,成为深圳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主角。小库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以实现建筑产业智能化为使命的创新企业。2016年成立至今,小库一直致力于以AI设计引擎辅助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开发决策,打造覆盖产业全周期的智能设计与管理平台。
我们有幸采访到小库科技的创始人兼CEO何宛余,拨开人工智能的云雾,听她细细道来,一家新晋创新公司是如何从0到1成长起来的,它所背负的使命,以及它所构建的蓝图,将如何赋能城市未来。
似乎每一家伟大创新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不太循规蹈矩的企业家。
上个世纪我们对从哈佛辍学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津津乐道,而乔布斯一手缔造的苹果帝国神话至今仍难以超越,痴迷太空、新能源的马斯克在坚定地朝着移民火星的幻想进发……
尚不能与上面几位大佬相提并论,但何宛余也算得上是一位“非传统企业家”——建筑师出身的她,从小热衷科幻小说和计算机编程,求学专业选择的是“建筑与计算机结合方向”,师从OMA库哈斯……个人的喜好、独特的成长经历,建筑大师的影响,似乎很早就为她致力于AI赋能建筑产业的创业故事写下了注脚。
何宛余毕业于荷兰贝尔拉格学院,这“可能是继包豪斯之后最具探索性的学校”,她评价道。与其说是大学,贝尔拉格学院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先锋国际实验室,其教学不太遵循传统建筑学的逻辑,“除建筑学理论基础外,传统建筑学更多教授的是各种技法,设计的逻辑、空间、材料、光影等。”而贝尔拉格学院强调的是一种“非典型建筑教育”,更关注于政治、经济、科技与建筑的关联或相结合的方向。
“现在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先在人脑里构思完毕,然后通过手动绘制表达出来。”但何宛余很早就在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生成设计,“人通过计算机描述逻辑、规则,由机器在逻辑规则下呈现出所有的可能性,人再去做最终决策。”
从选择贝尔拉格学院、选择专业方向时起,何宛余就注定不会是一位传统的建筑师,她一直很明确自己想从事的是建筑与计算机跨界方向,“但当时没有一家公司在做那样的事情,所以我就只能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去最好的建筑设计公司。”
创业之前,何宛余在OMA工作多年,这个培养了众多当代杰出建筑师的公司给了她很多历练,而库哈斯本人对她的影响更是至深至远。
何宛余称库哈斯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身上所背负的那种特别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非常打动我。”他总是用比其身份更为宏观的视野审视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以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角色去理解整个社会,并将他对社会的思考投射到建筑中,探讨建筑、社会和城市之间各种复杂又微妙的关系。”
何宛余回忆当年做马来西亚的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最后需要在两个方案中二选一。做最终决策的库哈斯最关注的不是形态和功能空间,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执政党的诉求是什么”。经过了解,团队认识到当时的执政党刚上任,希望能体现多民族多宗教的统一,所以最终选择了更能体现团结精神的方案。
库哈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OMA整个团队,让团队成员从更大的视角思考建筑这个传统行业。“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和启发是,” 何宛余说道,“让我认识到建筑不仅是建筑,而更应该是一个广义建筑学的逻辑,由多种要素结合在一起。创作者在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判断之后,最后创作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建筑空间,但也可能是电影或小说等不同叙事方式。”
库哈斯也一直非常关注科技或新技术的发展。早在2000年,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库哈斯就已经在思考建筑和科技的未来。那一年,库哈斯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他当年发表的获奖感言仍让何宛余历历在目:“我们在水泥砂浆的死海中泥足深陷。如果我们不解除自己对真实的依赖,并重新将建筑视作一种思考古老问题的方式,建筑学也许将不会持续到2050年。”
当时还非常年轻的何宛余忧心忡忡,科技如何助力建筑学,或是建筑学如何跟科技结合?库哈斯尚未有结论,但却给了何宛余启发,“促使了我往这方面不断思考和研究。” 而“小库”的命名,也正是向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种致敬。
总有人问起何宛余,为什么选择离开OMA。但成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建筑师,并不是何宛余的自我定位和人生追求。离开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在OMA时,何宛余曾和同为校友且都是计算机“发烧友”,也是小库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小荻一起合作,为一个海外开发商设计了一套能够进行半自动化设计的软件。但由于当时技术受限,缺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撑,该软件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需要运行三天,最后结果出来可能几十甚至上百个项目,然后你自己去挑选。”
2010年,他们改变了思考逻辑和方向,用机器生成的方案去参加一些概念竞赛,结果成功中标深圳湾生态科技城二期,拿到了三千万的设计费,“是我们的第一桶金。”对于年仅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建筑师来说,这是一笔相关可观的数目,年轻气锐的何宛余考虑回国创业,库哈斯却把她劝了下来:“你之前做的都是一些竞赛项目,还没有实际项目的经验,你不想去试一试吗?”来自“人生导师”的指引,使得何宛余的创业计划推迟了几年。事实证明,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是timing,时机。”何宛余回忆道,“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盛行,各种APP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发频繁,大数据积累越来越多,技术也趋于成熟。”
之后,随着国内阿里云的推出和逐步稳定,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云计算的时代,“给未来云原生的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016年,以AlphaGo战胜李世石为标志性事件,人类迎来“人工智能元年”,“深度学习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这一年,何宛余觉得时机到了:各种前沿科技实现突破,大环境向好;团队内的技术探索在多年的试错踩坑后,也达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状态;而在OMA多打磨了几年,且有了数个实际项目经验的她也成长了不少,对时势的判断果断、坚定,且准确:“2016年是必须要抓住的时机,如果不是那个时候开始,那可能就干不成了。”
人工智能+建筑设计,这在当时的搜索引擎里,相关信息几乎空白,但跟深圳“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何宛余义无反顾地选择开创这条特殊的、全新的赛道——2016年,小库科技在深圳正式成立,在AI元年留了一个扬帆起航的时代印记。
小库成立初期,有关AI是否会替代建筑师、AI能否做创意的质疑和讨论甚嚣尘上,但其实是对这个科技公司的价值和使命的一种误读。小库并非是替代建筑师的存在,相反,它是为了将把建筑师从繁琐、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聚焦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熬夜加班,是建筑设计行业的普遍现象和默认行规,曾为建筑师的何宛余何尝不了解这一痛点,但她对于行业的反思更深远一些,她引用亨利·福特的需求洞察来阐释:“如果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一匹更快的马是客户诉求,但并非终极需求,如何更快地抵达目的地,才是需要思考的解决方案。以终为始、探究本质、解决根因,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是何宛余认为的真正的创新创意,早在创立小库之前她就已经对想要构建的产品雏形有了非常明确的思考:“首先,它一定是架设在云端的,可以灵活调用、高效协同;其次,它应该实现数据、模型和规范的联动,不需要设计师一笔一划地绘制建模;再者,它非常智能化,可以更新信息、沉淀数据、不断迭代。”
如能打造这样一个强大的智能工具,解决的将不仅仅是建筑师的问题,更是对整个行业的颠覆和提升——实现建筑产业智能化。“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何宛余解释道,“我们希望它成为行业全新的底层语言,这个底层语言将影响行业上中下游的不同端口和不同角色。” 在她看来,建筑行业的底层语言是设计图, “这个行业按图采购、按图施工、按图销售、按图运营……图纸贯穿整个产业链,从立项到建造、销售,直至运营,是最关键也是最本质的部分。”
第一代建筑数字语言CAD,它取代了纸质图纸,可以呈现几何信息,但缺乏其他维度信息;第二代建筑数字语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它允许设计师在纯几何图形基础上增加非几何的语义信息,但使用复杂,工作量巨大。在中国,现实情况通常像把效果图分包出去一样,设计完了之后找BIM公司翻模,而并非真正的用BIM做设计。这也并没有让设计师的工作化繁为简。
在BIM的性能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这是何宛余所说的小库提出的第三代建筑数字语言,也是全新的底层语言:AI-driven BIM on Cloud 人工智能驱动的云端建筑模型,简称ABC。
与之前2D/3D基于图形的设计软件相比,小库是基于“数-模-规”一体联动的方式进行设计,最终呈现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是CAD,也可以是云端模型渲染,或是PPT文件。
让机器协助人去完成机械重复的,需要精密计算、核对指标、规范、条款的工作,不仅更加高效,也能让“建筑师跳出来,更专注于做把控和决策,从而帮助项目实现一个最好的效果。”人机协作的方式,何宛余曾经如此比喻,“我们要给建筑师提供一台‘自动驾驶的汽车’,让他们可以在里面休息,同时可以掌控目的地。”
这才是ABC的创新价值所在,是小库从底层颠覆行业的变革之道,是在库哈斯当年那句“建筑学也许将不会持续到2050年”的警醒下,何宛余经过探索和实践多年后,给建筑学的未来的答案。
在原创技术的这条全新赛道上,小库科技任重道远,但何宛余对未来坚定且乐观,尤其是在深圳这样一个鼓励科技创新的城市。
“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建筑师组合,能赢得一个3000万的竞赛项目,这足以说明深圳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何宛余迄今仍认为,这样的事只可能发生在深圳,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
这也是后来她选择在深圳创业,让小库科技落脚于此的原因之一。与一些深圳政府官员打交道也让她颇为意外,“与其说他们是官员,反倒更像学者,而且是理想主义的学者;他们对深圳的未来充满憧憬,也由衷希望做一些对这个世界有意义的事情。”
开放的深圳拥抱先进科技、鼓励创新创意,小库科技也将成为这个未来创新创意之都的一个切面或样本。目前也有一些其他城市的政府领导来到小库科技参观,“他们觉得深圳这样的先进城市能诞生先进的科技公司,而我们做的原创技术,具有代表性。他们想了解为什么原创技术可以在深圳生根发芽,也好奇我们成长的背景。”何宛余也表示,小库科技最新的技术应用和产品也将在通过一些合作项目、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平台,在深圳城市内部进行更多的呈现。
除此之外,作为深圳住建局智能建造协会专家委员之一,何宛余还会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一些针对课题研究方向、产业发展方向的意见;而作为深圳市绿色建造学会的副会长单位,小库科技还将参与建立深圳未来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未来不仅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推广,甚至可能推向世界,以一种全新的中国智造的逻辑,在全球范围内给整个行业带来提升。
我们曾在各种科幻小说、游戏和影视作品里憧憬过人工智能时代的理想之城,但比起那些天马行空的天空之城,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小库科技才是何宛余的一个伟大的“创新设计”,是她站在时代的浪潮上,巨人的肩膀上,以“建筑是一种运筹学”的眼光,用全新的底层语言叙事的AI乌托邦,而真正的未来之城的构建,将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