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很“中国”的椅子,应该是什么样?
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爸妈家客厅里摆放的红木家私,又或者是参观古建筑景区时摆在堂中央的太师椅?
但在设计师Matteo Guarnaccia眼中,一把很“中国”的椅子长这样。↓
他用顶级面料品牌Kvadrat生产的一款再生塑料织物包裹住一把我们司空见惯的塑料靠背椅,努力提升这把普通塑料椅的价值,以此表达他个人对“Made in China”的理解。
这把椅子是Matteo Guarnaccia正在进行的艺术项目“Cross Cultural Chairs”的一部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项关于家具文化背景的研究,以了解全球化如何塑造世界各地的设计,是一个介于椅子的社会和技术层面的探索。”
Guarnaccia每造访一个国家,就会在那里待上1个月左右,与当地人聊天,询问他们对“本地椅子”的看法。考虑到自己作为一个“欧洲长大的白人”在视角上的局限性,他一般选择和当地设计师合作完成一把椅子,尽可能融合当地美学和文化,并尝试分析环境如何影响人们对“坐”这一概念的理解。
目前,他一共完成了8把椅子。除了上面这张“中国椅”外,还有“日本椅”、“印度椅”、“巴西椅”、“墨西哥椅”、“俄罗斯椅”、“印度尼西亚椅”和“尼日利亚椅”。
这把由软皮革坐垫和一体式木靠背的无腿座椅,是专为日本榻榻米设计的,Guarnaccia试图通过它诠释“日本极简主义”。
而以下这把印度椅子,被设计有两个弯曲的扶手,这是因为Guarnaccia观察到,即使坐在椅子上,很多印度人也喜欢盘着腿。实际上,直至英国殖民时期,椅子才被大范围引入印度,而在那之前,大部分印度人都是坐在地上工作、就餐甚至做饭,因此即使有了椅子,很多人仍旧保留了盘腿坐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椅”由当地藤条制作,这是为了反映当地的产业——藤条原材料生产是印度尼西亚非常重要的产业。
“俄罗斯椅”的灵感源自当地人对塑料花的热爱,一种能在天寒地冻的国度“活下来”的花;而“墨西哥椅”则使用了和当地非常匹配的明亮的颜色。
“巴西椅”被设计成一把坐起来不太舒服的椅子,隐喻当地不太明朗的政治现状。
全木结构的“尼日利亚椅”,灵感来自拉各斯街道上随处可见的DIY木椅子,以及位于这座城市的非洲最大木材料市场。
另外,除了和当地设计师合作,这把椅子融合了当地人的“集体智慧”。
每月,Guarnaccia会在当地艺术馆或博物馆展示做成的椅子以获得当地人的意见,而拉各斯的市民们就觉得原本的“尼日利亚椅”太简单,因此,Guarnaccia为这把木椅子穿上了一件blingbling的金属外衣。
“我们这代人穿同样的鞋子,听同样的歌,看同样的电影,但是我们是不是用同样的椅子呢?坐姿是不是一样”,这样的好奇,驱使Guarnaccia启动这一项目,去和全球设计师一起探讨全球化对设计、制造乃至建筑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