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逗的问题,如下:
这名网友的语气太过诚恳,甚至用上了“虐与被虐”这种词,一下子把买卖双方的关系上升到了深刻的情感维度,让我都不好意思再用玩笑的心态来看这个的确很日常的问题。中国有句俗语: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句话可以用来battle一切“合适性”问题,例如你老妈劝你别和谈了10年的男朋友分手,你可以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么一看,鞋子的舒适性的确从来都被人类放在首位。
我不知道如今鞋子有没有取代包的地位,但是显而易见的是,鞋子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身份宣言。与服饰相比,鞋子更像是一个人体外的器官。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放弃了脚的进化,把这个机会拱手送给了鞋子设计师。
在以色列的街头,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新情景。以色列设计师Tidhar Zagagi推着他的小木车走在街头,只要几分钟,一双“像素鞋”就做好了。
“像素鞋”是利用PU泡沫浇铸速度和可塑性,在短短几分钟内,即可根据人的脚型精确成型,以五彩缤纷的颜色融和到袜子上,路人就会得到一双经济实惠的符合人体工学的鞋子。
这种鞋制造方法的技术含量很低,客户只要坐在木推车上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同时为客户和制造商提供了直接交流的途径,但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却探索了工艺制造的几个可能性。
可能性一:消费者的决定权
像素鞋采用低技术的定制制造方法,以模拟在不久的将来不再需要大型工厂和血汗工厂,批量生产将被大规模定制所取代的场景。
消费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包括他们身体的3D扫描,这无疑赋予了顾客更大的自主权。顾客将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产品的美学、功能和合身性做出实时决策。
可能性二:奢侈品新定义
在马克·吐温眼中,穿着不得体的男性,很难对社会施加影响力,而高级定制,便是实现这种期待的最好方式。所以在欧洲百年时尚历程中,“定制”这个词是专属贵族与上流的存在,我们从未想过有一天将“定制”普通化,让所有人都能为自己的舒适买单。
但是在最新的《牛津词典》中,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非常舒适或优雅的状态,尤其是在涉及大量费用时”。 这恐怕是时尚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因为在整个历史中,它始终代表着世界各地特定社会阶层的特征。现在,奢侈品领域却非常广阔,从所谓的“负担得起的奢侈品”到“ Uber-Luxury”。
今天的设计正在审视这种情况,提出了以最简单的含义重新定义奢侈品的挑战,“舒适”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成了关键词。我相信你最初看到这个鞋的时候,可能会误以为这是Nike或者Adidas等巨头的新营销手段,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一个人的小作坊也能将舒适的定制款在几分钟内完成,并将品牌元素纳入生产过程中,这无疑也启发了数字制造时代知识产权重要性的问题。
*以上图片来自Tidhar Zagagi 个人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