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页纸讲完一生的讣告,成就了《经济学人》的王牌专栏|未知商店

“XX先生恸于公元X年X月X日X时寿终内寝,享寿X岁”

“眷属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尊礼成服”

这种情真意切的典型文体,是不是最标准的「讣告」?

「死」,逐渐成为很多人不再忌讳去谈论的话题。而一则讣告除了通知功能,更是外界对我们人生最凝练又系统的概括。甚至随着时间淡去,极可能成为后来之人去想象我们的唯一文本。

美国电影《最后的话》中,女主角想在生前准备好自己的讣告

如何写一则讣告?不妨移步《经济学人》的一个著名专栏,它的名称直给又响亮,就叫“讣告”。

还有一个更便于完成横向与纵向对比的方法,就是翻阅他们在2008年推出的这本集结了201篇经典讣告的书籍。你大概已经猜到了,它也叫《讣告》。

大人物与非洲鹦鹉,

讣告里的二十世纪群像

讣告怎么写?惯常的方式是按照生平的大事件,形成一条按图索骥的脉络,但这和无聊的档案似乎没什么区别。也许死者希望它是一则正式的短篇回忆录,也许还会有人更愿意在这份凝练的文本之中增添一点儿幽默感。

英国人擅长写讣告,虽然听起来有点儿怪,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大量材料佐证,比如《经济学人》自1995年开办的讣告专栏。自诞生起,它的功能就被定义为,“为报纸增添两种自身所缺乏的特性,即历史性和人文性”,由基斯·柯尔克霍恩(1995-2003)以及安·罗(2003-)担任“全职陪葬员”。而《经济学人》“开刀”对象的选择标准,不一定符合通常意义的“美好”,但必须“有趣且发人深省”。

2008年出版的“经济学人”《讣告》,精心选择其中201篇广受欢迎的讣告,从戴安娜王妃到教宗约翰·保罗二世,从导演黑泽明到作家索尔·贝娄,从非洲大独裁者到花园里的跳蚤专家。有名人,也有被遗忘的人,有大师、圣徒,也有骗子和追名逐利者,甚至还有一只非洲灰鹦鹉。

在一百三十二行的长度,一千词的篇幅中,他们用凝练又鲜活的文字让这些从未失败或成为成功的人死而复生,勾勒了一幅二十世纪的社会群像。

 

历史感和人文性,

娱乐感和文学性

美国著名刑法律师克拉伦斯·达罗曾说,“我从未杀过一个人,但我却很愉快地读了很多讣告。”这本书亦会带来这种爽感,除了打破你对这种文体单一、刻板的印象,还会带来超越“政治正确”的辛辣洞见。

从书中对这些人物的归类就可以窥得一二,同样是作家,他们的标签却一个比一个“冒犯”:“垮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是“对美国生活嚎叫的人”,乔治·普林顿是“狂妄之人”,珍妮特·弗雷姆是“精神错乱的记录者”。

在写作中,不意在反映全貌,也不打“铭记”或“感恩”的旗号,而是聚焦人物的一个典型侧面,甚至毒舌且略带挖苦地去描摹其人生命的形态。

譬如,在为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妻子伯德夫人撰写讣告时,将她对广告法的改革以及经典的47次演讲,都归因为她一生对“美”的追求,而非一位前瞻者、环境保护者或勇敢的政治家妻子。而写著名的小丑毕普先生时,放弃了探究他极具辨识度的“白脸”以及高难度的经典表演,而是把他描绘成一个“浪漫的、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在一个充满不公和美好的脆弱世界里,孤身奋战。”

它是一本很好的文案写作范例,具有典型的当代散文写作风格。又如同小说一样,以讣告照亮细节,并报以深刻的同情。大量的妙语连珠散落其间,初读妙趣横生;读罢掩卷,又能抚摸到历史夹缝里的尘埃。

你想要如何凝练又不失风度地描绘自己的一生?抑或是,你想通过什么方式去阅读他人的历史?也许《讣告》,能给你答案。

-/-

《讣告》

记录20世纪明亮而动人的生命力

未知商店现正新书发售

定价¥98|现价¥88

↓↓↓即刻购买↓↓↓

讣告 人物传记 经济学人 历史 死亡 文案
两页纸讲完一生的讣告,成就了《经济学人》的王牌专栏|未知商店
未知商店 | MINDSTORE
2022-03-11 17:18:20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定格在热成像里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太快了,2024都背着你开始总结了 | 创意速览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