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我们出了一篇清单,有关影视剧中的食物。在搜索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后知后觉的我才发现,原来,影视剧里这些食物,也不是随随便便码在那儿的。那些镜头下令你垂涎三尺的一饮一食,都由名为“食物造型师”的人专门把关。
对业内人士来说,这也许并不是一个新兴职业,但作为外行,第一次了解到还是觉得很神奇。而当你循着这条线稍微挖一下会发现:哇塞,原来世界上竟有那么多人,正在做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工作。
从帮你收拾房间的收纳整理师,到陪你购物帮你搭配的服装陪购员,再到专门潜到水里捞高尔夫球的高尔夫潜水员、评判狗粮口感的狗粮品鉴员、人工智能培训师……当疫情叠加首次超千万的高校毕业生,给今年就业市场带来巨大挑战时,这些稀奇古怪的职业仿佛又在述说着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时代、机会、爱好和选择的故事。
每个时代,都需要新职业来回应新现象
持续三年的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不少行业被迫转型或开辟新战场,餐饮商家在外卖业务上的持续加码便是其中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根据智研咨询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16万人,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12533万人,同比增长29.92%。
这样庞大的用户群不仅带来了外卖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也在就业领域催生出新的机遇——不仅“外卖小哥”被人社部正式定义为一种新职业类型“网约配送员”,餐饮商家的外卖业务也有了专门的经营者,即“外卖运营师”。
在知道这个新职业之前,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外卖不过就是客户线上下单,商家将产品打包好再交由外卖员送走,为何还需要专门的运营者?殊不知,在线下业务增长受限于疫情之时,餐饮的战场早就延伸到线上。从外卖菜单的设计、线上福利的设置甚至到使用什么样的打包盒,都有一定的策略。
以外卖菜单为例,线上餐单并不只是实体店餐单的简单复制,它不仅需要考虑食品本身是否适合外送,还要考虑不同地段的消费者需求,进行一定适配,比如居民区点晚餐和宵夜的比较多,而CBD等商圈则要更多考虑白领的工作餐需求。
所有这些,都是外卖运营师的工作内容,他们需要通过分析,帮助商家制定合适的外卖业务策略,在竞争逐渐激烈的外卖业务场中分到尽可能大的一块蛋糕。
外卖运营师无疑是这个时代于互联网经济中生长出的一根新枝丫,而蛰伏于时代中的,往往不止一种趋势。
老龄化正在成为社会日渐凸显的议题,宏观上,它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有关劳动力、医疗能力、财政压力等的问题,而细微处,则是有关每个老人衣食住行的小事。这之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而陪诊师的诞生,大概就是挑战之下产生的一种答案。
顾名思义,陪诊师就是陪人就诊的人,为患者排队挂号、帮忙拿药取报告、预约检查等等,主要服务对象是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包括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而目前他们服务最多的就是老年人。
去年,在央媒的关注下,西安26岁女孩小宇当职业陪诊师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相关话题一度登顶微博热搜,让陪诊师这一职业进入大众视野。当互联网医疗成为资本追逐的新赛道,大小医院加速信息化建设,将各种流程搬到方寸手机中以求提升效率之时,越来越庞大的老人群体,似乎并没有被这场大升级纳入考量。这之间的断层,为陪诊提供了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也正在这个行业发生,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寻求陪诊师的协助,以缓解一个人看病、做手术时可能产生的紧张和压力情绪。由此来看,这个职业,可能并不仅仅是对“老龄化vs信息化”的回应,也某种程度上是这个时代中“孤独经济”的一块拼图。
Z世代,玩物并不一定丧志,还能赚钱
2021年9月,闲鱼发布《闲鱼兴趣职业人报告》,报告指出,“兴趣职业人”正成为闲鱼上年轻人的新标签,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玩”成副业,当中更有30%受访者表示,自己靠小兴趣赚的钱超过了主业。报告还指出,在闲鱼上已诞生了三十余种兴趣职业,包括改娃师、手作娘、幻想生物制偶师、手办涂装师等等。
作为一股强势崛起的新消费力量,Z世代的消费习惯和爱好已在各种报告中被不同机构翻来覆去研究过好多遍,而这之中藏着的,不仅有商家品牌的淘金密码,亦有就业者的新机遇。在“Z世代兴趣”这条产业链上,不少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仅充当末端的消费者,更愿意向前一步,成为生产者和创造者,让爱好变现,甚至将之发展成工作。
就以颇具市场规模的电竞来说,在不算很久的曾经,它还是“网瘾少年”的代名词,被不少人贴上负面标签,但就在2018年,国务院出台93号文件,将电子竞技产业明确确立为一种体育消费新业态。根据人社部2019年数据,未来五年电竞从业人员有着近350万人的缺口,当中不乏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这样的“核心岗位”,也有诸如电竞理疗师、电竞解说员这些“周边职业”。
职业电竞选手实际上和传统体育运动员一样面临伤病困扰、精神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职业生涯,比如在《英雄联盟》这样的比赛中,不少青少年时期成为职业选手的玩家在20多岁时就退役了。这让电竞理疗师有了存在的必要性,甚至,因为电竞的伤病较传统体育运动来得更隐蔽,让这一职业更显重要。
此外,有从传统运功理疗转职到电竞理疗的从业者表示,与传统项目的运动员相比,电竞选手对理疗的认知还不深入,一些选手会觉得做理疗占用训练时间。而实际上,当电竞的职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职业运动员,更需要有系统的健康监测、理疗程序和康复训练计划,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这个层面上看,电竞作为一门发展迅猛但仍旧年轻的产业,像电竞理疗师这样的职业,有缺口,但要普及开来,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回到年轻人兴趣这个点,电竞无疑是一项由爱好发展出来的庞大产业,而其他那些规模尚小却也正在蓬勃生长的“圈子”——盲盒、剧本杀、潮玩、“三坑”、cosplay等等——都在或多或少孕育着全新的“职业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自己的兴趣领域,打破人们对“玩物丧志”的刻板印象,将手头“好玩的事”,做成“赚钱的事”。
新职业,能成为逃离“内卷”的桃花源吗
本月初,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宣布正式启动对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下称“大典”)的修订工作。在大典此前的修订中,唱片工、拷贝字幕员、平炉炼钢工等等具鲜明时代特性的职业,被逐渐删除,而诸如呼叫中心服务员、动车组制修师、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新职业,被纳入其中。
职业的更迭兴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亦是大时代下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切面。今天,当人们讨论新兴职业的时候,不光看到新业态和新机遇,亦看到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面对“工作”的新态度——不想卷了,工作要自由一点、好玩一点。
今年4月,B站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显示,超七成“00后”不愿意从事传统行业,88.1%受访“00后”表示愿意或正在尝试灵活就业。可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看到,纵然许多新兴职业和爱好紧密挂钩,又或者入行门槛并不算高,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份“轻松易做”的工。
很多新兴职业诞生在传统行业的“盲区”,它的A面当然是无限的可能性与机会,但B面则是不完善的行业制度和市场规范、稀缺的经验参照、不成熟的市场等等。这意味着,从业者如果不能将其上升至专业层面,持续输出有质量的服务,那它很可能昙花一现,很快被淘汰或替代。
潜江的“小龙虾专业”准毕业生被预订一空的新闻,赚足眼球的背后,实际是新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那些投身新职业并做出一定成绩的人,往往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比如做外卖运营师的,很可能曾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多年,密室策划师不少是设计师出身,而备受“00后”青睐的up主,很多也是具备专业知识和创作能力的多面手。新兴职业要获得稳定长足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从业者“用爱发电”的热忱,更重要的恐怕是能为之提供持续动力的专业人才。
另外,从市场接受层面来看,不少新兴职业由于尚处萌芽阶段,除开“圈子”里自然生成的各种“兴趣职业”外,诸如陪诊师这样的工作,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在不少讲述陪诊师工作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他们在服务老人的时候,往往要自称是老人子女的朋友或同事,以打消老年人的抵触心理,“老人觉得花钱请人陪看病是浪费钱”,要转变这种观念,恐怕只能交给时间。
除了上述问题,家人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市场配套的规范、政策的扶持等等,都是新兴职业及从业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整个职业市场百花齐发的同时,也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选择一份职业的出发点。
不管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是否正确,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职场不存在真正的“躺赢”。属于工作者的“桃花源”,大概只是因为有真正的热爱和探索的好奇,才把沿途的付出都看作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