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哭笑不得,大概就是收到客户那句“就用第一版吧”的瞬间。你看到桌面上连起来能绕办公桌一圈的《修改_V5_final_真的是final》文件捏紧了拳头,下一秒又觉得:“好吧无所谓,终于过了就好。”
好吧无所谓,反正这是所有设计师职业生涯中不断重复的环节。
不过对于品牌来说,“用回第一版”会怎样呢?
来自于TJS Creates机构的品牌专家和logo设计师 Thomas J. Stevens将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换上初代logo,尝试告诉观众们:往事真的不必再提。同时也在呼吁品牌方:当下的logo需要做到令人难忘、通用、简洁和强延展性(memorable, versatile, simplistic and scalable),那些不符合媒介习惯的logo,该换就尽早换了吧。
麦当劳:金拱门变银拱门
最初的麦当劳,远没有如今这般规模,只是由麦当劳的创始人Patrick McDonald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罗维亚开的一个小小食品摊。碍于彩印的昂贵以及有限的产量,logo显得极为朴素。直到1961年Ray Kroc买下麦当劳,它才开始与拱门结构、斜面屋顶、金色等麦当劳logo演变史上的经典元素捆绑在一起。
即便金拱门常常因为译名及番茄炒蛋的配色而被吐槽,但一旦换回颇具“性冷淡”风格的初代logo,似乎这些食物带来的幸福感都丢失了不少(唯独留下对摄入卡路里的悔恨)。
星巴克:原来TA真的是美人鱼
星巴克logo上“那位长卷发女子到底在干什么”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人说正在举手,也有人说正在劈腿。无论如何,这一不明所以的美丽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星巴克初代logo,灵感实际上来源于一幅16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的双尾美人鱼木雕插画。如今长卷发的部分是为了掩盖胸部,而分列左右的则是双重鱼尾。设计师Terry Heckle为了强调木雕的质感,将主色调定为了棕色和白色。直到1987年,其配色才出现绿色,同时画面不断朝着简化、鲜明、扁平的趋势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以现在眼光看,初代logo的画风更适合一些主打百年经典、支持手工定制的皮具品牌。如果作为一个广泛出现于大型零售空间的名片,似乎太有距离感了。
Apple:知名苹果之间的梦幻联动
据说苹果(Apple)名称来源于乔布斯某次去苹果农场的经历。彼时他正在思考自己的品牌的名称,认为眼前的苹果带给了人们一种“有趣,生机勃勃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正面感受。虽然不直接与世界上另一个著名苹果、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相关,但品牌认为对于科技创新的探索精神是一致的,于是初代logo就化用了这个故事。
寓意很好,但有些复杂是吧?乔布斯也这样认为。并且他希望苹果的产品朝着小而微的轻便趋势而去,这个图像极其费墨水又难以完成小尺寸复制,所以仅用了一年便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在Apple II发布时,它们不顾业界的反对(当时还流行初代logo这样有些old school的风格),毅然换上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彩色版)。
要是如今在苹果极简流畅的产品上,混搭这样一个logo,那恐怕会变成手机壳厂家的狂欢。
Amazon:露营品牌狂喜
关于品牌们对山川湖海的执着,在此不再赘述(可戳此回顾)。而灵感来源于亚马逊流域的Amazon 1995年的初代logo(比图上这版更早)也和名称一样写实,底色海水蓝,下方书写了“地球上最大的书店”这一略带中二的野心。两年后,进行了更精细化的改版,蓝色变为黑白,成了图中这一更好识别的河流形态。
虽然有些直给,但也与品牌愿景强相关。只不过今天收到这个包裹,别人极有可能以为你买了露营或登山设备。
Twitter:清朗行动后的SNS
Twitter的logo设计,一向随意。虽然最广为流传的logo故事是一只15美元在素材网买到的小蓝鸟,但更早之前还有这个绿色气泡版本。作为一个绿色爱好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个logo和twitter的调性实在不搭:看上去太像环保机构的论坛,社交属性较弱,愿称之为“清朗行动之后的互联网发言现状”(不是
当然,除了能够论证色彩美学在品牌视觉应用中的重要性之外,整套VI的风格在今天看来也有些过时。尽管复古风格大行其道,汉堡王等品牌都纷纷提倡怀旧设计,但不尊重基本法全盘照搬的话,确实非常危险。
而且这个版本的twitter,给人感觉连meme都不会太好笑,而是试图去教育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