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晒太阳的我们,该去何处寻找一个藏身之所丨友好城市大挑战

设计:huimeng@TOPYS

夏天理应是一个“袒露”的季节,枝繁叶茂的掩映下,年轻的皮肤、热烈的汗珠显得健康而美丽。但事实上,要在街头找到一个不打伞、不戴墨镜、不涂防晒霜、不穿防晒衫的人,概率堪比找到一个不近视的人。

经过晒黑、晒伤、晒脱皮的三重奏,我们再次表达对于“夏天”的喜爱时,必须要加上一些定语:有空调的、不闷热的、不发霉的、不晒的……只有在这些几乎都被满足的前提下,所有美好的故事才能展开,否则回忆起来恐怕只有一句:别去,太晒了。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不带伞出门,怕晒太阳的我们,该去何处寻找一个藏身之所?

《天气之子》

 

最盛的盛夏,古人躲在檐下

防晒这件事,从几百年前就开始困扰着人们。

也许你在许多影视剧里都见过君王携妃嫔出宫避暑的桥段,由于名额珍贵,还少不了一番勾心斗角。但对“父母在,不远游”的普通人来说,一遇高温就远走他乡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如何使得日常居所在夏天具备荫蔽功能。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在《山中杂诗》里就泄露了古人遮阳的几大关键元素:植物、屋檐和窗户。前者自不待言,但挑檐和窗棂却是古建筑里更普遍、更固定的做法。

挑檐是从春秋战国起就运用于民居中的建筑元素,指屋面(楼面)挑出外墙的部分,即古诗词中常提到的“飞檐翘角”。古人发现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着季节而改变,于是就根据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将屋檐挑出一定宽度,有效遮挡夏季强烈阳光曝晒,同时也有利于排水。因为不同经纬度对遮阳构件的要求不同,南方地区的干阑式木构架建筑有较深的挑檐,比如傣族竹楼。而北方传统古建筑中多有重檐,既有雄伟庄重的装饰之美,又能更好地遮蔽阳光。

前景中悬挂挂饰与幕帘的中间部分即为挑檐,相比现代的挑檐(不超过50公分)宽度更广

除了屋檐外,还有一种在明清民居中盛行的窗棂类型——支摘窗。顾名思义,支摘窗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可以推出支起,下段则可以摘下,内侧还可以装上纱屉(纱窗)防止蚊虫。通过变换支起的角度以反射部分阳光,成为了每家每户最常见的夏日遮阳板。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一些因地制宜的防晒方案。譬如岭南地区的冷巷,分为连接各个房间的内部通道,以及做成“高墙窄巷”以避光的露天冷巷。其通常与主导风向平行、面朝南北,利用日照形成阴影区,藉此有效缓解低纬度地区日照强、温度高的问题。

——难怪美人画中那些眉目如画的女子都爱坐在窗边、连廊或屋檐底下,兴许不完全是为了构图,而是为了遮个阳、纳个凉。

电影《柳如是》

 

空调坏掉了,室内也无需煎鸡蛋

兴许读到这里,你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审视自己所在的办公室了:在这个通风极差的四方体里,假如想开窗,就要承受拉开幕帘被眩光和热浪席卷的代价;反之,则把所有通风的压力都丢给了空调——那空调坏掉了怎么办?

别急,除了集体采购藿香正气水,或者拿出平底锅为明早准备两个煎蛋之外,还有别的方法。

金属丝网是当前广受推崇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立面上安装金属丝网幕墙,可以覆盖整个建筑高度,大面积过滤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升温。同时金属自身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能够充当一个自然的通风系统,提升室内的舒适度。而在外观上,虽然没有玻璃幕墙闪闪发光,但也同时规避了其令人烦恼的“死亡射线”,相对冷静、简洁的金属质感更具现代美学趣味。

更重要的是,当你想从烦闷的办公室中抬起头,去走廊上喝杯咖啡,亦能通过丝网看到不刺眼的、真正的自然风景,而非面对一堵冰冷的白墙。

法国Vic-le-Comte的Centre Aquatique的滚动式不锈钢丝网外墙 ©Haver & Boecker
近几年,金属网丝也被用于艺术装饰,如2020年在迪拜世博会亮相的意大利馆 © Dodi Moss

好的建筑师也会在制式化设计中作出调整,不仅要以出其不意的形态喂路人一颗眼睛糖果,还致力于为长期待在建筑内部的人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以贩售美好生活方式为理念的宜家,在瑞典马尔默的HUBHULT办公总部就践行了这一理念。这一建筑被称为北欧最环境友好的办公建筑楼,充分考虑了能源消耗和自然运维的问题,远观建筑,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乱中有序”的遮阳篷。

这些遮阳篷与支摘窗的理念类似,充分考虑了太阳高度的变换,以营造最佳光照条件为目的。配合垂直帘等建筑内遮阳,能使得室内光线柔和、采光系数均匀,办公者在享受自然光照的同时又免受灼热之苦。

© Adam Mõrk
© Adam Mõrk
© Adam Mõrk

而常年饱受太阳直射的新加坡,在解决遮阳问题上也发挥了“花园城市”的特色。打破了既往将绿化遮阳应用于低层建筑的认知,将植物和金属构件相结合,广泛作为高层建筑的遮阳策略。如绿洲酒店(WOHA's Oasia Hotel),就以马赛克的形式排列了一道涵盖21种植物类型的爬藤墙,根据太阳角度以及层高受热调节疏密。相比遮阳构件,绿化遮阳会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不会向室内传递热量。

© Infinitude via AGROB BUCHTAL
© K. Kopter

 

蓝天的相片,不需要遮阳蓬的logo

即便没有合理的遮阳设计,也没有环绕式的绿植景观,一个拥有空调正常运转的室内勉强也算是一个夏日安全屋。但若是不得已必须走到室外,也许你就会承认夏天实在不该有任何浪漫,因为“最惨不是艳阳天,是找不到能躲的屋檐”。

眼前没有任何荫蔽的、已成定局的漫漫长路能够如何补救?难道唯一的解法就是找一些需要压水箱、又丑又难撑开还容易被刮倒的大型遮阳伞?

住在西班牙埃尔戈伊瓦尔的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在当地Maala 广场建成后的第二次改造中,他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给原本毫无遮盖的通道加上一个顶棚。

作为一个兼具儿童游乐和音乐表演的公共空间,顶棚必须在保证不影响声画效果的同时,使得毒辣阳光不会影响市民的好心情。于是建筑师Iosu Gabilondo Altuna加盖了一个钢结构的玻璃屋顶,并在下面设置了一层垂直排列的窄木条,让阳光进行过滤后再照进窗户。同时木条会形成有序的阴影,在调节光照和气温的同时带来美丽的投影效果。虽然它本质还是一个大型遮阳蓬,而且并没有在一开始就纳入整体设计中,但看起来非但不违和,还兼具实用与美观。

© Aitor Ortiz
© Aitor Ortiz

还有一种更好拆卸、更为经济的户外遮阳方案,来自北美制造商Draper最新发布的、名为「拉链」的产品。这一产品致力于将遮阳系统整合到开放空间,本质还是一种新型的遮光罩,但相比百叶窗、屏风或遮阳构件更为便利,可以与建筑实现无缝连接。同时准备了大量的颜色和织物选项,可以打造不同透明度的风格,调整遮光透光的效果,调节与自然风景的距离感。

Wolf Trap 国家表演艺术公园应用效果
Wolf Trap 国家表演艺术公园应用效果

相比对当下已有的建筑进行爆改或重建,以达到友好的照明环境,增添“去添加物”感的建筑外遮光构件,也许才是城市荫蔽的可行性趋势。毕竟你我都不期望,在拍摄蓝天时,左边是一个遮阳棚的大logo,裁掉了,右边还有一个。

 

想晒一点太阳,又不想太多

以上列举了城市设计者们为了帮助那些被阳光追杀的人们,在室外和室内优雅逃逸的良苦用心。但在现实中,所有事情并非只有0或100两个答案。回到开头,正如“喜欢夏天”一样,“不想晒太阳”这句话也藏了不少潜台词,完整表达可能是“想去能看见阳光的地方坐一坐,但不想被阳光炙烤。”

无独有偶,去年为了呼应东京奥运会,日本建筑设计师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设计了一个名为「木陰雲」的艺术景观。

这是一层笼罩在郁郁葱葱树木之上的云状遮阳蓬,使用烧杉技术制作而成,表面被碳化而变黑的木材构成了装置的梁、柱和屋顶。与其他遮阳蓬不同的是,它并不想要彻底隔断人与天空、与阳光的联系,而是挖了很多孔洞。每一个孔洞都根据树木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设计,来完成一种“树木穿过洞成长起来”的氛围营造。来访者可以在柔和的阳光中,体味木漏れ日(きもれび,光从树的缝隙中落下的疏影,一种日本生活美学)与这一1927年修建的老宅邸的互动交织之美。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又或者,也许世界上真的会有一款导航,除了告诉你最快路线之外,还会附送一条“最不晒路线”。

巴塞罗那一家公共机构就设计了一个名为Cool Walk的荫蔽导航,可以选择「吸血鬼模式」(vampire mode)获取两点之间最阴凉的路线,除此之外,还提供关于沿途直饮水设施以及荫蔽所的图标提示。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他们使用遥感技术创建了三维模型,用来绘制树木和建筑物每小时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阴影。(虽然这些数据最初用来绘制海平面上升的风险图)

你大可以自由选择,是要一场说走就走的不见光散步,还是一场暴晒之旅,亦或者找一个适宜的中间值:一条稍微晒几分,又不完全晒,旁边还有水喝的路线。


“光是走去地铁站的路上,背上就全湿了”这是一位朋友向我阐述讨厌夏天的理由里,最平常、又最让人无法反驳的一条。

城市景观中如何考虑荫蔽设计,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试卷上不做也不会拉大差距的附加题,但却会极大地影响人的幸福感。如果沿途的建筑遮阳,能够让行人避免在负重累累的通勤中再少撑一把伞,那么无疑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这些为了冬暖夏凉而进行的设计,也在形塑一种地域风貌,写意着彼时或当下生活的模样,在趋同的现代化建筑中也是稀缺的一笔。

也许日后再回想起对于夏天的记忆,除了外婆家的屋檐,爬满藤蔓的阳台,还有脸贴上去也不烫、远眺过彩虹的玻璃窗;而不是仓皇逃进某一扇写着“内有冷气”的玻璃门里,不得不进行消费的不快。

 

参考文献:

1.Bartolini, Olivia/ The Possibilities of Wire Mesh in Architectural Facades》.2021

2."Headquarters, meeting facilities and offices / Dorte Mandrup A/S" 01 Sep 2019.

3.惠星宇.广府地区传统村落冷巷院落空间系统气候适应性研究.2016

4.郑雪菲.建筑遮阳设计要点-夏季遮阳与冬季采暖的平衡.2014

防晒 荫蔽 城市设计 景观 传统建筑 挑檐 支摘窗 宜家 绿洲酒店
怕晒太阳的我们,该去何处寻找一个藏身之所丨友好城市大挑战
緑 midori
2022-06-10 11:41:16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这一抹绿,是他送来的春日礼物
“淡学”盛行的时代,我想给生活添一抹色彩|好物
当文学大拿开始讽刺“班味”|灵感手抄本
饿了么春分短片:春分,春天的精分
地铁站里有一道彩「红」,是青春的颜色啊
格格不入的我们,像从墙缝中长出的野草|灵感手抄本
关于2024的100个关键词丨创意白皮书
环球街角指南丨街道,不止于一条路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