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工程师:我们应该欢迎甚至享受失败 | 看见·未来 Vol.12

说起戴森,你会联想到什么?是颠覆以往、科技感十足的造型?还是在黑科技加持之下带来的别样使用体验?
围绕戴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可否认的是,戴森是成功的,它更新了人们对于某种理想生活图景的想象要素,比如科技、设计、极简、品质、精英。
四月末,由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这位凭借发明创造而为人熟知的工程师撰写的新书中文版《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发布。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借以新书发布会的契机,我们采访了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和同为工程师的他聊聊何为戴森的“工程师DNA”,以及从一个创意的点子到落地成为一款畅销的产品,戴森会做哪些事。

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

 

 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就像永不停歇的马达高速运转着,一时间许多新消费品牌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然而从灵感激发到批量生产,一个品牌只有在整个过程中实现美学、功能、创新等元素的完美融合,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因此是真正在“做”产品,还是“操盘”品牌,答案都在消费者心里。

最新的工业设计研究表明,成功的产品必须遵循几方面的“情感化”,如操作情感化、产品特质(如色彩)情感化等。巧妙的产品使用方式,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愉悦感,从而发自内心喜欢上产品;而产品在颜色、细节等美学上的设计,是能够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甚至给人惊喜的。

戴森Supersonic™吹风机

所谓情感化,落实到每一款具体的产品上,既要求有设计师的思维,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去指导技术更新,也要求有工程师的严谨精准、无懈可击,去承托设计方面的人性化考量。如果你使用过戴森家的王牌产品,无论是吸尘器还是火爆亚洲市场的吹风机,你会发现戴森在这两个维度上都做到了行业领先。

以吸尘器为例,詹姆斯本人在《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详细地拆解了这款奠定戴森品牌地位的产品,从一个源于生活的洞察到一款产品成功落地的研发过程。在戴森这款吸尘器诞生之前,人们常用的旧式吸尘器总是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力就减弱、需要经常更换尘袋等缺陷的情况。大多数设计师都明白这些短板会严重影响使用体验,但只有詹姆斯愿意花大力气从技术上深入去解决问题。

吸力减弱是因为有灰尘微粒吸附在尘袋排气孔,既然如此,就应该发明一款有更强大功能的气旋分离器,用于分离灰尘,使人们摆脱尘袋堵塞的烦恼,保持吸力。同时,尘袋的设计只会给使用者带来多一道的麻烦,如果可以免去更换尘袋的程序,是否将更加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抱着这一目标,四年时间里,詹姆斯失败了5126次,终于在第5127次尝试时达成预期。最终詹姆斯在1982年发明了全球首款无尘袋吸尘器样机“G-Force”。1993年,詹姆斯为了进一步改进独创的气旋技术,研发出搭载双气旋技术的DC01吸尘器,也因此而改变了人们的清洁方式——高效便捷,不受尘袋所扰,打扫也可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詹姆斯·戴森与G-Force吸尘器

“5127”是一个在戴森人尽皆知的数字。和喜欢分享成功经验的名人不同,詹姆斯更喜欢谈论他不计其数的失败。在他看来,“我们应该欢迎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工程师、科学家或其他任何人都不应该害怕失败”。詹姆斯甚至想过把这本分享创造心得的书取名为《詹姆斯·戴森:失败者》,“人们常认为发明是灵光一现,现实恐怕很少是这样的。与最终取得的成功相比,发明的过程中失败更多。”

采访过程中胡宏飞说到,詹姆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寻找生活中所存在的痛点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研发与革新,为用户带来更为周全的便利体验。他这种不惧失败、无畏未知、勇于创新的发明家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一个戴森工程师。

也正是在这种发明家精神的带领下,戴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市场答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品就像人的记忆容器,每一次使用都是一次互动,用户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品牌忠诚度与情感的桥梁。如果说把消费者当作自己的热恋对象,往往正是那些“润物细无声”的举动,最能打动人。在贴心洞察和解决问题的旅程中,销量的暴涨往往只是沿途附赠的鲜花,只要走下去,总会不期而遇。

  

詹姆斯在新书中写到“精益求精是大多数工程师的天性,它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胡宏飞也在采访中表示,“戴森是一个特别强调工程驱动的公司,在许多其他的公司里,决策权是由商务部门掌握,工程团队负责解决问题。而戴森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工程师想到一个很好的点子却不能说服老板或前期调研团队,我们会投入资源,看看它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时如果它被证明真的是一个好点子,我们才会将它投入商业团队。”

拿在中国消费市场销量最火爆的吹风机来说,戴森从一开始的目标就很明确:要生产一台轻便、安静、快速烘干且不伤头发的产品。为此,戴森耗费四年时间,投入了5500万英镑,由103名工程师制作了约600个吹风机原型,在不断的测试中才最终出炉大家熟悉的Supersonic吹风机。

詹姆斯·戴森与Supersonic吹风机

胡宏飞因为搬家需要购置吸尘器而开始认识并了解戴森,在浏览戴森网站的过程中看到了硬件工程师的招聘信息,起初他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加入了戴森,至今已经在戴森工作了11年。

胡宏飞演示戴森吸尘器

“一方面,戴森的产品开发和公司理念令我感到兴奋:他们想要用不同方式进行产品创新,并且非常重视工程。另一方面,在我成长过程中,我发现,随着世界的变化越发快速,发明和科技创新相较于以前都更加重要。就像詹姆斯书中提到的,我们相信,工程师、设计师和发明家具备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而世界上正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谈及戴森的产品线,胡宏飞告诉我们这其中涉及的品类很广泛。从没有集尘袋的吸尘器开始,到无尘吸尘器、烘手机、电热风扇、吹风机,到现在的Dyson Zone™。不难发现,戴森产品线除了发展速度快之外,也是涵盖了众多领域。并且它总是带给人惊喜,你永远想不到下一次会做什么。在胡宏飞看来,正是凭借着这一份憧憬,能让他对戴森一直抱以热情。虽然无法预知下一次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但是在戴森工程师文化的影响之下,他有接受任何挑战的信心。

Dyson Zone™空气净化耳机

今天的戴森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每一款火爆的产品都会引发一股规模不小的“模仿潮”。但就其核心技术如数码马达、气旋分离技术,戴森从来不惧怕被抄袭或者赶超。“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重要,只有新的发明和设计能够得到保护,才能促进创新与发展。但除此之外,通过创造、冒险,去尝试解决那些不可能被解决的问题;通过应用技术改进产品,带给人们愉悦甚至惊讶的使用体验,这才是令戴森始终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秘密。我们希望当人们购买我们的产品时,能看到这些产品是切实的在解决问题。”

 

当下,市面上涌现出层出不穷的科技品牌,然而价格战从来不是品牌竞争的上策,这又回到了产品永恒的生命线话题——如何进行创新?人才和教育始终是重中之重。简单来说,要用发明家精神为日常生活、为社会带来改变,首要的前提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要给予工程师足够的尊重和发挥想象力、观察力、甚至执拗精神和犯错的勇气的空间。而这也是詹姆斯·戴森一直在致力推动的事。

“通过创办詹姆斯·戴森基金会、戴森设计大奖,以及成立戴森工程技术学院等,詹姆斯希望用实际行动帮助年轻一代解决他们当下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适合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并为他们提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全世界看到他们的才华与能力。”胡宏飞表示。

詹姆斯·戴森与戴森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们

但这并不表示戴森鼓励工程师只关心技术,恰恰相反,在戴森设计大奖评选的四大标准中,其中一点便是需要了解参赛作品的商业可行性,它是否具有独特性、是否包含了新技术、是否已经有可能推进该领域的进展、是否能够被实际生产出来并以可盈利的方式出售、以及是否讲述了有新闻价值的故事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评估一个参赛作品是否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考量。另外,原型机或清晰的原型设计、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也是一样重要的评选标准。在产品初期阶段,许多设计都只是通过草图和早期原型进行呈现,但戴森设计大奖希望为获奖者们提供曝光机会,以赢取社会投资,让优秀的获奖者们赢在起跑线上。”

除此之外,詹姆斯还积极投身农业领域,因为詹姆斯相信让农业和科技紧密关联,对两者都有利。据胡宏飞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可持续发展、疾病等重大问题,热衷于拯救地球、改善环境。而詹姆斯期望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农业创造利润,减少对进口食物的依赖,真正长期实现可持续农业”。

在和胡宏飞的交流中,我们逐渐理解,作为存量时代中持续“创新”的典型,戴森的出发点其实很朴实、很“天真”,也就是努力去用行动回应“一群工程师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这一问题。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网上或许有不胜枚举的文章是在分析戴森的营销策略,然而任何方法论都更加透露出了百花齐放的市场中,人们想要“抄近道”的小心思,而忽略了做产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匠心”。

品牌的未来想变成什么样子?你有什么发自内心的品牌信仰?我想没有终点的出发,当下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徒劳无功的,只能指向意义不明的未来。

 

 

戴森 工程师 吸尘器 詹姆斯·戴森 吹风机 新书 时代 工业
戴森工程师:我们应该欢迎甚至享受失败 | 看见·未来 Vol.12
TOPYS.
2022-06-29 13:30:24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定格在热成像里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