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沙特阿拉伯公布的一项城市建设项目吸引了广泛关注——The Line,一座全长170公里,挑战传统城市规划方式的线性未来城市。
该城市将作为沙特阿拉伯在西北部塔布克省规划的跨境城市新未来城市Neom的一部分,旨在将位于沙特红海西北海岸的偏远地区变成一个高科技中心,实现经济多元化并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今天,借着The Line设计案例的公布,我们就来看看全球现在都有哪些未来城市正在规划中。
The Line
“让人类在三维层面移动。”
如前文提到,The Line是一条全长170公里的线形城市,除此之外,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全镜面的外立面。
另外,相较于传统上从一个中心向外辐射的城市规划方案,该项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设计方法——垂直城市,即将城市功能垂直分布,高500米,宽度只有200米,人们可在三维层面(向上、向下或水平)自由移动。这样的设计让这座号称将容纳约900万居民的城市,仅占地34平方公里。
根据设计,The Line将公园、步行区、学校、家庭和工作场所分层布置,以便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五分钟内满足所有日常需求。同时,这里没有汽车和公路等密集型基础设施,与这座巨型建筑相同长度的交通系统将在20分钟内连接城市的两端。
据沙特政府表示,该建筑将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实现城市的零碳排放。此外,95%的土地将划为自然保护区,遍布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将为在此居住、工作和旅游的人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
据报道,该项目将由普利兹克建筑将得主汤姆·梅恩的工作室Morphosis设计,同时还有其他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杰出人才与团队参与。
Smart Forest City
“都市丛林,从此城如其名。”
以“垂直森林”为人们熟知的意大利建筑师斯特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为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设计了一座绿色的“智能森林城市”。除了种植数百万棵树木和灌木以帮助减少碳足迹外,它还将成为气候变化创新的中心。
从玛雅文化中汲取灵感,博埃里将这座城市形容为“城市和自然交织在一起的有机体”。根据设计,他们会对城市中的能源流动进行检测,从而向居民提供更好的能源使用方案建议;由于靠近加勒比海,海水淡化装置也是一个重要的设施,用来为城中的运河提供净化后的水源;电能将是主要的交通运输设施的动力源;而他们还计划为不同居民,学生、研究员、教授等,提供具针对性的、可负担的由不同植物覆盖的住房,让居民成为城市的“园丁”……众多措施和设计,确保这座森林城市能每年够吸收116000吨二氧化碳。
Telosa
“沙漠乌托邦。”
Telosa是一座由建筑设计工作室BIG规划,计划建在美国沙漠中的一座未来城市。它是美国亿万富豪、前沃尔玛高管马克·洛尔(Marc Lore)离职后的一个新远景,计划耗资4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万亿元)打造一座“全世界最具可持续性的新城市,为城市生活树立全球标准,拓展人类潜力”。
环保建材、自动驾驶汽车、电动飞机及地下运输,除了这些“基础设施”外,Telosa城中心还将树立一座名为“平等”的大型景观塔,上设有高架储水、气雾栽培农场和一个能源生产屋顶,四周环绕着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多样性住房。
另外,由于选址在沙漠地区,城市还将创建多样化的抗旱供水系统,设有专门的淡水储存和清洁空间,可供居民们循环使用。
城市预计可容纳500万居民。
Innovation Park
“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加密城市。”
与Telosa类似,加密货币巨头Jeffrey Berns计划在内华达州北部的一片沙漠中打造一座由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智慧城市。设计将交由建筑事务所Ehrlich Yanai Rhee Chaney Architects和Tom Wiscombe Architecture负责。
Berns计划将这座“加密城”打造为成智能城市的典范,其中分散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可以为所有互动提供动力。加密城还将建立一个高度安全的高科技园区,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3D打印和纳米技术相结合。计划中,城市还会有供数千人居住的住宅楼以及商店,还将创建电子竞技场,还有一个音乐,电影和游戏的工作室。
BiodiverCity
“海上造城,也许是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新方案?”
同样是由BIG操刀规划设计,马来西亚槟榔屿将建成的三座人工岛项目BiodiverCity,将是一个将主要使用竹子、马来西亚木材和再生材料作为骨料的“绿色混凝土”的建筑群。
岛屿参考睡莲的形状将由混合用途区、4.6公里的公共海滩、242公顷的公园和25公里长的海滨组成。每座岛预计可容纳1.5到1.8万居民。
一个自主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使BiodiverCity成为一个无车环境,自行车将是首选交通工具,又或者,你可以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步行。
岛上还将设置“生态走廊网络”,作为缓冲区,用以保护自然环境,支持岛上的生物多样性。这也将是BiodiverCity一个最重要的“卖点”,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的目的地。
成都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
“也许是离你最近的一座‘未来城市’。”
成都未来科技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及车站周边枢纽概念建筑方案的国际案例征集,在去年初决出胜负。OMA和GMP双双中标,前者将负责国际教育园区,后者则负责TOD开发区。
国际教育园区坐落于青山碧岭的基地上,总建设规模为46 万平方米。园区的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将顺应基地的地形地貎及空间结构而设计,使建筑具有梯田式景观露台的特色,形成基地自然地形的延伸。
园区希望打造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方案,替代以车为主的传统道路网格规划,实现一个无车的校园环境。区内所有建筑物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还将设有专门用于住房、政府设施、商业和公共场所的区域,以及一个带有高架圆形建筑的交通枢纽集群。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移动网络”将它们与周围的城市连接起来。
此外,受林盘村落启发,OMA提出的总体规划设计由六个聚落共同组成,这些聚落各自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以及与地形和当地水系统的关系形成一个特定的建筑类型。教育聚落内还设计有一个生物过滤系统,借助聚落建筑带来的大面积屋面,可打造成为雨水花园对雨水进行过滤,并收集引至地下蓄水箱以及滞洪池。
除了以上案例,为应对海平面上升而设计的马尔代夫“漂浮城市”、旨在广泛使用光纤、智能机和无人驾驶的加拿大项目The Orbit、印度未来城市方案Amaravati等等,都在尝试描绘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模样。
这些方案,不仅提出了环保、高效、智能等硬件相关的方案,亦有不少在城市管理、经济模式甚至产品分配上给出了各自的新设想,力求解决包括贫富差距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
这些设想,最后将指向一座现代伊甸园,还是费铁城与撒冷?不得而知,就暂时先往好的方向期待一下吧。
* 本文主要编译自dez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