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整顿职场、文艺复兴的MZ世代|mememurmur

设计:huimeng

以「#为什么年轻人……」开头的话题为什么总上热搜?年轻人在干什么、喜欢什么总是被放在聚光灯下。

类似于总是被我国总是被迫挂在热搜上的“年轻人”或者我国台湾地区的“八年级生”,这群人在隔壁韩国叫“MZ世代”,指的是1980-1995年出生的千禧世代以及1995-2005年出生的Z世代的统称,他们是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消费主体,自然是各行各业最关注的一群人。

基于类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勾勒出MZ世代的特征也能适用于东亚年轻人:最新趋势十分敏感;追求独特体验经历;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是集体;喜欢共享而不是拥有;精通信息技术;通过购买具有社会价值或者其他附加价值的物品来表达个人信念;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消费时重视体验感而不是物质本身;注重品味而不是价格等。

不仅如此,我们发现,还有很多活跃在流行文化、书影音内容中的词语和概念,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最近这一年的生活方式以及那些灵魂栖息在东亚文化圈的精神面貌,他们在关于生活、工作、亲密关系等方面的表达上有一套全新的语言。

 

文艺复兴

出处:出处不明,常见于简中社交媒体平台

解释:对娱乐圈进行“考古”使得一些经典作品翻红

现在人们口中的“文艺复兴”并不是14世纪开始的那场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而是如今同属于一个年代的人对于流行文化的一种集体记忆。比如,甜心教主登上乘风破浪的巨轮,经典曲目再次被广泛传唱,无缝渗透你我的信息接收渠道,再比如,《蹦蹦地球游戏厅》的“无心插柳”出现的随机舞蹈环节,只要Kpop音乐一响起,刻进DNA里的舞步便自然发动。

有人说内娱文艺复兴的热潮是因为当下的娱乐圈没有能打的艺人和作品,自然只能回溯过去,一次次重新爱上童年偶像,不断翻出来过去的经典作品来炒冷饭。但从整个东亚文化圈看来,文艺复兴是一种泛化的现象,也许不仅仅是因为某一个娱乐圈生态的青黄不接造成的。

人们集体陷入复古思潮的可能是目前的社会发展处于后物质主义(Post- materialism)阶段,区别于物质至上、重视经济能力的物质主义,人们更重视个人自由、个性表现、体验性消费等非物质价值观。

与之相反的是,物质主义所导致的极端物欲、单一评价体系等负面影响极其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个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描述悬殊社会阶级和激烈升学竞争的韩剧《天空之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部剧的结局迎来了主人公们摆脱物质主义的美好结局,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后物质主义的发展正是当下的趋势。

于是,当后物质主义的感性反馈到文化消费产品上的表现,也就是如今一场接一场的娱乐圈文艺复兴、影视剧的“爷青回”、各种“老梗新整”,人们在其中尽情享受着曾经填补了内心的那口熟悉的精神粮食。人们回到了同一代流行文化所构筑的集体记忆中找到了归属感,消解了竞争和压力带来的孤独感。

以千禧年流行的Y2K为主题的综艺《蹦蹦地球游戏厅》

复古潮流的背后是一种“过去也挺好”的心理,在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人们曾拥有过的各种体验不逊于现在。复古潮流也不是娱乐圈的专属,旅游、时尚、餐饮等领域最近都开始刮起一阵复古风,靠“回忆杀”杀出一条血路。都说潮流就是一个圈,是啊,《天空之城》也曾借角色之口点出,“地球明明是圆的,为什么是金字塔?” 后物质主义的趋势才是人们所追求的安宁。

 

 

burnout

出处: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罗德伯格提出

解释:形容职业倦怠的状态,指个体因工作压力而身心俱疲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德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期刊上首次提出“burnout”、也就是“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人在体力、精力、能力等方面都无法应对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使得身心出现疲劳、耗竭的状态。

从不少数据看来,相较于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今天人们的职业倦怠越发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在2019年职业倦怠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中。

尽管“burnout”这个词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但伴随着职业倦怠的加剧,我们也能看到这一年轻人正通过不同的形式发声、做出改变。从日剧《我到点下班》、英国试点一周四天工作制、“放弃大厂offer入职Lululemon”的真实经历,到从人们的阅读偏好——诸如《倦怠社会》《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毫无意义的工作》等这类关于职业倦怠、工作价值感、劳动尊严等相关的话题的书籍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不再盲目内卷,开始有意识地主动探索个人的工作哲学。

在当下职业倦怠的大趋势之下,人们的迷茫和困境有两种主要表现。一是基于那众所周知的时代之苦,人们不得不从应对时代的不确定性到与不确定性共存。过去几年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生活事件,迄今为止,我们大部分人依然处在心理应激的状态,长期应对不确定性、怀着身为幸存者的内疚,这样的身心状态已经消耗了太多精力和体力。二是不断降低的工作价值感,比如,当旅游变得非日常、人们没有更多的心理余力消费内容产品、物质消费降级,有多少人的工作成果变得不再“必要”了?工作价值感的丧失在不同行业的表现不同,这种丧失对于文创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尤为突出。

在找到出路之前,“burnout”的流行是对内卷的回应,人们卷不动了,支棱不起来了,于是,随之又出现了一个类似躺平的流行语——“quiet quiting”(静默式离职),这并不是真的离职,而是放弃竞争和内卷,按照工资付出劳动,只做最低限度的活,拒绝额外加班。这么说来,更接近静默式离职的的说法应该是“acting your wage”,比躺平或摆烂更客观。 

静默式离职听起来和前几年流行的躺平、佛系等“丧”系流行语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这么理解,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符合当下现实和情绪体验的语言来成为抵抗焦虑、压力、烦闷的武器,这次词语的出现就像是一种求救信号,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调侃,还能自嘲至少意味着还能在舒适区里“苟”着,换一个更舒服的姿势继续努力活下去。

 

整顿职场

出处:今年毕业季在微博走红的截图

解释:拒绝老旧的职场规则,敢于维护个人权益

如果说去年的年轻人是裹挟在内卷和躺平之间的“后浪”,那么今年似乎有了不少改变,从素人应届生在职场综艺摸爬滚打再到00后偶像开始反客为主、制霸游戏综艺《蹦蹦地球游戏厅》,“整顿职场”似乎成了他们手里的新剧本。

整顿职场看起来也是伴随着职场倦怠而出现的现象,但比起静默式离职等具有“丧色彩”的应对方式,“整顿”二字更强调的是一种打破和改变。面对职场的灰色地带,不同年代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有网友精准地总结:“70后任劳任怨,80后唯唯诺诺,90后浑水摸鱼,00后重拳出击。”

整顿职场的本质是年轻职场人的突出主人公意识和向上管理能力,绝不只是“领导开会我先说,领导讲话我拍桌”的爽文,那么,整顿职场究竟整顿了什么呢?

第一层是面对不合理职场的抗争,勇于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具体表现包括但不仅限于:摆脱结果主义,不执着于某一次成功;对不公平更加敏感,不轻易原谅偏见;以准时下班为例,重视维护属于自己的权益;反对职场pua,重视职场情绪健康;比起铁饭碗,更重视个人兴趣和热情所在;拒绝工作性质的应酬、团建等等……新一代的职场人要“直立行走”。

《二十不惑2》主人公选择辞职离开自己不认可的职场

央视网评价整顿职场的现象时归因为“不好好说话”、“沟通能力”不足,这实则体现了体现了几代人的代沟和观念差异,传统的职场规则、一成不变没有个性的劳动者叙事已经不适合这群不想被定义的年轻人了。

因此,整顿职场第二层的意义是把握属于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就拿最近韩国知名综艺导演罗英石推出的新综艺《蹦蹦地球游戏厅》来说,这档综艺正是以整顿职场为噱头吸引了许多观众,从节目内容来看确实如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四位属于MZ世代的女艺人以新新人类的玩法和语言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一次次给罗PD以及节目组带来挑战以及意外之喜。

在这档节目里,节目导演的权威是可以被打破的,这样的逾越不仅不会,反而形成节目效果拉满的另类综艺感,变成“老罗受难记”;面对综艺节目的传统掉队环节,熟练运用手机导航和智能翻译在异国快速找到目的地;年轻艺人精力旺盛,常常处于饥饿的内容消耗状态,导演和节目组需要不断调整游戏规则、即兴创造游戏;即使是非录制时间也保持着内容创作者的自觉,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之分,自发拍摄舞蹈视频、vlog……

体力充沛,随时随地都在跳舞

看,时代变了,游戏的玩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职场也如此。

 

甘え

出处:日本现代流行语

解释:像个孩子一样的依赖心理或行为

当人们渴望被爱、被照顾,会不自觉地依赖另一个人(多是父母或伴侣)、对爱自己的人撒娇,这就是甘え(amae)。从牙牙学语的小宝宝渴望父母的拥抱,到丈夫在公司受气、回家跟妻子讨拍,无论年龄多大,甘え是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中,少女大豆田和母亲旧时的对话中也用到了“甘え”。当女儿问如果找不到那个守护自己的人怎么办?母亲回答:“到那时妈妈来给你依靠”,还有一种翻译是“那就和妈妈撒娇吧。”  这里译为“依靠”、“撒娇”的原文即是甘え。

日本精神分析流派的学者土居健朗在《依赖心理的结构》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科普,他在书中通过甘え理解日本人的心理与行范式以及泛化到整个国家的现象。不同的语言中都有形容依靠、依赖的词语,但只有日本新造了“甘え”一词来形容这种心理状态的词。

甘え存在于日本人的礼貌中,在请求他人帮助、需要道歉的语境之中,先以一种处于弱势的怯懦语气发起对话,即使是面对不可理的要求,也能容易引发人们的包容心,产生积极回应。

适度的甘え也能让某些人际关系更加紧密,比如互相分享秘密的朋友、一起吐槽老板的员工、和另一半撒娇的恋人、成年人对年老父母的依恋等。成年人对甘え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是幼时得到的养育方式形成了焦虑型依恋,除了人际关系中的甘え,从日本流行文化对于可爱、萌、幼态的推崇、社会对啃老族、高级游民的默许也可见一斑。

然而,甘え真的不会给人带来负担吗?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观念转变,如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尤其是女性主义的崛起,依赖心理背后的权力不平等、弱者的服从、维系着这个社会的集体主义的这种阴暗面也被暴露在阳光底下。

“想做一个独立的人呢?还是被某个人爱护着呢?”这也是如今年轻人需要面对的抉择。从日本今年的结婚率看来,疫情并没有让年轻人抱团取暖、走进家庭,未婚率反而日渐攀升。

也许日本人心中甘え的愿望仍然根深蒂固,但疫情、经济下行、性别偏见、职场pua等现状使得如今他们无法再通过依赖父母、组建家庭躲进舒适区,甘え不再是一种心安理得的避风港。

 

推仰

出处:韩剧《我的解放日志》

解释:为我应援,无条件地支持我

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人们今天所需要的感情?那就不得不提到来自今年热门韩剧《我的解放日志》的关键词——“推仰”,这个词出自第二集结尾,女主角廉美贞对具氏说出了和性格形成反差、相当破格的一句话,“请你推仰我吧”。

“推仰”一词的出现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和讨论,剧中具氏也拿起手机查过这个词的含义,这个词在韩语中的汉字是“推仰”,也有字幕组翻译为“崇拜”、“敬畏”,但正如廉美贞和具氏的关系所表现的,推仰的内涵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

该剧的编剧朴惠英在采访中表露,其实没有预料到观众会觉得这个词语有多有趣。在这个时代说“爱”太宏大也太模糊了,于是,朴惠英把“爱”落在推仰这个具体的词上,区别于“都是为你好”“因为爱你才这样”这样隐含了条件甚至是暴力的爱,“推仰”不需要感情驱动,只要为自己应援、无条件支持自己。

劳动与创作、爱与被爱都是人获得价值感的来源,但“光是爱情还不够”,廉美贞更期待的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而人们同样的愿望被投射在了廉美贞的身上,人们所期待的关系正是朴惠英编剧所创造的这种关系,想要被“推仰”,期待那种爱你本真、为你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应援的爱。

我们深知依靠一段亲密关系是无法拯救自己的,如果廉美贞向具氏求爱,恐怕我们的共鸣也会打折扣。也有人将廉美贞的人设赋予神性,具氏通过推仰她而获得解放,在这里不过多展开,而更倾向于采用朴惠英对推仰的解释。除此之外,如果说我们所喜欢的书影音内容是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获得共鸣和通感的瞬间,创作者的书写看见了人们的心理,那么观众与《我的解放日志》的关系也是推仰,人们通过推仰它获得了内心的满足。

*关于朴惠英编剧的采访内容翻译来自微博用户@Roleoomy

 

MZ世代 流行文化 年轻人 职场 甘え 职业倦怠 时代 物质主义 burnout
忙着整顿职场、文艺复兴的MZ世代|mememurmur
鲸鱼鱼鱼鱼子
2022-09-19 18:27:31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定格在热成像里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