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指头,今次是我替林老总第二次访问国内广告人了,初时听见是国内人,心头不禁一震:「吓!岂非又要说普通话?」
上次访问北京广告人刘是的经验实在是太深刻了!自家的三脚猫普通话,连一句完整的句子也串不成,听的程度连百分之三十也不到。幸好在坐劳双恩兄代为翻译,要不那个访问一天一夜也未必做完。
后得林老总说明,受访的原来是广州黑马广告老板兼创意总监张小平,说广东话就可以了,当下才舒了一口气。
不过由于张小平为人十分低调,外界对他所知不多,访问前没什么资料可预备,连照片也没看过一张,唯有抱着「到时执生」的心态赴会。
抵达酒店大堂,找了几遍,没一个像心目中的张老板,刚巧碰上《龙玺》蔡小姐,经她介绍下才得以相认。
眼前人文质彬彬,深蓝西装外套加粗布裤,平实得没丝毫广告人的味道。或者是香港的广告人太统一「形格」了,清一色黑衣黑裤,粗黑框眼镜配平头装,单看打扮已知是搞创意的人!
相比之下张小平就平实朴素得有点出人意表。除却朴素之外,张小平连说话也斯斯文文谦谦有礼,是个没什么架子的老板级人马,横看竖看像搞学术的多过象搞了二十年创作的广告人。
甫坐下,先请张小平介绍一下自己,哪知他辟头第一句就说:「我们这一代是吃狼奶长大的狼孩!」
由一个谦谦书生的口说出这话,不可说不震撼。他继续说:「我是正与邪的混合体,正是指正统教育,邪的就是指非正统的『运动』」。
在搞创作以前,他当过五年工人。
「我是相当相当幸运才能当上『无产阶级』。当工人时,由于『运动』连连,加上当时毛夫人很着重推广教育,对搞推广开始有了点模糊概念。当完工人以后,更有机会从返学园。」
在高考时,他竟然击败三千多名对手,成为广东省唯一被选拔到北京中央工艺学院的学生。
「在北京学艺期间,我遇上不少好老师,因着时势的关系,师生皆把过去压抑了十年的渴望彻彻底底地爆发出来,学生们是知识的饿狼,老师们澎湃着教学的热情,两股力量结合之下,正好培训了一批『亦正亦邪』有独特性格的人出来。」
从中央工艺学院毕业后,张小平返回广州工作,因为广州始终是『自己的地方』,为自己地方做点事始终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
「在那个年代,工作是由国家分配的,没选择也不能反抗。我被派到国营广告公司,做着既是设计也是广告的工作。」
「七十年代末期是国内现代广告的萌芽期,广告仍处于初阶地步,设计与广告分别并不明显。加上政治环境的影响,与外界交流不算是很多。最宝贵的机会是认识了一班香港及外界朋友,如靳棣强,陈幼坚等,二十年来互相交流学习,至今仍是时有联络的好朋友。」
谈到自己见证了新中国广告二十年,张小平对自己能成为『国内广告殿堂』的小石头深感荣幸。
「国内广告于八十年代初仍处于初级阶段,是政策使然。当时的政策,有着极浓厚计划经济的痕迹,外资引入受到限制,广告发展的步伐也推进得很慢,二十年来,是健康的一步步推进,踏入九十年代才是国内广告的真正发展期,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才算是稍有眉目。」
依张小平言,广州的广告算是发展得很不错了。
「现时大大小小广告公司共有二千多间。虽然有不少外资公司陆续进驻,但本地公司水准全然没比下去,甚至可说是『拍住上』。正因为公司多,开始衍生了管理与自律问题,客户在选择公司时也十分头痛,花多眼乱又没客观指标。」有见及此,张小平一帮人努力促成了广州4A的成立,将广告公司推向专业化。
「虽然筹组过程苦不堪言,但能为广州广告业做点事,怎说也是值得的。」
他自己的黑马广告在4A之中规模不算大,只有三十多人,但总算是本地公司中正规的一间。谈到将来发展,张小平野心不大。
「没想过要扩展至全国,更遑论搞国际化,我只想一心一意好好的搞创作。当年离开国营广告公司并非雄心勃勃要创一番事业,只是国营公司规限太多,不想再过『过五关斩六将』的生活,毅然『下海』(自立门户)是基于对理想的追求,希望可以好好地做自己喜欢的广告。」
这一份对创作的渴望,单纯直接而质朴。在他而言,进步是整个行业而非单单是自己公司。在这个年代,相信很难找到一位不把膨胀自家公司放于大前提的老板。
言谈间,张小平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经营人,他只喜欢搞创意,讨厌一切烦琐的行政工作。但身为老板,又不得不把一半时间用于这方面。做老板并非享受反而带点痛苦意味。
「又搞创作又搞管理是分心,到头来两面不讨好。创作在我而言是兴趣也是生活方式,将来老了,就算不做广告也不等于要放弃创作,因为生活每事皆创作,栽花是创作,弄吃的也是创作!」
对于在国内搞创作,张小平有自己一套见解。
「由于中国这市场太特别了,国家的发展并不按常规,经历过封闭也经历过开放。要在中国发展,首先要看通中国。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农民数目甚众,中国人的农民意识甚浓。」
张小平打趣说由于爷爷是农民,自己仍流着农民的血。
「就算中国朝改革方向走,文人是多了,但农民依然不少,那中华民族可说是文武结合的民族,集流氓与文人的特征于一身。在中国发展的人,终日就是要在乖孩子与坏孩子中间找个平衡点,谁拿捏拿得准,谁便能成功。」
正因为对自家民族的了解,张小平的创作是要做到与人民脉搏一起跳动,透过他作品唱出来的歌引发了各方面的共鸣。
他经手替很多本土大客户做过广告,就如华实,科隆大企业,初出市场就是由张小平负责广告,他便戏称自己为广告做『保姆』。
由这保姆一手凑大的婴儿,羽翼丰盛后却往往蝉过别枝,对此张小平倒看得很开,还说这是必然的事,看来他是珍惜那曾经拥有的创作经验多于一切吧!
以张小平如此低调的性格,能在广州广告圈闯出点名堂,算是有不俗的成绩了。他自己却谦称是时势造英雄。
「我『下海』的年代是广告业一片空白的年代,发展的空间无边无际,谁做得好,谁便能成为明星。」
跟圈内朋友谈得愈多,愈发意识到自家的不足,再看看四周不乏急功近利、满是虚荣心的广告人。向上爬是因为要『威卑人睇』,有多少人会本着理想行事?有多少人在稍有成绩之后依然懂得什么是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