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寺庙游、年轻人沉迷烧香等词条一再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当年轻人和寺庙联系在一起,就像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存在突然对撞,收获关注和流量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寺庙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遥远神秘或者高高在上的存在,它是俗世的修行地,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精神性的一面,而烧香拜佛也无关乎年龄,只是人们在现世遇到无法吞咽的苦厄转而去求诸虚空彼岸,寻获一丝希望的空间介质。
而如今,让年轻人走进寺庙就困难多了,甚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契机,包括使个体越来越感觉糟糕绝望的现实,突然降临的天灾或者人祸,亦或是附加价值极高的人文和自然的审美体验。
传统寺庙香火鼎盛更多靠前两者,但也有一些寺庙越来越注重提供观光性质的审美体验。本质上,神圣和美丽也并不冲突,欧洲中世纪流行起来的哥特式教堂也证明了精心设计的空间甚至可以为宗教的神秘能量加码,为人们营造更特殊难忘的精神体验。
在盛行烧香拜佛的当下,就让我们来盘一盘那些以建筑设计取胜的寺庙,是如何既服务神性又服务人性的。
01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看过牛首山佛顶宫之前,一直以为静安寺是寺庙届奢华风的代表了。但在独占山头,集外在恢弘大气、内里金碧辉煌于一身的佛顶宫面前,静安寺的鎏金塔尖、贴金造像都显得小巧紧凑,有玩具感。
牛首山的寺庙建筑群包括占据西峰之巅的佛顶宫和佛顶寺,与位于东峰中麓的宏觉寺塔遥相呼应的佛顶塔,在明代宏觉寺遗址上建造的牛头禅文化园等。
其中,最具设计巧思的佛顶宫开放于2015年,是供奉佛教圣物佛顶骨舍利的所在,由大小穹顶和内部九层空间构成。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基座是莲花宝座造型,支撑建筑的56根云门如意柱呼应了佛教典籍里记载的佛陀56座飞天菩提门,寓意无量智慧。而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覆盖于地宫小穹顶之上,同时与东峰遥相呼应。
牛首山本就得名于东西峰对峙,犹如牛头两角。西峰山体遭受过两次破坏性铁矿开采,形成深60余米的矿坑,在佛顶宫建筑群落成之前,这里只有东峰孤立。佛顶宫选定深坑为基址,将深坑扩宽夯实,利用高度差做出地下三层的舍利大殿。
佛顶宫的风格不似中土佛教系统的寺庙以肃穆克制为主,三层地宫尤其如此。构成环状围廊的万佛廊雕饰繁复,佛龛成排,以漆画和瓷板画制作的印度佛教故事和宝石装饰的造像让整条回廊透着富丽堂皇。进入千佛殿,黑金两色营造出神秘又庄严的空间氛围,主殿中央是二十米高的舍利大塔,塔身以锡青铜锻造,表面鎏金,塔内装饰运用了雕塑、錾刻、掐丝珐琅、水晶琉璃、宝石镶嵌等数十种传统工艺,工艺和材料上都体现了建造者极致的追求。
在佛顶宫地上,还有禅境大观和供奉佛骨舍利的舍利藏宫。
舍利藏宫除了供奉佛骨舍利,也是信众礼佛参拜、静坐禅修的空间。参拜廊有传统家具造型的木质桌几和屏风,布艺坐垫素净简洁,整体装饰风格相对质朴沉静。
禅境大观布置出禅境花园和如莲剧场,其穹顶图案来自于佛陀涅槃时的娑罗树杈。禅意花园让人们在行走之间领略禅意,如莲剧场则有佛禅仪式多媒体表演。剧场中心有一尊仿汉白玉打造的释迦摩尼卧像,全长7.5米,表演开始时,水雾缓缓升起,音乐缭绕圆形大厅,卧像会缓缓降下,被穹顶灯光照亮,静谧空灵之中似有佛光降临。
02
睢宁水月禅寺
水月禅寺是大陆少见的非宫殿式现代寺庙建筑群,曾在2015年入选全球九大最美宗教建筑。水月禅寺位于徐州睢宁县白塘河湿地公园内,建筑师俞孔坚把这里当做试验场,尝试用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手法,去体现禅宗寻求的空灵无我的意境。
水月禅寺是在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地藏寺基础上复建而成,建筑群以一根纵轴、两根横轴为准,呈现布局上完全对称之态。进入景区之后,通过一座拱桥才能抵达主殿前方的水月广场,这一设计也呼应了佛教偈语“佛渡有缘人”。
不同于宫殿院落式的佛教寺庙,水月禅寺的18个子建筑各自独立,没有挑梁飞檐,外立面是统一的仿木金属格栅围护,红色平开木门与围护齐平,形成大殿方正中直的形状。如果不走进细看,很容易错把这里错当成博物馆。为了丰富内部结构的层次,建筑师还在大殿两侧局部做了夹层,摆放罗汉像。
最富盛名的是水月禅寺的月映禅堂,建筑师巧妙利用湿地景区的自然资源,以水勾连各子建筑,用高度差构成错落有致之感,水月清亮的夜晚,禅寺尽显空灵意境。
03
普陀山观音法界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之称,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史料记载过一段宋朝轶事:宋神宗时期曾派使臣出使海外,途径普陀山附近海面时遇到狂风大作波浪滔天,使臣想到普陀山供奉观音,于是面朝普陀山方向跪拜祈祷,海上风浪果然平息,整船人安全无虞,回国后使臣将经历禀明神宗,神宗大喜,下旨兴建宝陀观音寺。
有千年历史的普陀山观音文化让普陀山成为江浙乃至南方沿海地区人们礼佛参拜的热门之选,2014年朱家尖的观音文化园开始筹建,2020年兴建完毕,观音圣坛成为法界的精神象征,也是许多人游览普陀山的必去之地。
观音圣坛外形设计理念是“圣坛即观音”,是以普陀山济禅寺的毗卢观音坐像为原型,以意向和具象结合而成。建筑底层仿照莲花形状,意为莲台;上方飞檐宝塔仿照菩萨造像,端坐莲台。
圆通大殿是圣坛内部的核心区域,中庭以佛教经典中的须弥山为原型来构思设计,大殿中央有千手观音像,穹顶式结构同时也用镂空网格形式分割出310个壁龛,每座壁龛镶嵌1座毗卢观音佛像,穹顶上方开有莲顶天窗,以引入自然光线,阳光照射之下,天窗上的莲瓣重叠交错,精美繁复至极。
04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人曾经做过考证,南朝梁时期,梁武帝推动之下,全境有两千八百余座寺庙,其中京都南京就占700余所。南京至今仍保留着近60余所寺庙,其中既有鸡鸣寺、栖霞寺、灵谷寺这样保留下来的古刹,也有在古寺遗址上修建而成、兼具文化公园和修行礼佛之所的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位于中华门外,紧临秦淮河,曾是南京城中心地段。其前身是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建初寺,明成祖朱棣年间在遗址上扩建大报恩寺,是当时的百寺之首。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曾经是南京的地标,高近80米,通体以琉璃烧制,是永乐时期制造工艺的集大成之作,后毁于战火。
如今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是基于宋代长干寺地宫遗址上新建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长干寺地宫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为保护地宫,建筑设计团队在遗址上方架设四组斜梁,用“覆钵型”新地宫罩住遗址,又在塔基上方加修复原琉璃宝塔的轻质九层宝塔,同时供奉佛陀舍利。
与其他寺庙相比,大报恩寺更加拥抱科技,博物馆内部景观设计也融入了更多新媒体艺术表达形式,如以实体的玄奘坐像和3Dmapping呈现的佛陀头像对坐遥望的“千年对望”,在声光电加持下更显空灵禅意的“菩提树下”、“舍利佛光”等。除了景观,大报恩寺博物馆还存放了原琉璃塔拱门的复制品(原件在南京博物院),从遗址挖掘出来的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玄奘顶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等千年圣物。
05
台北农禅寺水月道场
位于台北市北投区的农禅寺水月道场是建筑师姚仁喜主持建造的景观道场。姚仁喜以“空中花,水中月”为理念,在主殿前方设置一水面宽浅的水月池,天光云影并建筑倒影在水面流动,由远处瞭望,道场似是长在水里,浮于水面,显得宁静、清雅、质朴、明朗。
水月道场的主体建筑上大量运用了清水混凝土,以22根巨大廊柱支撑建筑顶盖,下方内墙外立面以深红色柚木拼贴做装饰,柚木板中间间或有微型壁龛,供奉着坐佛造像。大殿西面二层外墙,姚仁喜同样用柚木镂空雕刻出《心经》全篇的260字,再拼贴上去,形成一面“心经墙”。午后的阳光透过墙体,在灰石板地面投射出经文,人们走过,经文会落在身上。除了《心经》,建筑师还将二层的混凝土连廊做成内外双层,外层同样以镂空雕刻技术打造《金刚经》全文。
台北市区不乏交通便利、香火鼎盛、人气十足的上香拜佛之地,但只有在水月道场,建筑的空间叙事才更像是服务于佛心禅意的,它们忠实地指向佛教笃定的虚实无界、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想在俗世中找一清净地,这里往往是台北人的首选。
寺庙建筑设计与其他类型设计工作有所不同,建筑师往往需要在寻求形态之美的基础上,再寻求美与宗教精神的融合,因此也就要求设计者对宗教的历史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甚至体悟。而在能工巧匠们操持的精神与物质的相互转化间,神出现了,人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