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些热门问答很有意思,例如“开奔驰背几百的仿包是什么体验”,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有钱人一般只买正品。不过这未免太“以自己的袋度量别人的袋”,身边不乏金矿矿主,买起A货来,比去菜市场挑到好白菜还开心。
不过说来也怪,在消费主义至上的那几年,买A货如果被同龄人识破,恐怕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然而当国人对奢侈品的追求已经占了全世界的半壁江山的时候,反而催生了大量A货产业,不少年轻人以买到物美价廉的A货感到自豪,估计这主打的就是一个不交“智商税”。
奢侈品是不是智商税这问题倒是两说,但是肉眼可见的是,年轻人的消费观来了个180度大急转。回到正题,买奢侈品A货会让你感到低人一等吗?
为了多角度诠释这个不严肃但正经的社会学议题,TOPYS这次通过多渠道征集,与读者共创了关于A货的“八卦”,并从中挑选出了几有代表性的角度,一起看看A货达人们都是如何谈A的?你又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喜哥
A货潮奢圈老板:买A货的都是矿主啦!
说起卖A货的老板,可能比买正品的老板钱包还鼓。潮奢圈总有一个微信代号A字头的哥,每天准时在朋友圈九宫格配图:“谢谢兄弟,我的货懂的都懂。”言辞中的骄傲溢于言表,怎么买A货的喜欢藏着,卖A货的倍感光荣?
不过据业内朋友描述,在东南亚偏远农村,总是有这么一些实力强大的A货工厂,通过整合整个广东、福建的制造业联盟,能把LV、爱马仕的货都拆解后再“依样画葫芦”。据说所谓的正品,不过是组装在总部,其他的零部件例如五金、皮料等,都有相应代工厂,只要能拿齐这些零部件,凭借中国强大的制造业,重现正品不是梦,而且这些货很多都是远销迪拜,卖给当地土豪或者寻求爆款的旅客(未经证实,权当八卦)。
这些货有的以假充正,也有的就是知A买A,正如喜哥所言:“客户很多都是矿主。”此言不虚,认识几个金矿矿主,挑起A货来比买到好白菜还开心,我寻思着大抵是因为越有钱的人越害怕所谓的“智商税”,主打一个别以为他们有钱人好骗?(这背后也充斥着对奢侈品这种身份符号的不屑。)
于是喜哥的骄傲也就能解释了:来我这买的,都是聪明的有钱佬啦!
阿诗
傲娇的富裕Z世代:真假混买的快乐,谁懂?
阿诗通过一句话,就让我盲猜她是一个有态度且有钱的年轻人。
她说:“我买正品是因为我认可某个品牌的文化或者它的sa服务特别好,出于喜爱和关照我就会去经常买,买假货就是我对这个品牌无感,用户黏度不高,更不会觉得有这个品牌能对我带来什么身份上的归属,但设计好看买着玩玩得了!”
在意品牌文化、不屑奢侈品的附加值、还能提炼出“用户黏度”这个词……如此发言,实在太过专业。
但是阿诗的确是这个时代一些经济阔绰的年轻人的缩影,他们无惧旁人的目光,大方展示自己买的A版货品,有可能还会刻意强调:那个品牌我才会买正品!悄咪咪侧写着自己购物的格调,暗示老娘不是花不起这钱,要看你配不配。
这个现象实在有点意思,我没想过,有时候一个人买A货,有可能是为了反衬自己对某些正货的“懂行”。
Karkar
虽然期待原创设计,但是抵不住买A货带来的偷腥的快乐
“买过几次 A 货都忍不住大呼绝绝子,甚至有种偷腥的快感。”这个时代的独立女性,生活总是丰富中又带着一些理性的色彩,买起A货来,都能有如此活色生香的体验。
Karkar觉得买A货除了少了一些仪式感外,A货商家的制造能力实在了得,但还是非常期待有做A货实力的厂家,多一些原创研发能力,并对他们的未来表示看好。(连买A货都带着行业大局观的味道)
其实现在并不乏做得好的原创包袋品牌,但是生存情况不容乐观。据业内人士透露,A货制造这个产业的规模相当庞大,有些工厂大到开车兜一圈都要半小时,哪怕很多假货被收缴了,老板还是能够迅速地东山再起,这对原创设计师的冲击非常大。毕竟对工厂来说,有大牌的手艺,还能有现成的设计和原料、客户,钱来得太快了,有谁会愿意慢下来折腾自己的品牌呢?
就像精明而理性的Karkar们,由于在某些场合仍需要款式与质量兼备的包袋,因此对以低价买到“高性价比”大牌设计心动不已,资本又何尝不是如此逐利?
Zhiyi
只要价格到位,就算买到假的我也当真的
在Zhiyi眼里:“只要价格到位,就算买到假的我也当真的,它就是花了真品的钱,还能有了假?”
买个东西,奢不奢侈的不重要,品牌啥的咱也不在意,最重要是够贵!当然,这也是很多对奢侈品品牌历史、文化、工艺都不甚了解的大佬们的购买初衷。
奢侈品作为一种「合法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格调和参与度成反比,而且人们常常会自发地维护「合法文化」来巩固自己的阶层,这就是为什么在亚文化圈里的很多人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自豪,经济下行周期时,奢侈品反而会涨价,而且也往往会引发排队抢购现象。
铁杨
这种反差,是底层人民的疗愈良药
还有一类人对有钱人不掩饰自己买A货这种态度十分厌恶。
铁杨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自卑,很喜欢从一些对比反差中获得虚妄且低级的快乐,比如穿拖鞋的广东房东,穿汗衫的布加迪威龙车主……如果谁能洞察到这一点且愿意取悦他们,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的确是这个时代常见的现象,而其中暗藏的线索是:不管有钱人做什么,都是合理,且可以成为铁律的。
就像穿拖鞋去收租的广东房东,甭管是否得体,但是人家有钱还这样,多朴素啊;真正的有钱人反而都买A货,所以买A货没啥丢人,反而很“聪明”……如此种种的现象,是否影射出,社会的规则,就是由资源和财富掌控者制定的呢?而A货产业链的秘密,也许就是掌控了人们总是自发地向更高的阶层靠拢这个规律。
后记
网上有段子说,外国人对来中国购物最大的期待就是:瓷器、茶叶和A货,甚至坊间也流传着贝克汉姆夫妇来中国时狂扫A货的段子,这些都印证了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一位前辈的闺蜜就是国内著名包袋品牌的负责人,同时监管国外某奢牌的代工厂,据该朋友表示:“奢侈品牌在国内的代工企业,有时会私下另开工厂,将大牌的技术套用在国内的A货产业链上。”
据说北京的秀水街,就是以A货闻名的购物商场,商场的Slogan十分懂得拿捏人心:“给懂生活、有品味的人省钱的地方”。没错,去到秀水街,可能会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大牌奥莱场,毕竟墙上挂的,都是一众到店消费过的名人画像,什么前伦敦市长、美国网坛女将等。而真正懂得淘货的老手们,也根本不会在店门口询价看款,而是径直走进店内发出通关密语:给我看看PK货(能PK正品的高货)。
诸如此类的A货天堂在中国不胜枚举,但是关于A货一直都是秘闻,也不大可能从经济指标中获得关于这个规模有多大的提示,只是身边的朋友、业内人士都在提醒你,这个产业链造出的蛋糕,有多么诱人。
买A货是否低人一等这个全凭买家的心态,只是站在场外来看,当真正有手艺的中国工厂爱上了这种让人上瘾的快速致富之路,原创设计似乎更加步履维艰。我们总在嚷着中国软实力跟不上,但是否每一个消费者,都在无形中制造了某些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产业链也养活了万万千千的普通工人,世界上最多的恰恰就是这样的灰色地带,只是仍然要对那些坚持梦想、坚持原创的设计师说声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