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的年度关键词之一是“摆烂”,牛津词典也收录了一个类似的词: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不用再跟大家赘述它们的含义,说不定你就正在践行这样的生活理念或工作态度。
当摆烂的心情出现在设计领域,姑且把这种设计定义为看起来不加修饰、粗糙、甚至是随意敷衍但却让人共情 ,主要以手写、手绘为表现形式,还别说,在如今这种卷不动、得过且过的社会情绪中还挺“讨喜”。比如下面这些——
精疲力尽的毕业海报
任凭我不断网上冲浪也没能锁定这张海报的准确出处,仅知道这是今年某德国大学的一张毕业设计展览的海报。潦草的字体赫然写着“压力太大懒得设计美丽海报了”,一句道破了毕业生们相通的心情,甚至有几笔明显是后补上的圆珠笔痕迹毫不掩饰赶工的态度,是演谁的工作态度?(狗头)
同样略显敷衍的中央美院的毕设主题海报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简洁明了的动态设计给人轻盈的活泼感,清新的配色和字体飘动的状态呼应了「蔚然生长」的主题,在看过千篇一律的毕设海报、审美疲劳后会觉得这是别处心裁的清流。
同时也不乏“不够用心”,“没看出对毕业的重视”等声音,因此,也有人批中央美院的毕设海报:这种“大胆”的行为也只有学校可以包容,可不敢给客户这样设计——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现在也有不少品牌和机构选择这种看似更随意、更简单粗暴的设计。
随手一画的导视系统
位于上海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伫立河边的在pidan Gallery是宠物品牌pidan的展览空间,其办公区域也设立在此。而包含上图这个玩笑般的箭头在内的空间导视出自设计工作室702design(SH)。
无论是户外引导系统还是各个部门办公室、展览空间的标识系统都像是随手一画的,有种闭着眼睛就把客户的钱赚了的爽感,这个设计和702design把第一间办公室门牌号作为工作室名称的随意如出一辙。
702design用“顺应自然的心境”(relax and good mood)来形容这套空间导视的调性,这些线条并不规律流畅,但却精准地画出了应有的特征,看似草率,实则毫不含糊,完成导视功能的基础上也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仔细看,每一个图案都较为尖锐,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猫的爪子,这套导视的DNA里不言而喻。
歪歪斜斜的手写笔记
还记得今年世界读书日时走上街头的bilibili悦读季快闪活动「一个没有书的图书馆 也没有架子」,这不单单是一个在上海的大学路做装置展示的活动,创意机构小TEAM在命题作文的框架下,不仅诠释出b站的学习功能,是没有书也没有(both物理上和精神上)“架子”的图书馆,还挖掘出人们选择用b站学习的理由,更多的是不那么严肃、不拘小节的探索自己的好奇心。
但如你所见,“粗糙”的外表下其实是一句句文案都是经过精心打磨过的文案。小TEAM用手写字体在街头写下这些理由,呈现出来气质是轻松、活泼、可爱的,实则会引人反思:也许学习或阅读并不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情,知识也不仅存在于书本中,看b站学的东西可以随时随地发生,重新定义了学习的姿态。
这些字虽然写得歪歪斜斜的,但却很符合客户的需求、匹配使用场景,不那么正儿八经又何妨?
飘在风中的字(商品)
这些在海报上、在空中飘着的字组成了北京Jetlag书店「书店离家出走」快闪活动的主题:商品、细语、被拟定的生活。当书店移植到画廊的空间,图书的陈列方式也有所不同,它们不再在书架上“正经危坐”,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台面展示,因此这次活动更像一次小型书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与咨询公司L3branding为活动设计的视觉也不拘泥于传统书店活动或文化活动的气质,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多巴胺配色,加上通过各种商品的形状所重塑的文字,正如无论是我们阅读的书还是我们所钟爱的物品正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看起来不属于任何一套固定字体的文字象征着每一种独一无二生活形态。
以上这些“摆烂设计”乍一看也许会给人一种“我也行”错觉,表现形式的粗糙和简单仿佛意味着创作门槛变低,人人都可以表达,且接地气的创作反而容易实现情感共鸣。被人称作“新丑风”(New Ugly)的日本设计师高田唯就曾说过他的作品想表现出“一个完全没有设计经验的人想创造、传达的想法,这也是美的,这种美是不受传统条条框框约束。”
但无论是高田唯还是本文所介绍的这些设计往往是“披着摆烂的皮在内卷”,每一个看起来毫不费力的笔画实际上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怎么忽然有种被背后偷偷刷题的好学生欺骗的感觉?
“摆烂设计”的流行不知道是否会成为持续一段时间的趋势,至少从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作品看来,客户和大众的接受度变高了,喜欢和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人都有(呈现也有审美的差异),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符合近几年渴望躺平、松弛的集体情绪。而且,只要够on brief,符合使用场景和语境,丑、敷衍也没关系。有时甚至会满足受众讨论吐槽的需求,比如椰树牌辣眼睛的土味设计。
对于这类设计人人都可以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以积极乐观地态度看待的话,它可以是一场审美的解放,也可以是一个让艺术创作不在束之高阁的契机。
你觉得呢?我们也想听听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