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被宜家捣鼓出了新花样

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指出,在经历了外资品牌的市场冲击后,步入第四消费时代的社会会涌现更多本土品牌,人们开始从更具本土文化的消费品中去重新想象和构筑自我身份、找寻自我认同。在经历了全球化洗礼,当每个人手中、身边使用的物品都出自同一个“世界工厂”时,我们开始收缩目光,回到脚下的土地,想要从中挖掘出一份“专属”的感觉。

最近,宜家的设计实验室Space10联合创意工作室Oio展开的项目“Products of Place”,某种程度上就回应了人们这种需求。他们制作了一些列餐盘,遵循的原则就是“就地取材”——尽可能缩短产品生产的“链路”,进而减少碳排放,让整个流程更加环保。

材料的全球流动和工业生产是气候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全球化供应链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更多的浪费。在欧洲,罗马把垃圾送到阿姆斯特丹,荷兰将垃圾运往汉堡;哥本哈根从英国进口废物转化为能源。在印度尼西亚,每年有490万吨塑料垃圾被倾倒。印度每年大约有780千吨纺织废料堆积,其中17%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20%的电子垃圾被正式回收,其中80%要么被填埋,要么被非正式回收。

“大自然并不会‘全球运输’,每个生物区都有他们独特的产物——阳光、土壤、降雨等等,这一切决定了当地的植物和动物将其称为自己的‘家’。”SPACE 10解释道。

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140个地区,利用当地资源和材料,更多时候是原本被视作废物或垃圾的东西,制作了不同的盘子,希望打造一个具体的生产和设计样本,供设计师和制造者参考,以做出更明智的材料选择,帮助地球找回平衡。

北京是一个主要的竹子加工中心,SPACE 10利用竹废料制作了这些“北京盘”。竹废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制成家具、建筑材料,甚至作为纺织品或家居装饰等新产品的基础原料。
“成都盘”,选取的材料是大熊猫粪便。SPACE 10指出,大熊猫的粪便可以被回收作为肥料,甚至作为纸张等新产品的原料,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性并减少浪费。
“上海瓶”利用的是废弃塑料瓶。这些瓶子还可用以制作家具、绝缘材料,甚至服装等等。
这几个“香港盘”使用的是厨余材料。香港是一个美食圣地,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食物浪费问题。厨余垃圾不仅可以堆肥,还可以作为生物燃料等新产品的成分被再利用。

这是一个基于AI技术的项目,他们利用ChatGPT搜索整理全球各个城市和地区具开发潜力的可回收材料及城市特点,“从农业残留物、建筑垃圾、制造业边角料到喜欢喝咖啡或骑自行车的城市”。

最后,项目生成了一张地图,你可以在上面查看不同地方的“盘子”,了解那里能够供你就地取材的东西。

Oio提出,这个项目只是一个起点,为可持续发展和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提供了一个想象的方向,循着这个思路,也许人们能够开发出更多真正本土化的项目和产品。

SPACE 10 在地文化 设计 盘子 地域性 就地取材 材料 本土 垃圾
“就地取材”被宜家捣鼓出了新花样
毛毛.G
2023-07-06 11:45:48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伦敦街头是怎么变成动物园的?
让盲人“看见”,也就让更多人看见了
她的文字里,藏着一整个夏天|灵感手抄本
点击获取一份新型人类说明指南
蹭别家广告牌的科罗娜,又赢了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