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不来上班了,理由是______|mememurmur

设计:Laura@TOPYS

如果说个体的心理亚健康是一种时不时发烧的“心灵感冒”,那么,近几年来持续、范围广的工作倦怠情绪则像是一场全球大流行,厌班情绪蔓延全世界。

对工作的倦怠大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转身裸辞,小则假期后返工还没调整过来时差。

在如今这个卷不动也躺不平的时代,有一些词汇精准形容我们这种状态,如果可以的话,它们其实才是我们请假的理由,不好意思,这个班就先上到这里了。

 

周一恐惧症(lunaediesophobia)

上帝创造了世界,在礼拜日休息,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发明了五天工作日,于是,人们有了双休,但也有了周一恐惧症——字面意思,就是由周一引发的恐惧,其词源来自“luna’s day”(月亮之日),指的就是周一的词源“moon’s day”。

周一恐惧症表现为极度厌恶周一的到来甚至是从周日开始就产生极端的恐慌,可由极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无意义感导致,一般表现为抑郁、焦虑、精神萎靡等负面情绪,恐慌到一定程度还会致使体力低下甚至是更严重的躯体症状。

周一恐惧症甚至从人们开始接受教育起就有了,学生不想上学,大人不想上班。这就不得的提到与之相关的被牛津词典所收录的词组“蓝色周一”(blue Monday),它源自德国人常见的周一请假习惯,德语中的旷工、旷课一词为“blau machen”,而且据说由来是德国人上学和上班请假缺勤是用蓝色圆点来标记的。另外,还派生出了周一忧郁症(Monday blues),与周一恐惧症意思相近。

质疑德国人,理解德国人,成为德国人,把周一恐惧症作为请假理由不过分吧?

 

工作恐惧症(ergophobia)

如果说周一恐惧症是尚拥有双休的工作者的幸存表现,相较之下工作恐惧症(ergophobia)的存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是和工作相关的人事物都能引起厌恶和恐慌。

已知工作恐惧症最早出现于到1900年代,难道是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劳动人民就预言了未来被资本家支配的恐惧?讨厌工作的基因早就刻在我们的体内?

1905年,来自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的外科医生斯潘敦(W. D. Spanton)第2302号的《英国医学期刊》首次提出工作恐惧一词,词源来自希腊语的“工作”(ἔργον)。当时斯潘敦医生对于工作恐惧的定义恐怕与我们今天泛化的集体情绪不同,从《工人赔偿法案》开始说起,他发现如果劳动者受到工伤,后续在得到治疗痊愈或留有一部分后遗症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可此时劳动者会因为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福祉和包含50%薪水的带薪假期而不愿意继续工作,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因此,那时的工作恐惧症其实指的是人们发现游手好闲、一事无成比努力工作更有好处而拒绝工作。

好家伙,这个词的提出并不是为了劳动者翻身把歌唱,而是让资本家警惕劳动者逃避工作,使工作恐惧症成为阻碍社会高速发展的阻碍。然而,当代语境下的工作恐惧症却指的是劳动者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不堪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重负的情况下而形成的广泛现象。醒醒吧,究竟是什么导致社会发展滞缓?不是社畜还不够卷,而是人已经卷累了。

 

职业枯竭综合症(burn out)

词组“burn out”的原义指的是事物的燃烧殆尽,如今延伸为人的过劳、筋疲力尽的状态。中文里的俗语“蜡烛两头烧”也有类似的比喻,形容人疲惫不堪,像蜡烛一样燃尽了。之前我们也曾经为大家介绍过一个心理健康日的campaign,创意机构用一个等身人像蜡烛形象地诠释出当今年轻人无力的生活状态。

后常用来形容由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所引起的严重倦怠,因此今天人们用来代指职业枯竭综合症(occupational burn out)。最早是1973年,德国美裔心理学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在其学术论文《员工倦怠》(Staff Burn-Out)中提出此概念,后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因长期工作场所压力未得到有效管理而导致的职场现象,特征是产生与工作有关的消极情绪,感到精疲力竭,个人的精神和身体资源与工作挑战之间是不匹配。

职场倦怠比起上文其他词汇更加严肃,更直接指向那些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和现象,当你有一天觉得自己要“burn out”了,请一定要重视。

 

精神离职(quiet quitting)

有的人看起来在坐班,实际上已经“精神离职”——今天的打工人在卷和摆烂之间选择了一种更为中庸的生存之道,以抵抗职场倦怠对身心造成的伤害。

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西方国家,人们称之为“quiet quitting”,安静离职并不意味着彻底辞职,按照最低要求完成工作,避免加班和高压工作,仅在工作范围内从事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没人知道这个词汇时谁发明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它是在中国2021年走红的,以反对关于“内卷”的声浪。盖洛普于2022年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有近50%的劳动者属于精神离职的状态。

其实,精神离职也好,quiet quitting也好,这种工作态度源于一种意大利人创造的信条“按规办事”(work to rule),指的是员工的工作不应该超过合同的要求,如果雇主没有按合同支付报酬也会影响生产力。这是人们对低廉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的抗议。精神离职的流行正式因为这种诉求在今天这种加班文化、假忙文化盛行的时代又被人们提及。

什么是“合格”的精神离职?这并不难,身体还在上班,但精神已离职,放弃竞争、上进,放弃对升职加薪的兴趣,以最低限度的体力、脑力完成工作,坚持“work life balance”,奉行一种工作不是生活唯一中心的理念。

 


 

尽管上文是一些当今和职业倦怠强相关的词汇,指出了我们疲惫不堪的理由,但遗憾的是,我想没有多少人会真的把它们写进请假单里,又或者说,有多少公司会认可心理亚健康或心理疾病作为病假理由呢?

我不禁想起新西兰卫生局和毛利卫生局曾共同推出的一个公益短片《Let Your Body Go To Work》,还有一组结合名画以及疲累状态的海报,呼吁打工人拒绝请假羞耻,必要时该请假就请假,以好好恢复健康状态。

更重要的是,该campaign还希望让企业主认识到员工请假的必要性,病着工作的员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疾病)反而会给企业产生更高的人力成本,导致更低的生产力,以及不健康的职场氛围。

Clemenger BBDO首席创意官Brigid Alkema表示希望改变人们旧有的认知,生病了在家休息并不意味着逃避,休息的时候是自己的身心在“努力工作”抵抗负面影响,请尊重它。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该休息时好好休息。

 

请假 不想上班 倦怠 抑郁 恐惧症 meme
我今天不来上班了,理由是______|mememurmur
鲸鱼鱼鱼鱼子
2024-01-04 14:52:36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定格在热成像里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