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太想讲今年苹果的新春大片,但又觉得,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来都来了,那就也凑凑吧。
今年这支新春大片《小蒜头》,噱头也是满满:iPhone 15 Pro Max拍摄,导演是执导过《超凡蜘蛛侠》的马克·韦布,《漫长的季节》编剧潘依然参与的剧本,实力演员范伟加盟……
可是,就和曾经那些挤满了明星面孔的“大片”一样,故事的平平,让这些亮闪闪的“符号”更显尴尬。
很难想象,当“悦己消费”都已经变成某种陈词滥调的时候,苹果还在尝试跟中国消费者讲要如何“勇敢做自己”。
营销市场的流行话术,早就已经转向。“做自己就很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立意或许一度很吃香,那现在新一代更年轻的消费者,早就已经在身体力行这件事。而品牌更多开始做的,是肯定他们的多样化面貌,迎合他们的自我表达。
当然,“认识你自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我怀疑和自我价值发掘亦是每个人一生都会遭遇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做自己就好”并不是一个完全落伍的话题,只是,《小蒜头》在诠释这一立意上,还是显得太“浮”了些。
女主小薇因为被同学笑话而激发了变身的超能力,她向往着变成各种厉害的人物,而爷爷却忧心忡忡。最后,她在变成羡慕的女同学时,踩了爷爷一脚,然后跑了出去,随后,便在爷爷一声“小薇,别跑”中变回原样,走了回来。
在爷爷一句“这样很危险,答应爷爷别再变了,爷爷给你做包子”后,小薇说要一个人静一静,镜头一转,就是12年以后。
这个小女孩如何面对“我有超能力”这么重大的人生变故?她如何度过了新学校的是适应期,是否和那个自卑的自己和解,如何和解?这些过程被完全隐去,她就直接健康快乐地照着小时候的样子,长大了。这让前面长长的铺垫显得非常累赘,以至于我觉得,这个故事直接从她长大离家之后开始讲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剧情,小镇的姑娘到了大城市,你一定听过这故事:兴奋、充满希望,遭遇不适、碰壁、失落,启用超能力,获得成功与快乐,而后,爷爷又在关键时刻端着面团出现,把迷失的女主拉了回来……
显然,导演试图将爷爷这个角色塑造成小薇成长过程中那个关键人物,在每个重要时刻,承担起点醒她的作用。嗯,类似Uncle Ben之于蜘蛛侠,在他迷失于自己的超能力时,以性命为代价留下了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可是,也不知是碍于篇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在《小蒜头》里,爷爷更像一个工具人,在该出场的时候,踩着节点走上台,留下一句“做自己就很好,来,吃包子”,然后就想按下女主的回正开关一样,她突然就醒悟了个人价值的真谛。
总之,我没有被这个故事打动。
整支片子好像一篇流水账,赶着时间要把这个事儿讲完,透着一股子“你知道个大概就行”的匆忙感。让人既无法感同身受于小薇的自卑与迷茫,也没办法为她的成长和释怀而鼓掌。
另外,蒜头鼻怎么了?!开篇小女孩只是说觉得自己脸奇怪,为啥特意强调鼻子的事儿?越想去强调“完美的鼻子”,越是给人一种歧视某种外貌特征的别扭感。
当然,这说到底是苹果的一条广告片,用影视剧的标准去要求它给出一个“完美的故事”,似乎过分苛刻。但对比第一支引爆“苹果新春大片”这一概念的《三分钟》,它带来的感动和触动实在是太少了。
我觉得,今年的幕后花絮还更有看头。至少,作为广告,它还是很高效的完成了产品功能的呈现,满足了大家“真的是iPhone拍摄”的好奇心,甚至呈现了创作者们的努力。他们如何使用iPhone拍出更多有意思的画面这件事,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反而更触动我。
最后,从《三分钟》《一个桶》《女儿》,再到《阿年》《卷土重来》《过五关》,苹果的新春大片已经成为了这个品牌每年备受瞩目的营销事件,但片子质量不说一年不如一年吧,至少话题性在逐年减弱。
个人认为,这还是和故事本身的品质密切相关的。如果一开始人们还会冲着“由iPhone拍摄”的噱头去点开这支超长tvc的话,那伴随着手机拍摄这件事的稀松平常化,大家还是会回归到故事本身,去寻求和品牌的共鸣。
毕竟,看广告的时间也是时间,谁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一部徒有噱头的片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