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去掉b就是read——这两个词语本身在词源追溯上八杆子打不着,但现代英语成全了它们一个可爱的巧合,结下不解之缘。全联福利中心的自有面包品牌正是以此为灵感,命名为「阅读面包」(read bread)。
面包和文学的联系远不止是字面上的小把戏,为什么要把b(book)去掉呢?文学或许能成为孕育面包的酵母。因此,全联还与文学杂志《联合文学》合作,以「用眼睛嚼文学,用嘴巴读面包」为主题,推出联名系列「嚼文学」。

「嚼文学」包含四种类别的面包,即全联「阅读面包」的生系列、甜面包系列、堡体系列、欧式谷壳系列,《联合文学》为这些面包邀请到20位作家或文化名人为它们撰文,又从10种经典文学作品摘录、给面包配文,这些文学内容作为产品文案被印制在包装上。



正如我们要咬开面包,才知道里面的内馅是什么或没有内馅,除了外包装上犹如书腰般呈现的文案,撕开包装吃面包时还能读完全文。如此设计,可以说是让每款面包都成为一本文学作品,走进便利店买一个面包就像去书店买一本书。读者阅读面包、咀嚼文学,胃和精神都得到了满足。
榛果巧克力风味生贝果:马世芳《短歌/贝果》

其实快乐和满足触手可及:有时候你只需要比方说,一首刚好映照此刻心情的短歌,一颗圆满绵软、可以接住你的贝果。
极致生贝果:瓦力《快乐小王子》

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小王子来到地球后,发现这里没有可以吃的食物,除了贝果。但他怎么肯吃着没有心的东西呢?悲伤的贝果于是亲了小王子一下,大地震动,海洋翻腾,天边的星星掉了下来。
苹果面包:洪爱珠《被面包激励》

干粉遇水,施予发酵,和面成泥,他自己就开天辟地。面团柔软而韧力,长高再长高。撑出或大或小空隙,都是自由,是伸展过的痕迹。
花生可可生贝果:吴晓乐《爱你的人永远记得你爱的》

女儿长大后,时常买花生,也买可可。母女俩坐在一块,边吃边聊边笑,偷听的屋子也默默发福了。花生爱可可,可可有爱回去。真是太好了。
草莓夹心面包:萧诒徽《福利社的魔杖》

上课钟响,音乐老师来了。“回家有练习吗?”她说,“谁自愿?”我举手,起立,用高超的指法替全班换来老师一节课的好心情。后来,每当看见电视里的魔杖,我就想起我的新直笛。
中一刀吐司家庭号:毛奇《吃掉就能感受到被爱》

我想象把吐司烤的表面微酥,撕开冒出热乎乎蒸汽,我想象夹入荷包蛋和火腿片。想象起床之后,面对一天的开端,在把所有的饥饿,苦难,勇气,都塞进去两瓣厚棉被一样的吐司里,大口吃掉。
巧克力面包卷:陈珊妮《味道》

偶尔不甘于平凡的心,会投以好奇的眼神在新口味的面包上游移。好难决定要选哪一个,因为仍在期待不的了的惊喜。但面包终究得和馅料一起吃,一口接着一口,才能揉合出自然的幸福味道。
新英格兰堡:陈思宏《解忧面包》

健行畅快,面包解忧,多巴胺泛滥,树上黄叶在眼中都成了刚出炉的面包。松暖面包填满身体里的洞,魂魄形体回归。启程,继续走远路。
芋头菠萝面包:言叔夏《明天的今日面包》

芋头菠萝的心事,藏得有多深呢?没有加热回烤,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结账时被推销买下的今日面包,到了明天,也还是今日面包吗?那种用菠萝堆出的假山头,充满明天的预感。
巧克力奶酥菠萝面包:鸿鸿《幸福不就是这样的吗? 》

然而,幸福不就是这样的吗?不需要任何理由,要来就来了,而且可以大方地,一次给你三份。难怪只有孩子,可以毫不顾忌地享用。
小农鲜奶棒:盛浩伟《揣想》

“我不知道。”他说,“我只是从你说‘随便’的语气想象你的表情,然后想象如果我是你,会想要吃什么。还是不知道的话,就再想象你开心的样子,就有答案了。”
美式餐包:马欣《每日,我以不同的食材想象在「餐包」中作梦》

为了隔天早餐买了餐包,这似乎最稳妥的选择,醒来就可以塞进营养的东西,如番茄、起司等,咬了一口五颜六色,期望我的身体如提早冬眠时醒来的动物,又重温了一点“醒来”的假象。
帕玛森堡:李豪《山顶上的面包滋味》

我们安静地咀嚼食物,忽有一只飞鸟掠过天边,发出奇异叫声,我们依然没有使用半句话,却心领神会地相视而笑,有一种感觉,或许生活的精华就是这些共享的时光所组成的。
草莓生贝果:杨佳娴《多一点》

面包搁在盘子里,不介意我们去检验它的甜美与饱满;咬了一口以后最好不要放回盘子,家里的猫蹲低了,正虎视眈眈。空气温暖流动,轻触猫须,面包屑掉落像阳光的颗粒。
黑眼豆豆餐包:卢怡安《压不扁的甜面包》

柔软的面包唱起来依旧膨满两颊,在微微迸开的面包缝隙,舔到滑而甜的馅,令人唇边迅速一勾,确确实实的开心。
佛卡夏:张维中《咀嚼出发的希望》

能在扑鼻的面包香中醒来,原来是一件那么幸福的事。从那时起,我想,虽然我不会做面包,但至少能成为一个替他人准备美味面包的人。准备美味面包的人。
老鹰红豆面包 :杨双子《我想吃面包》

想吃红豆面包,面团要咬到一口柔软芳香。蜜红豆馅,有时想吃颗粒分明,有时想吃豆沙糜烂,关键只有一个:要甜。面包顶头点缀几粒黑芝麻,或一瓣盐渍樱花,其他都多余。
美式汉堡:锺文音《就像宠爱猫的汉堡》

夜晚来临,走在有风的大街,把头弯进衣领里,走进亮灯的温暖卖场,在面包架上,找到美味的欢愉所在。舌尖藏乡愁,心里不再苦。即使旅程最终还是一个人,但有面包呢。
朝食松饼:黄丽群《心的枕头》
或许有点奇怪,但飞往日本我更喜欢稍微晚的班机,在日暮的胭脂一片与灯火的点点眨眼之间,我们从云上再度回落地球,而街道都是刚从一整天金银铜铁里松开的人,他们或者赶往一个家,或者赶往一杯酒,也或者赶往一拍加速的心跳,而我赶往哪里呢?
金黄软谷物迷你软欧包:敷米浆《往阳光的地方走去》

每个人都知道往前走,生命也是。黑暗里他慢慢看见眼前的那一点光。从米粒般大小,逐渐撑开了视野。是光、是热、是踩在云朵一样的香味。有点像猫的脚上肉垫的味道。
除了本土创作,《联合文学》还精选了来自由联经出版授权使用的10个经典文学的段落———
黄金牛角: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奶酥菠萝面包: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桂圆核桃生贝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助夫兄弟们》

可惜我们未能仅通过网上冲浪揭开每一款「嚼文学」面包的全部内容,还有以下几款面包保留着神秘感,这份惊喜就留给线下购买和切身品味吧——
蓝莓生贝果:T∙S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餐包卷:松尾芭蕉《奥州小道》
克林姆面包: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巧克力夹心:E∙M 佛斯特《墨利斯的情人》
熟麸贝果:高行健《灵山》

参与创作的作家盛浩伟表示很乐见文学可以为产品加分,萧诒徽更是有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因为他曾经设想过在煎饼上印短诗、做一本可以吃的诗集,这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包因文学而被精准定位,成为更广泛大众进入文学的入口,文学作为一种人的精神将分又借由面包这个载体变得更直观可感,不再拘泥于纸本呈现。这次合作体现了《联合文学》一以贯之的理念:因为喜欢文学,所以生活变得不一样。在他们的努力下,接触和感受文学的方式、维度充满可能性,这次「嚼文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玩法。
除了限定面包包装之外,《联合文学》为这次合作推出了线上专栏「漫读食光」,邀请许多作家撰文分享文艺饮食生活方式和自己的阅读偏好。

负责此次联名设计的资深设计师郭苓玉自言本来很抗拒与文学联名,但她从许多人阅读包装文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找到切入点,就像杯装饮料的封膜上印有冷笑话,面包的包装未尝不可承载文学。
参与创作的作家洪爱珠亦有同感,她抱着相似的心情为面包写下文字。孩童时代的她,热衷于阅读一切印刷品上的问题,包括传单、邮购目录等。她想如果她儿时能有印着短文的面包,“我知道那位小孩,会认真把字嚼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