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许陌生,不过你大概见过这张《滚石》杂志的封面——约翰·列侬全身赤裸地抱着自己的妻子小野洋子。没想到,拍摄结束后没过几个小时,约翰·列侬就遭到枪击身亡,安妮·莱博维茨成了最后一位给他拍摄肖像的摄影师,这张照片成了1981年1月《滚石》杂志的约翰·列侬纪念特刊的封面。
当然,安妮·莱博维茨的成就不止于此。被称为“美国最贵女摄影师”的她曾分别为《滚石》、《名利场》等刊物拍摄,拍过苏珊·桑塔格、米歇尔·奥巴马、阿诺德·施瓦辛格等名人,22年世界杯C罗和梅西的“世纪同框”LV广告正是出自她手。
她擅长拍摄人物肖像,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在安妮·莱博维茨的镜头下总能看见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她的镜头并不独爱聚光灯下的宠儿,她还曾多次前往动乱或战后的世界,记录极端环境中的破碎生活。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宜家(IKEA)会选择安妮·莱博维茨会成为其首位驻场艺术家(Artist in Residence),通过镜头探索世界各地、不同环境中的普通人生活以及他们独特的居住空间(Life at Home)。从在孟买住着几代人的宅子到穿越意大利的露营车,再到东京的狭小公寓,安妮·莱博维茨总共交出了25幅作品并在巴黎展出。
安妮·莱博维茨拍摄了25个截然不同的家,没有布景和造型师,只是如实记录了居住其中的人、这个家的环境、生活用品以及共同呈现的生活状态和故事。
📍英国
Francois Beyers和他的家人共同经营着一家海藻与贝类养殖场,名为“Carymor”——这在威尔士语中意为“热爱大海”,这也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英国
生在哈萨克斯坦的Arslan Zhunus现在在伦敦过着一种漂泊的生活,是的,他住在一艘狭窄的船上,大多数时候停靠在伦敦东部的利河河畔,是一种非常规的生活方式。

📍日本
陶瓷艺术家雄介鬼丸致力于福冈传统陶艺已有三十年之久,他认为他的创作是基于自己的家族根基,先辈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是培育一切的土壤。

📍美国
和流行天王同名的Michael Jackson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与音乐结缘,他和妻子、两个女儿都热爱音乐,家里还设有音乐房——这里是他们共度亲子时光的快乐天地。

📍德国
对Franziska Dörr来说,农场、动物、家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活必要组成部分,这些就是他的家。

📍意大利
Giovanni Laguzzi的家是钢筋水泥都市中的一片绿洲,出于对植物的热爱,他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在米兰租了一个公寓并改造为日式花园,开始了理想中的园艺事业。

📍英国
吵闹和混乱是Nina Tame的生活常态,两只狗、四个孩子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她在这样喧嚣的生活中获得了恰到好处的安慰和活力的生活氛围。

📍意大利
“滚石上不生青苔”——搬过18次家的Sharon Sala决定干脆过一种动态的生活,把家搬到露营房车上,在车轮上生活,每天都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瑞典
这是一个大家庭——Ludvig Haav所成立的共同住房项目在马尔默市聚集了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为一家人,共同追求有意义生活,也重新定义了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美国
在国外生活多年的Rockyatu Otoo最近回到了自己童年时居住过的城市,住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公寓里,以期在这里开始自己安静、简单的新生活。

📍意大利
Silvia Ragusa在米兰的家中占据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房间,她把这里视作自己的“私人避风港”,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进行自己的创作。

📍瑞典
这是LGBT+活动家的家,但Cal Orre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她和伴侣、孩子住在斯德哥尔摩的郊区,过着一种被家人围绕、充满植物的日常生活。

📍印度
在更年轻的时候,Safdar Rahman和妻子搬过很多次家,目前定居在北国阿县,夫妻二人和两个女儿、宠物狗过着安定、闲适的生活。

📍美国
青年电影导演Kymon Greyhorse和母亲住在新墨西哥的家中,这里同时也是他创作的摇篮,孕育着那些具有鲜明纳瓦霍与汤加血统的土著故事,家庭经历是他很大一部分的灵感来源。

📍日本
拼贴艺术家宫本真奈美的房间摆满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东西——对她来说,家就像是一幅拼贴画,她最爱的收藏品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她的生活空间。

📍德国
对Toar Avni来说,家就是一切,她同样希望自己的其他家庭成员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每当回到家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被爱。

📍印度
今天的孟买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村庄,Gangadharan Menon的三居室住宅就在这里,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界限模糊,植物随处可见,没有城市的噪音。这里住着他自己在内的四代人,传承着几代人用着的老物件和共同记忆。

📍瑞典
Elaf Kamil出生于伊拉克,她的工程师父亲在一次拜访瑞典后就决定要举家移民到这里,因此她和妹妹Sarah都在瑞典南部长大。现在姐妹俩一起搬出家庭、开始了属于她们的新生活,为成为未来的医生而努力中。

📍德国
目前20岁的Maria Arrechea是在寄养家庭长大的,还曾短暂流浪街头,这些经历让她决定把自己租来的房间分享给城市中正在寻觅容身之所或旅行途中需要住宿的年轻人,给他人带来安全感,“任何人都不应该流落街头”。

📍印度
“家让我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艺术家、活动家Priyanka Paul在自己的两居室中生活、创作、休闲娱乐。曾经在原生家庭中有过被父母虐待经历的她终于离开了那种高度戒备的状态,学会照顾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英国
和许多人一样,Carly Plunkett的家是她多年辛勤工作得到的结果,作为单身母亲的她希望能靠自己为年幼的儿子创造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一个可以创造美好回忆空间。她认为家是爱与牺牲,也是令她骄傲的地方,目前她和儿子、自己的父亲住在这里。

📍美国
Daphne Frias拥有许多身份,她是青年活动家、医学生、残疾人社群的支持者,忙碌是常态,而家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充电的地方,和母亲、宠物狗一起生活的日常给予她力量。

📍日本
住在东京一件狭小的公寓并不妨碍山下宗太向外部世界探索,热爱音乐的他是一名DJ,对时尚的兴趣驱使他推出了自己的时尚品牌。他辞去制作公司的工作开始专心做自己的事业后,家便成为最主要的工作场所。

📍印度
92岁高龄的退休英语教授Revathi Thangavelu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生活在年轻人中间是自然,和儿子、儿媳妇、孙子们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她的家时常成为举办生日派对、婚礼、节日烧烤乃至葬礼等聚会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美国
Raul Elias和自己的女朋友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住所是Raul Elias曾经的雇主在离世前留给他的,雇主年迈的妻子也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是一栋自建房,经常出现需要自己修缮、维护的地方,他们通过学习照料房子给生活带来安全感。

这次项目源于宜家的一项调查,有约48%的人认为媒体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报道不足,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这一点提醒、启发了宜家,并坚信更深入地理解大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品牌继续为消费者提供创造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也正如安妮·莱博维茨所言,“在人们的家里拍摄照片,这是我去了解一个人‘是谁’的方式。我也经常建议年轻摄影师拍摄他们的家人,这是最好的开始。” 与项目的初衷不谋而合。
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住在什么样的空间,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想,展览中的这些“作品”不仅指安妮·莱博维茨的摄影,这些人的生活也是一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