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今年2月,视频生成模型Sora让整个互联网为之震荡。在它生成的视频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无比真实的人物,她的皮肤、毛孔甚至雀斑和粉刺,都清晰得堪比真人影片。这颠覆了我们对AI视频“粗糙”、“油腻”的认知,也感受到了AI在内容领域的强大生产力。

几乎同一时间,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宣布开启首届AIGC电影短片单元,希望探索AI给传统电影叙事带来的挑战和重塑。这让人们对AI和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被进一步提上日程。

AI产出的作品真的算艺术吗?如果算的话,那么设计师和艺术家将何去何从?当AI对艺术工作造成冲击,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并尽可能减少这波浪潮对自身的影响?

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AIGC深度实践者。他们有的并非美术专业出身,有的在艺术领域深耕数年,还有的是资深创意人。我们试图探索,在深度使用AI后,他们会如何看待AI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人类和AI之间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

 

98后女生茶仔:

用AI,为创意和热爱赋形

2023年十月的一个周末,24岁的茶仔在公园拍照。手机里小红书的消息弹窗一直持续跳跃,让她不得不关闭消息通知。她表面上故作平静地说“哎呀,怎么这么多消息”,心脏却砰砰跳个不停。

那天下午,她的小红书账号@丁迪西拉波儿 突破一万粉丝,此时距离她发布第一条内容仅仅过去三天。

“其实说实话,刚开始根本没想到去‘做’小红书账号,做天线宝宝相关内容也完全是因为个人非常熟悉和喜欢他们,我现在上班拎的袋子都是天线宝宝官方送的25周年纪念包。”

六岁的茶仔抱着天线宝宝玩偶

天线宝宝是茶仔童年最好的伙伴,即便长大后也是她焦虑时最有效的镇静剂。某天她上班上得很烦躁,就用AI随手画了一幅加班的天线宝宝。尽管画面粗糙,还是收到了巨量的关注,三天就突破了一万粉丝。在结识更多喜欢宝宝的网友后,茶仔才决定坚持把这个账号做下去。

对天线宝宝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触角,让她从来不缺乏创作灵感。“比如在公园赏荷,突然骤雨袭来,我看到有小男孩顶着荷叶奔跑,就记住了这个画面。因为宝宝们都很善良,所以就算他们用荷叶挡雨,也会尽可能帮助其他小动物。这些要素的组合,就是我对美好的想象。”

有了想法以后,茶仔会撰写Prompt,然后用DALL.E绘制。DALL.E是OpenAI旗下的文字生成图像AI,其使用路径相对简单。相比起Midjourney依托于社群平台Discord,需要先注册Discord账号、再进入特定频道才能使用,DALL.E3目前已经内嵌进ChatGPT4,只需在对话页面输入文字指令,即可生成图像。

刚开始尝试DALL.E绘画的时候,茶仔收到一些网友的评论,说她画的宝宝“有点诡异,又有点特别”。在不断尝试中,她逐渐找到了宝宝们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她发布的第一幅画《加班的天线宝宝》中,高对比度的调色使得人物暗面接近于纯黑、亮面接近于纯白,才让画面呈现出一丝“诡异”感。于是,茶仔在prompt里加入更具体的风格词汇,并开始注重画面色彩的平衡以及细节把控。当DALL.E对指令理解错误,生成图像的线条、比例出错时,她还会尝试用PS对其进行调整。

“我希望我的每张图片都能呈现出天线宝宝的可爱与温暖,但我的水平也有限,所以花在后期的时间会很长,一般会使用PS一小时左右,有时候出图不理想,时间会更长。”

翻看茶仔从去年年末到今天的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她的画风变化——光影变得更柔和,场景里的元素变得更丰富,宝宝的神态也更生动、更有“人味儿”了。在一些画面中,甚至能看到在逆光中被镀上金边的、天线宝宝毛茸茸的头顶,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在评论区里,不少网友都接龙表示,想用茶仔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头像。

左:茶仔去年发布的第一幅AIGC图片《加班的天线宝宝》;右:茶仔近期AI作品《樱花物语》

茶仔本科学会计,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都和美术设计不沾边。但AI让她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我不会画画,所以AI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它使我可以绘出心底关于天线宝宝们所产生的美好想象,这很重要。以前我通过文字来表达,现在依靠AI,我可以用图片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这对之前没接触AI时的我,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茶仔认为AI的使用门槛其实并不高。它像是在传统美术教育之外开辟出另一条道路,只要熟练使用这项工具、并且有创意和点子,就能产出质量尚可的作品。但她同时认为AI本质上仍是一个工具,人才是使工具发挥效用的主体。如果不是对天线宝宝的热爱驱使,她也不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日去反复修改图片。技术可以为图画勾勒出精细的形状,但让宝宝“活”起来、“笑”起来的,依然是自身的热爱。

茶仔用AI绘制的“初雪奔跑”系列

目前,茶仔的小红书已经有2.1w粉丝,私域社群人数超过2000,但她依然没有选择用它变现。她解释道,和自己互动的网友都是真心喜欢宝宝的人,因此不想接突兀的商单让他们失望。尽管本职工作非常忙碌,茶仔至今仍保持一周2-3次更新。为了绘图,她时常熬到凌晨。但只要想到四个可爱的宝宝和那群和她一样真心喜欢宝宝的网友们,就又有了动力。

在复杂的成年人世界里,天线宝宝是茶仔的精神自留地。只要看到宝宝们的图片,她就卸去了所有繁重包袱、重新变回那个坐在沙发上的小女孩。“碟片放久了会卡顿,碟机也会有嗡嗡的噪音,但那都不算问题。我会跟着唱‘蓝天蓝白云白天线宝宝出来玩’,那双穿着塑料凉鞋的小脚丫一定会很舒适地在沙发上晃动。我想起了很多事情,我们家那间小小的客厅,包括那时还很年轻的爸爸妈妈。”

而AI,让那幅渐行渐远的童年画像,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艺术家&高校教师陈哲:

AI的“不准确”,激发出更多创作可能性

点开陈哲的小红书主页(@ZZAi.),很容易感受到那份独属于他的风格。美妙、细腻、柔和,但仔细看又会发现一丝诡谲。画面中许多人和动物,都有着不属于现实世界的形态,比如三只手的人、一只眼睛的马。众多元素组合在一起,像是一幅现代版山海经,又像一座想象力四溢的奇异花园。

在这座奇妙花园的缔造过程中,AI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高校设计学院教师,陈哲十分关注设计领域的前沿动向。在2022年Midjourney刚发布不久后,他就着手使用,并将绘制的作品发布在小红书上。

和所有人一样,在初用AI时他也发现了后者不好“驯服”的一面。这个掌握了人类海量知识的赛博巨人,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并不太听话。它有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指令,会产出奇奇怪怪的内容,与prompt相去甚远。一开始,陈哲看到这样的情况,会通过调整指令、接入PS等其他工具来修改问题。但在这次采访中,他分享了一个最近产生的新想法。

“在做《小王子》系列方案时,我发现它(Midjourney)会画出很多不合理的事物,比如长了三只手的人、长了羽毛的马等等。我就突然想到,如果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AI创作——也许‘错的’也是‘对的’,我们认为的不准确才是它们的准确。就像人类认知中五根手指是正常的,但也许在外星人眼中五根手指就是异类,六根手指才正常。AI跑出来的那些天马行空的东西,恰恰是它现阶段理解的物理世界,如果从艺术角度来审视,我们不一定要去‘绑架’它。”

陈哲说,每个人对AI的使用诉求不同,自己希望AI可以有更加艺术化、个性化的表达。“如果AI弄的东西跟人创作的东西一模一样,那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就会变得非常无聊,也非常没有挑战性。人本身能达到的创意想象的极限,就不需要AI再去重复了。”

当然,对于许多商业化应用场景来说,AI的不准确是不可取的。在标准答案面前,AI的“自由发挥”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对于陈哲个人而言,他希望AI承担更多超乎预期之外的创作,然后再用其他工具去做细节的完善。

有时他会遇到用户评论说:为什么画作中一些特别明显的“错误”都不改掉就发出来?陈哲回答:我就是故意留下这个“错误”的。在他看来,那些不合理之处并不是错误,而是特点。

于是,在小王子系列里,你可以看到长着眼睛的向日葵、四肢细长像踩了高跷的马、透视关系混乱的人,但它们看起来是如此调和,像是马蒂斯手中的剪纸、毕加索笔下的女人,又像是乌合麒麟的异想场域。那些奇形怪状的角色,有许多都是AI的随意发挥带来的新灵感。因此,陈哲表示,AI对工作的帮助不能单纯用“提高效率”去衡量,因为如果没有AI的话,一些灵感、方案可能根本就不会产生。

说到这里,陈哲提供了一个激发AI“创造力”的小Tip:“有时候我们对于画面的描述越精准,AI给出的方案会越缺乏想象力。也就是说,如果我的描述越抽象,得到的结果会越天马行空。”他举例说,在prompt里可以使用类似悲伤、空灵、梦境、自由这样的抽象概念,或是圣经、禅意、创世纪这样宏大抽象的叙事主题,而不要写“上面有一朵云、左边有一朵花、下面是一张脸”这样的具体描述。

“你尽量给他一些概括性的词语,其他的交给算法去发散,这样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AI这个工具的特点。换句话来说,其实有点像玩赛车,虽然每一台车子都有自己性能的极限,但是不同的驾驶方式,让车子潜能被发挥出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作为高校教师,陈哲在大学课堂中也引入了AI教学。“我最近在教一门角色设计的课程,刚开始我会想很多,怕学生拿AI来偷懒、应付作业。但后来发现想这些都没用。因为就算我不教,他们也会通过别的途径获得这些信息。那还不如由我来系统地给他们指引,让他们在打好设计基础的前提下再学习进阶的AI使用方法。”

陈哲提到,每次在讲授AI之前,他都会先告诉学生最基础的设计评判逻辑和行业准则,告诉他们如何从手绘开始,一步步得到最终的结果。在学生掌握基础原理后,再教给他们更先进快速的AI使用方法。

“AI可以补偿一些能力短板,但使用AI的前提是要知道标准在哪,什么是好的、结果是怎么来的。如果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直接得到结果,那么你就无法判断它的好坏,更无从进行二次修改。所以仅仅会用一个工具是没有用的,专业领域的持续深耕和学习才是无可取代的价值。这是你能用好任何一个工具的根本。”

 

数字艺术家土豆人:

用AI赋能创意,成为自己的品牌主理人

如果说前两位都偏向艺术家的视角,那么土豆人则更像是品牌主理人。多年的广告行业和高校教师的从业经历,让他对创意、IP落地及商业整合有着非常成熟的方法论。

出身于知名广告热店,土豆人对传统的广告流程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当Midjourney问世,他看到过去一个月的工作量在AI运作下只需几秒钟就可以产出,立即意识到整个行业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颠覆。

“当我看到一个idea从产生到落地只要不到5秒的时候,就知道很多行业将不复存在了。”于是,土豆人开始思考,如何将AI与自身的营销经验结合,在巨浪来临前尽可能地武装自己。

“AI强大的产能让爆发式想象、无厘头的创意内容变得更容易落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点。”23年初,他开始尝试运营小红书账号@土豆人Tudou_man,并锚定了“乌托邦梦核”这一具体方向,即通过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让画面与人们的梦境或记忆紧密联系起来。今年土豆人的第一个爆款内容《复写苔原01》就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这支视频描绘了一个被苔藓包裹的、亦真亦幻的空间,其灵感来源于土豆人对AI和人类未来的想象。

“有篇报道推测在2035年,AIGC产出的内容会超过人类社会诞生至今所有生产内容。出生在那个时间点的小孩,可能没法判断ta接触的信息是AI还是人类生成。我就想到,这就像是我们日常的空间,全部被苔藓从里里外外都覆盖住一样。”

当AI遇上源源不断的创意,带来的结果便是内容的爆发。“在接触AI的前三个月,我所产出的创意内容就超过了我前面十年工作的总和,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从去年开始,土豆人连续打造了多个爆款。一度刷屏的麦门传家宝将麦当劳与“文物”结合,耐克庙系门店则将品牌空间和中式美学完美融合……那些因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无法迅速落地的点子,都被土豆人一一落进现实。

早期入局带来的流量红利、以及独特而明确的风格,让土豆人的名字和AIGC迅速绑定在一起。随后,他又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在品牌和大众印象中不断强化这一认知。起号三个月内就突破两万粉丝,这也让他受到不少品牌的青睐。今年,土豆人已经相继与赫莲娜、雅诗兰黛、奔驰等一线品牌合作AIGC概念短片。

打通商业路径后,土豆人成为了自己的品牌主理人。从创意、成果到迭代,曾经需要一整支团队精细化分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全部都由他一个人用AI完成,而且出图效率、迭代次数远超之前。

在与美团外卖合作的、为上海咖啡文化周创作的海报项目里,他用AI修改了图片不下千次。在完稿后,土豆人将修改的千余幅图片做成了视频。草稿图快速闪动的画面,让人一方面惊叹他的创意之丰富,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若非AI,这个过程不可能如此高效地完成。

从去年到今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AI、试图在这个新兴赛道里占据位置。对此,土豆人的应对策略是:一方面持续产出常规AIGC内容,另一方面不断寻找不同形式的差异化内容。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新领域——AI艺术展。

“打造展览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看到,通过AI创作的东西不是没有灵魂的。AI只是加快了创作过程,让我在同一时间里可以迭代更多次,而创作者是可以去赋予它们灵魂的。”

于是,去年5月,第一期“再生美术馆”展览上线。他将回收的废弃渔网重置为山河景致、构成布展背景,然后邀请三位艺术家以此为主题、用AI进行艺术创作。5个月后,他又以冰川为主题办了第二期展览,并将其做成3D导览视频。可持续的策展思路、不同艺术风格的碰撞,让虚拟展览收获一片好评,不少网友都表示希望展览可以走进线下,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土豆人透露,再生美术馆项目第三期将会聚焦城市富余空间,如桥洞下方、废弃停车场等,对这些被遗忘的城市空间进行改造。

“未来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和VR结合起来,用户走到线下的桥洞,戴上虚拟设备就可以看到展览。这是我对再生美术馆这个项目的期望。因为在现实中很多展览的展品都是一次性的,但如果采用虚实结合,就可以减少浪费,这或许是艺术展览一个可持续的新形式。”

通过AI艺术展的新形式,土豆人不仅输出了更多元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品牌护城河。而这种具有辨识度的风格、以及多维度的内容积淀,都是他无可替代的品牌资产。

“其实我是第一批被AI打到的人。当时看到AI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信仰都被冲击了。”土豆人总结道,“但我的想法是打不过就加入。AI可能会带来社会产能的撕裂,掌握和没掌握的人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抓紧学习,在AI还没有带来太颠覆性影响的时候,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让AI为你所用、解放你自己的生产力,然后投入到更有创造力的事情中去。”

 

尾声

AI的发展,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茶仔来说,AI让她拥有了创作热爱事物的能力;对于陈哲而言,AI是为他提供源源不断新灵感的得力助手;对于土豆人,AI则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关键转变,前者的赋能让他在新兴赛道里成为了一个新的个体。

纵然身处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点——目前,AI仍只是一项工具,即便它有强大的产能,最终应该为人类所利用。无论是天线宝宝、小王子还是超现实主义,那些受人喜爱的作品所产生的根源,仍然是属于人的创意和逻辑。

但凡事皆有两面,AI也使一些行业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甚至像土豆人提到的,AI让他积累近十年的行业认知发生了动摇。但所有变化出现以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然后呢?

AI的出现,改变了部分游戏规则。当时代的巨浪翻涌过来,每个人都将迎来坍塌和重建。今天的三位创作者,正尝试迈出属于他们的一步。无论是用AI赋能自己的爱好、进行艺术创作还是品牌合作,我们都很开心看到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让AI“落地”的方式。希望他们的故事也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比起一味的排斥,或许了解、学习和加以利用是更加勇敢的选择。

 

 

*本文中所有图片已获原作者授权,不得私自转载

AI 艺术家 创意 人工智能 sora midjourney 小红书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秩秩
2024-04-16 14:28:42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