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文明观影的电影院,建议多来几个!|友好城市大挑战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成立于1997年的Alamo Drafthouse电影院被索尼收购了——这家电影院就是海报品牌Mondo的前母公司。关于它的海报业务,Mondo如何把电影海报做成艺术品,我们在剖析Mondo的文章(点击这里重温)里已经详细介绍过了。

索尼的收购或许能帮助2021年就宣布破产的Alamo Drafthouse电影院度过财务难关,让影迷看到更多索尼出品的好电影,但也有不少影迷和从业者担心,索尼是否依然尊重Alamo Drafthouse的核心文化价值,如对独立电影的偏好、主题展映的策划乃至忠实影迷和应援一同维护的观影环境。

会有这种担心是自然的,因为Alamo Drafthouse电影院还以其严格的观影规定而闻名、提供丰富的观影用餐,各种特色服务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影迷,他们热爱的是由电影、良好的观影环境、同好社群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文化。

从北美这家“家规森严”的电影院,到今年年我们由春节档引起了关于盗摄的讨论,究竟今天我们在谈论观影礼仪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观影要求和观影体验之间的平衡在哪里?

 

史上最严格的电影院

成立于1997年的Alamo Drafthouse电影院最初是一家二轮电影院(second-run movie theater),即放映主流电影院刚下线的电影。观众不仅能以更低的折扣价购票,还能点餐,于是,从创立之初Alamo Drafthouse就打出广告语“集美食、啤酒和电影于一身的电影院”,致力于提供世界上最好的观影体验。

如此重视电影和观影体验的Alamo Drafthouse,还特别制定了一套入场规则,以确保每一位观众都能充分享受看电影的过程,而且不是“一刀切式”的处理,还有补充细则,有灵活地人性化处理空间。

比起国内大多数电影院在电影开场前5-15分钟内开始检票,Alamo Drafthouse更愿意观众提前30分钟到场,一来是减少迟到的情况,二来是“早起的鸟儿可以在电影开场前欣赏到精心策划的视频内容(而不是商业广告),还能提前点好饮料和无限提供的爆米花。”

Alamo Drafthouse重视时间观念,电影开始后不得再入场,是为了确保所有观众都能获得高质量的体验。就算真的迟到了,不用担心,Alamo Drafthouse会为迟到的人换票,可以选择同一天的其他场次或改期。

另外还对年龄作出了要求——“欢迎6岁以上的观众,所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必须由成年人陪同进场。5岁及以下的儿童(包括婴儿)仅在特定的‘全年龄段’、‘家庭友好’的放映时段进场。”这一点对动画电影等可能出现孩童的电影观影十分友好,成年人也应该有不被打扰地看动画的权利。

最后,大概是最基础的一点要求。Alamo Drafthouse认为电影院有责任为观众提供优质的画面和声音,观众也有义务在观影期间保持安静,观影期间禁止通话、禁止发短信。Alamo Drafthouse对手机零容忍,工作人员会毫不犹豫请走违反规定的观众。

但话又说回来,有人也许会疑惑,今天许多电影院都提倡甚至严格要求禁止饮食,为什么被称为规矩多多、“史上最严格的电影院”的Alamo Drafthouse反而并不限制饮食?

首先是放映厅的位置除了座椅还设置了方便观众饮食卡巴莱式桌子(cabaret-style tables),且每排座位之间都留足了空间让服务员拿走观众填写好的订单卡并送餐。

在Alamo Drafthouse看来食物能丰富观影体验,尤其是一些食物相关的电影会提供电影同款或主题相符的餐点,如《犬之岛》上映时,Alamo Drafthouse推出了包含七味粉爆米花、烧鸟、烤蔬菜荞麦面等日本风味餐点的套餐。

而且,根据观众的反馈看来,他们也讶异于在许多人都在进食的情况下的观影过程仍然比较安静和专注,我想也许这就是Alamo Drafthouse和影迷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不是单纯为了禁止某些行为,只要不会伤害电影、破坏自己和他人观影体验,任何有利于观影体验的事情都是被欢迎的。

对种种规定的坚持使Alamo Drafthouse承认虽然会流失一部分观众,但还是赢得了口碑和影迷的忠诚度,在市场力量资讯网站(Market Force Information)2018年的一项关于电影院满意度的调查中以72%的综合满意度名列北美第一位。严格的电影院也是好评率高的电影院,观影体验最好的电影院。

 

是谁在界定观影礼仪?

似乎从电影、电影院诞生以来,观影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确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观影礼仪是来到电影院等艺术文化场所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

最早在默片时代,电影的正片之前会有一一个行为建议片头,内容包括“请摘下帽子”、“禁止大声喧哗和吹口哨”、“只允许用手鼓掌”等。这跟今天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映前宣导是类似的。有时也会发放标语卡,如下图这张卡片则以将心比心的口吻提醒人们不要挡住后排观众。

“女士,你也不想被你的大帽子挡住吧。”

2008年,英国老牌权威礼仪培训机构德培礼(Debrett's)还发布了一份纠正电影院不文明行为的指南,包括大多数人最讨厌的行为,如被踢椅背、被高个子遮挡,因此德培礼给出了五项通用建议:准时到场,放映期间不随意走动,不窃窃私语,等电影出现吵闹的场景再打开有包装的糖果,情侣不要过度亲密。现在看来这些建议依然适用。

后来电影评论家马克·克莫德(Mark Kermode)和西蒙·梅奥(Simon Mayo)在2010年又制定了一份电影院行为准则,进一步规定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最佳行为方式:禁止使用比软面包更硬的食物,禁止吸食,禁止产生“沙沙”声,禁止不负责任地放任孩子,禁止交谈,禁止使用手机,禁止踢座位,禁止迟到,禁止拖鞋等等。知名电影博客ScreenCrush还新加了一条:禁止剧透,并把放任孩子在电影院吵闹的大人形容为“把电影院当成保姆了”。

不过至今仍没有全球统一或某个国家统一的电影行为规范,大多数是业内人士自发倡导,或电影院关起门来的要求,虽然没有Alamo Drafthouse电影院那么严格,也还有许多电影院根据自己的顾客投诉来制定相应的观影要求。如Vue Cinemas连锁电影院因为下午场次经常接到客诉小孩喧哗而设置了成人专享放映。

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也会有特别的观影环境,情侣厅的出现也是电影院针对人们不满情侣在观影过程中无视他人进行亲密行为应运而生的。为了需要肢体接触的约会,情侣厅的座位通常有可移动的扶手,更宽大和舒适的沙发。在实在没有情侣厅的情况,也会有人选择在靠后排的位置约会,选择人少的场次,减少亲密举动。

 

洛杉矶派拉蒙汽车影院

也有不少情侣会选择相对私密的汽车电影院,但就像在普通电影院不允许使用手机,避免电子产品的亮光影响观影,汽车电影院也有自己的观影礼仪,即观影期间需要关闭车前灯和刹车灯,相对大型的车辆靠后或靠边停放,不随地扔垃圾等等。

总的来说,饱受观影不文明行为之苦的观众还是非常希望能够一个通行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人们。2012年针对英国电影观众的一项调查发现,6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指对其他观众的不文明行文行为不满,但由于害怕引起骚动而没有出言制止。因此有高达85%的受访者表示赞成官方推行统一的电影行为准则。

 

“观影警察”,

to be or not to be

还记得《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关于观影礼仪的故事——在剧院看戏的“我”被大声说话的一对男女严重干扰,当“我”生气地朝不停聊天的这对男女发火:“我一句话都听不到”,却得到了对方更离谱的回复:“这不关你的事,这是私人谈话!”

为了维护观影环境,如果出现了不文明、破坏观影体验的现象,你会怎么做?忍着还是大胆开麦制止?这个故事中的“我”以及今天我们说的“观影警察”就会采取后者这种行动。而且大多数人也都喜闻乐见,会发自内心感谢敢于反对不文明行为的勇气,算是某种新时代的“见义勇为”了。

*杨迪在某综艺节目分享自己遇到的观影不文明行为

 

然而,主动维护观影环境的“观影警察”也面临着两难的情况。比如,遇到邻座在电影放映期间交谈,声音影响到了他人看电影,有的人会礼貌轻声提醒,如果对方立刻停止谈话事情就到这里结束了。但如果劝阻无效,有的人会用更高的音量、更强硬的态度制止不文明行为,也许打扰到更大范围的观众。于是也有人选择在事后在社交媒体平台匿名公开指责不文明的观众。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观影警察”,他们在电影节等特殊活动中尤为常见,区别于公映电影,参加电影节的成本更高,尤其是影迷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因此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就更低了。但遗憾的是,就拿今年上海电影节来说,在不少电影院都有告示牌、票面或映前宣导等明确规定观影礼仪的情况下,依然能刷到不少人反馈备受不文明观影的痛苦,更糟糕的是还有反过来觉得主动维护观影环境的人多管闲事,“观影警察”从正义沦为“事儿妈”。

这个“观影警察”做还是不做?如何在合理维持秩序的同时不造成混乱之间取得平衡?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对电影节观众而言,已经筛选了一波大众观众、低龄观众之后,不能用手机、不说话、不盗摄应该是一种基础共识,还需要在放映完毕后有不约而同地为好电影鼓掌甚至起立鼓掌。遵守观影礼仪是基本,能和一群人因一部电影产生共振是许多影迷重新热衷于电影节的重要理由之一。甚至有一些电影因其内容的特殊性,为例更好更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有时也会鼓励人们“不安静观影”。

《灌篮高手》《排球少年》等运动题材的动画电影会由电影院或民间粉丝团体组织特殊的“应援场”,允许观众把观影当成观赛,边看边一起摇旗呐喊,电影成为一群同好的盛大派对。类似的还有《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电影,粉丝们按照dresscode前来观影,观影时全体大合唱、一起跳舞、挥舞荧光棒……电影院会在映前提醒大家“本片允许录像,一起燥起来!”等字样,共同营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观影警察和影迷都很关心的观影礼仪问题——屏摄。屏摄是不符合观影礼仪的,但这是否违法一直没有定论,直到今年年初春节档期间,某明星用含有屏摄的图文宣传某部电影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种声音认为,为了保护电影和创作者的权利、保证良好的观影环境应该禁止屏摄;一种声音则认为明星的行为是被电影官方授权的营销行为;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屏摄并不违法,观众有权利拍摄留念。

从道德层面和观影体验上看,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观影过程中的屏摄,手机屏幕的光、相机的闪光灯都会打扰他人观影。屏摄不只是拍几张照片,举起手机的时刻已经“杀死”了在黑暗中享受电影的人和电影本身。从电影官方、演员用相对柔和的语气鼓励人们拒绝屏摄,再到孜孜不倦在屏摄发生时进行科普和教育的观众,禁止屏摄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识。

不过也还是有人以屏摄“不违法”——主要指不借此进行盗版牟利、恶意传播来坚持屏摄的“正当性”。但其实我国有不少法律法规都对屏摄进行的定义,从法律的层面上看,屏摄也是应该禁止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著作权法》还在2020年的修正案中新增了屏摄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权利,罚款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二十五万以下”,并明确朋友圈、微博等属于半公开或公开场合,在这类媒体上上发布屏摄、录音等内容构成违法公开传播性质。

当许多人就算明知不该为之也仍然认为屏摄是看电影play的一环,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观影体验有待提升?人们从屏摄得到的获得感是否能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果电影足够好看到忘记掏出手机,如果像Alamo Drafthouse这样的电影院有其他丰富的配套服务,如果电影营销足够充分,就像《芭比》上映期间不少电影院设置了主题打卡区域、特色票根等……或许那些人就不再需要屏摄了。

韩国电影院Megabox的《芭比》特制票根
电影院里供观众拍照打卡的《芭比》主题装置

经过此番风波确实让更多人意识到不应该屏摄,但我们距离友好的观影环境还有一定距离。光靠电影票背面印着的规定不够,光靠自发的“观影警察”也不够——而且这些也不应该是本该拥有正常的观影体验的观众来做。再说,假设到最后我们对电影和创作者的尊重只能通过法律来约束,我们是否只配做一个“二流观众”?

Alamo Drafthouse 观影礼仪 屏摄 收购 电影 电影院
专治不文明观影的电影院,建议多来几个!|友好城市大挑战
鲸鱼鱼鱼鱼子
2024-06-18 14:39:12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蹭别家广告牌的科罗娜,又赢了
让盲人“看见”,也就让更多人看见了
他这又是玩的什么“花样”呢?
她的文字里,藏着一整个夏天|灵感手抄本
伦敦街头是怎么变成动物园的?
点击获取一份新型人类说明指南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