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和日益宽阔的城市马路让城市变得四通八达时,骑行,一种显然有悖于“高效”的城市出行方式,却也悄然流行起来,将越来越多的人带至街头,带入一场城市探索之中。
相比于city walk,city ride借助自行车转动的双轮,让我们能够在详略得当的节奏中,更广泛地浏览城市的细部:遇到平坦好骑的道路,就加快些,让速度化作风吹过脸庞,如果道路两旁风景宜人,则可放缓一些,将景致变作徐徐铺开的画卷,偶遇到有趣的小店,将车子停放在一旁,便可信步而入……
在城市中骑行,像是人们在这个日渐加速的世界中,展开的一场小型“反叛”,用相对慢的速度,抵消城市迅猛向前的奔速,在街头巷尾,发现那些同样在以不同的刻度记录时间的人、事和物,进而和城市建立起更细腻、深刻的联系。
说到城市骑行,一个绕不开的国家就是荷兰。这是个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有数据显示,荷兰人均自行车拥有量在1.3辆,超过90%的国民拥有自行车,是自行车拥有量最高的国家。自行车在荷兰流行到什么程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画面就是,当不少欧洲王室成员都是坐车出行时,荷兰王室经常骑车出行,甚至骑车出席活动。他们的公职人员,比如首相,也骑车上下班。
因此,当我们的大型城市枢纽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汽车停车位时,乌得勒支的中央火车站却修建了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停车场。
2019年,这座能容纳超过12000辆自行车的停车场全面开放,和此前全球最大的东京葛西站停车场那种科技感十足的地下机械停车仓不同,乌得勒支的停车场在“停”之上,将“行”也充分考虑在内。
和地下车库一样,这座超大地下自行车停车场让你能直接把车骑到车位旁。通过车库里的电子系统,人们可以轻松看到哪里还有富裕车位,顺着指示一直骑到相应位置,停车,离开即可。
设计这一项目的Ector Hoogstad事务所表示,他们希望建造一个有利于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枢纽,同时,降低对汽车的吸引力以减少人们开车出行的频率。
在改造过程中,他们直接大手一挥,拆除了原先连接中央火车站和荷兰最大购物中心Hoog Catharijne间的建筑空间,将它转换为公共街道和城市广场。于是,在乌得勒支中央车站,你会看到一顶巨大的白色镂空顶棚,下面是宽阔的、仅供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无车空间,大家可以悠闲地漫步。而站在这里,你目之所及,是这座城市在中心区域为人们开辟出的活动空间:公园、绿地、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
现在,这个巨大的自行车停车场,每天吸引着大量的人流,除了进出车站的乘客外,因为它良好的连通性,不少骑行的人也会“借道”此处,而对于想要一睹“自行车王国”的旅客,这座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停车场,或者说,自行车枢纽,也是不容错过的目的地之一。
有什么,能比真实地在上万辆自行车中穿行,更能切身感受一座城市对骑行者的善意呢?
它代表的,是这座城市真正的骑行日常:上班族每天在这里停好车,然后步行大概10分钟到达月台,搭乘城际列车到阿姆斯特丹上班,傍晚回来后,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在街上的车海里打捞自己的车(甚至,要担心车子是否还在原地),只需循着编号找到车子,再一路骑回家,日复一日。
实际上,就在这座巨大的自行车库全面开放的次年,2020年,乌得勒支市政府公布了又一项城市空间改造计划,将1970年代为修建快速路被掩埋的Catharijnesingel运河尾段,带回城市生活。他们拆除了填埋运河修建的高速路,让停滞了五十余年的河水再度于城中流淌,游船回来了,在河边戏水、骑行和漫步的人也回来了。
通过“复活”的城市水系,人们不仅有了更多的休闲空间,也与城市的历史重新联结。该项目还获得了2022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
这座每天有12.5万辆自行车在市中心区穿行的城市,仍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肌理,以求更好地回应人们于城中漫步、骑行与生活的诉求。在他们看来,一个不为汽车而建的城市,才能保证人们享有更好的城市生活。
说到骑行,除了闻名的荷兰外,以宜居著称的哥本哈根大概也在你条件反射的射程之内。与自行车王国各城市中庞大的骑行人数相比,哥本哈根每日川流的自行车流也并不少,而同样是解决自行车停放的问题,哥本哈根大学前的Karen Blixens Plads或许是另外一种解法——虽赶不上乌得勒支车站的“地下王国”那般壮观,但胜足够优雅,让基础设施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Karen Blixens Plads原本是哥本哈根大学南校区正门前的一个城市空间,连接大学和自然保护区Amager Commons,占地约2万平方米。但,哥本哈根40%居民每天骑车通勤,因此,这里此前长期被自行车“占领”,以至于虽然它是哥本哈根最大的公共广场之一,却很少被人使用。
按负责改造的建筑设计事务所COBE的说法,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这片门前区域都令哥本哈根大学头疼,而他们给出的结局方案,看上去却再简单不过了:既然一大堆自行车停在广场上不好看又占地方,那就把它们都“盖”起来。
于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如同柔软的绸缎般覆盖在这片广场之上,仿佛一个巨大的袋子,把两千辆自行车装了进去。原有空间被划分为两部分,大学门前铺上奶白的地砖,地势起伏之间,不仅增加了骑车的乐趣,还在通过山丘上的阶梯,为人们提供了闲坐的地方;靠近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则被设计成更原始的土路,像是大自然蔓延出的余浪,与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城市自然衔接在一起。
你很难不喜欢这个设计,作为“自行车停车场”,它不仅解决了车辆随意停放的问题,甚至“超额完成任务”,让这座广场,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它不是一处你停车后便离开的纯功能性场所,而是同时成为了一个目的地,为你提供了一个可以骑车来此,或散步,或驻足小憩,或小坐放空的地方,除了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和教职人员外,这里开始成为更多居民的“城市客厅”。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Lex van Delden桥,和Karen Blixens Plads有类似的设计思路,都希望在让城市骑行变得更方便之余,增加人们对城市的体验。
Lex van Delden桥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建筑师Liesbeth van der Pol说,这样设计是希望它不仅是一座桥,也同时是一个mini广场——高峰时段,人们骑车或步行通过,它是供你过河的城市设施,而非繁忙时段,人流稀少的时候,这是一个你可以停下来坐一坐的地方,欣赏河景或是夕阳,以及周围的楼宇。在这样的停顿中,你也许能从熟悉的景致中,感受到一些寻常节奏中难以捕捉到的城市微呼吸。
或许,如乌得勒支和哥本哈根这样的欧洲城市,之所以能够有更友好的骑行环境,和他们并不大的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有关(乌得勒支人口接近40万,城市面积仅99km2;哥本哈根人口约138万,城市面积约97km2)。
对大型城市来说,当人口密度更大、城市面积更广时候,骑行又是否能够成为一种“日常”呢?
去年,聚焦日本生活的YouTube号Life Where i'm From看到哥本哈根指数给出的报告《THE MOSTBICYCLE-FRIENDLYCITIES OF 2019》中,东京排名仅十六后,表示“不服”,认真拍摄了一支关于东京骑行的视频。借着他的第一视角,你会发现,得益于完善的社区建设,在东京这座人口超1300万(2022年数据)的大都市,5公里范围内,自行车出行仍旧是不少人的首选。
“(生活所需的)一切都近在咫尺,这让骑车成为最有效的交通方式。如果你想去400米外的一家杂货店,走路要5分钟,骑车只需2分钟,而汽车因为有限速,并不会比这两种方法更快。”
当然,和哥本哈根及乌得勒支不同,东京上班族不会骑车通勤,因为距离太远,而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能更高效地把他们送到目的地。这位博主指出,东京的城市规划并没有“自行车第一”的宗旨,这也是它在哥本哈根指数的报告中失分很多的原因,纵然他们已经计划在2030年,将城市自行车道从2020年的320km提升至570km,“虽然就城市骑行而言,东京确实可以在政策规范和城市建设上做得更好,但在社区中骑行,仍旧能收获很棒的体验。”
或许,这是我们与城市相处的另一种方式?
当高效的交通方式能帮助我们快速从A到B时,实现城市区域跨越时,自行车这种相对“慢”的方式,则让我们能够在更小的城市尺度中,感受生活的温度和细节——在拐角处偶遇一只小猫,或是一树一夜绽放的繁花。大城市生活的丰盛不正在于此吗?忙碌和规整之中,也有闲适与恬静。
将目光收回国内,2022年之后,city ride之风开始悄然流行,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成为骑行的主力,不仅投身到这项运动之中,也投入到对城市街道与新生活方式的关注与发掘之中。一位咖啡品牌的主理人曾说,骑车和咖啡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自行车诞生且流行的最初阶段,城市里的人在长途骑行之后往往会到咖啡店小憩,来一杯咖啡提神,久而久之,二者之间产生了更多互动。
今天,当精品小咖啡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巷之中,骑行这种能够深入街道的出行方式,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抵达一家小咖啡馆,独坐也要,和骑行搭子小憩闲聊两句也罢,对城市的触感,会在此刻变得更敏锐。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深圳新开的街角商业kaledo,一条能骑车直通商场内部的骑行栈道成为了引流的关键之一。它既可以是你骑行路上的歇脚站,喝咖啡、吃饭、小坐一下,也可以成为终点,大家骑车相约来此,小聚之后,尽兴而归,以更轻量、自在的出行方式,解锁更随性的日常。
此外,更多的生活方式也在从中生发,特别是可持续生活相关的内容、品牌,都通过骑行,找到了连接彼此和社群、展开线下活动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骑行打开的不仅是观照城市和街道的视角,也将我们引入到更多样的生活体验之中。
近些年,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概念广受关注,而骑行的流行,恰像是对这一理论的回应。一车一人,以更灵活的方式于城市中穿行,重新构筑自己和街道、和“附近”的关系。
其实,所谓“街道生活”,不就是让人走上街道、使用街道,在街道上逗留更久,浏览当中的生活,并成为其中一员吗?让街道不再仅仅是一条“通路”,也可以是一段日常,一次经历,而骑车,正是一种恰恰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