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影评人Derek Elley: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电影

 


Derek Elley(中文名艾德礼),从70年代开始观众中国电影,亲历了“第五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台湾新电影”等华语片的创作高峰。40年来他撰写了大量华语电影的影评,并且向西方推荐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作品。

在上海电影节的邀请下,Derek Elley成为了今年亚洲新人奖的评委,与岩井俊二、桂纶镁等人一起选拔来自全亚洲青年导演的新作品。作为一个英国人,Derek Elley对于中国电影的现状,有着客观、独特的解读。对于上海电影节的定位和水准,Derek Elley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亚洲新人奖最重要

记者:今年你是亚洲新人奖的评委,比较喜欢哪部电影?
Derek Elley: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得奖的那三部,《脐带》《到阜阳六百里》《每日妈妈》,还有一部我很喜欢,就是《海上旅途》,其他的电影都没什么突破。
有一大半的电影不怎么好,我觉得他们应该注意选片的水平,亚洲新人奖是上海电影节最重要的环节……

记者:比竞赛单元还重要吗?
Derek Elley:每个A类电影节都有竞赛单元,但亚洲新人奖是上海的特色。除了釜山之外,没有其他亚洲电影节有展映新人作品的单元,不过还是那句话,他们应该提高选片的水平。

记者:今年你还看了哪些电影?
Derek Elley:我今年没有很多时间看别的电影,我之前几年来上海电影节看了20多部作品,有些在我来之前片方就把DVD寄给我了,他们叫我在场刊写评论。其他电影我只看了两三部,我的特点就是看中国电影。还有萨布的《白兔糖》,因为这部电影是在电影节全球首映。

记者:评审工作如何进行的呢?
Derek Elley:原定是看了四部电影就讨论一次,后来我们都觉得不用了,就看了全部之后才讨论,因为这九部电影差不多一样,没什么好讨论的。

 

80%的中国电影不必看

记者:您第一次来上海电影节是什么时候?
Derek Elley:大概五、六年前,我忘了是哪一次了。其实我很早就想来,但外国人想参加很难。

记者:为什么呢?
Derek Elley:因为上海电影节的媒体统筹跟其他的电影节不一样的。有的电影节,记者你可以自己申请证件,如果你跟什么电影节有关系,或者是联络媒体的人认识你,他们请你来参加,有的时候给机票,而且最少会给记者七个晚上的住宿。

上海电影节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是贵宾,你不代表政府的官员,或者电影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影评人,或者是记者,他们不认识你,就不会有这些的安排。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请我举办一个中国大陆十年来比较年轻导演的展映,我说我们应该参加上海电影节,所以我就来到上海了。

记者:那你是以记者的身份来的吗?
Derek Elley:如果你是外国人的话,他们不把记者证给我们,他们就是给我们VIP贵宾卡,所以外国来的记者没有记者证……我见到了电影节的掌门人唐丽君,告诉她我是《综艺》的影评人。我当时在《综艺》杂志权利比较大,所以他们就让我来了。

记者:上海电影节整体选片的水准怎么样?
Derek Elley:我觉得越来越好,我特别喜欢上海电影节。为什么我每年都来,第一是有很好的机会看国产片,除了北京放映之外,这个是看大部分中国电影最好的机会。

第二就是上海电影节选片的范围比较广,西方电影节的选择越来越窄,他们对艺术品有兴趣,对商业片越来越没兴趣了。但电影节不只是为了影评人,而更是为观众,所以上海电影节的选片角度我很喜欢。

记者:你一年要看多少中国电影?
Derek Elley:我也没算过,可能是一百多部。几年前我可以看大部分中国电影,现在每一年就500多部电影,所以我现在只看20%,因为大部分是不必看的。

记者:你看片子的渠道,除了院线之外还有什么?
Derek Elley:大部分我的工作是看DVD。

记者:那会有觉得不过瘾的感觉吗?就是看DVD的感觉,没有看大银幕好?
Derek Elley:我同意,可是怎么讲呢?如果没有DVD,就不能看那么多电影可以看。大部分的中国观众也是在电脑,在DVD看的电影,不是在大银幕,除了那些美国大片。还有就是,我们的杂志要做详细的演员表,制作人员名单,有DVD,看片尾字幕,比较容易研究。

记者:这些DVD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Derek Elley:这些DVD是从到处来的,有一部分是卖片公司给我的,有一些是从制片公司寄来的,有一些是在电影市场拿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买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行

记者:有人觉得中国电影在商业化的同时,失去了艺术上的优秀特质,您同意吗?
Derek Elley:现在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很像别的国家,可能因为在今天中国发展快,你们觉得很特别,可是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的,每个国家都有商业片,骗钱的,没有什么内容的,无聊的……如果没有这种电影,你没有电影工业。现在大部分的电影是不好看的,80%都是这样的,我不觉得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什么特别。

记者:是一个正常的发展。
Derek Elley:对,是正常的发展,跟别的国家一样。如果你看电影史,就发现每一个国家都有高峰有低谷。现在中国没有发行的结构,电影也不够。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行的问题。

记者:您怎么看《建党伟业》?包括这部电影在市场上对自己的保护。
Derek Elley:我觉得每个国家都可以保护自己的市场,中国政府的政策就是这样的。美国人扩张的做法我也完全不支持,美国人很会“入侵”别的国家。在台湾、韩国、新加坡,别的国家都来拍美国人的马屁,所以只有中国有一个比较大的权利,我真的是支持中国政府的政策。

我不是说美国电影不能进来,那个当然不行,只有一种电影也不能发展。我觉得《建党伟业》还不错,不就是一个宣传片嘛,还有《建国大业》,除了宣传之外,还有一些高质量的东西。

 

陈凯歌曾想拍《红土地》

记者:有一些中国人觉得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越来越差了……
Derek Elley:张艺谋的整体水平,我觉得比陈凯歌好,张艺谋很少拍太差的电影,张艺谋一直进步,还有发展,陈凯歌不会那么发展他的风格。张艺谋最近的《山楂树之恋》跟他以前的片子完全不一样。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和关注中国电影的呢?
Derek Elley:第一次开始看是70年代初的时候,邵氏跟嘉禾的电影。我刚刚毕业,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在伦敦,伦敦有几家戏院,放从香港、台湾过来的拷贝,有的是英文配音的。

记者:英文配音的?
Derek Elley:所以我是必须要看原声的。后来我终于去台湾,在80年代的时候,就是台湾新电影运动,我每年去台湾一次,大概十年,后来大陆开放,我终于开始来中国大陆。

记者:关注大陆电影是从是从第五代开始吗?
Derek Elley:第五代导演是在80年代中期拍摄,我是在香港电影节看的,不是在大陆看的,那时候我还没去大陆。我第一次碰到陈凯歌是在香港《黄土地》的首映。我们都没有看到过从中国大陆来的影片,后来我们参加晚宴陈凯歌的摄影师也来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后来我知道这个人叫张艺谋。我在陈凯歌所住宾馆跟他聊,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一次采访,他说也想拍一个电影叫做《红土地》,但是后来他没有拍。

Derek Elley:台湾电影我都是在台湾看的,因为那时候香港电影节还不敢放台湾的电影。

记者:为什么呢?
Derek Elley:因为有压力,香港电影节是香港政府支持的,有外界的压力,他们不敢放。

 

内地开始有自己的明星制

记者:有特别喜欢的新导演吗?
Derek Elley:我觉得在香港有很多的新人问题,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他们每一年有新的导演,新的明星出现,但是这十年来没有输出更多的新人,有些导演还可以,但是现在香港最大的明星和十年以前一模一样。台湾电影人的事业太窄,大部分台湾年轻导演对来内地拍戏完全没有兴趣,但其实年轻人应该更喜欢挑战。除了苏照彬。

记者:钮承泽呢?
Derek Elley:可是他对来中国也没有兴趣。其实我记不起来别的台湾导演,因为台湾不能放开。中国在2001年的电影很好,2007年之后开始让人越来越兴奋。

记者: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Derek Elley:从那时候起,中国开始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明星制,因为本来明星制是属于香港的。07年中国开始努力发掘自己的明星,观众也愿意去看中国大陆的明星。中国导演从那时候起,不只参加外国的电影节,他们开始像冯小刚、张艺谋说的,我们要拍电影给中国人看。而不是送到外国电影节,那个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华语片国际影响力变低

记者:有人现在觉得,《卧虎藏龙》《英雄》之后,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Derek Elley:我同意,因为除了一两部电影比如《英雄》算是特例之外,其他电影不管什么,来到美国、欧洲、英国,突然就变成一个艺术片了。因为是外语片,外国人不管内容是商业的、艺术的,因为是外语拍的,特别在英语的市场,它突然变成一个小众电影,因为美国人特别不喜欢看有字幕作品,在欧洲观众没有这个想法,法国人不怕看字幕的,英国人的态度是这两者在中间,他们不像美国这样过分。

其实英国电影也一样,有的时候我们得了个奥斯卡……

记者:《国王的演讲》。
Derek Elley:对,还有30年前的《火战车》那个电影得了奥斯卡,导演休-赫德森就说,“英国人来了,英国人来了!”

记者:像披头士一样……
Derek Elley:但是后来英国人没来。

记者:那么华语片最近几年有在英国票房好的吗,获得引起了关注。
Derek Elley:现在很少,真的。伦敦没有唐人街的戏院了,不过现在有很多地方,比如悉尼、美国,在中国人的地方,还有新的公司负责华语片的发行。《唐山大地震》没有在英国发行,还有王全安的电影也没有在英国发行。

记者:贾樟柯呢?
Derek Elley:贾樟柯可能有一两部,太小了。艺术电影有好的评论,但是观众很少了。电影观众多么小,DVD发行是比较便宜的,因为放个DVD没有发行的成本。

记者:王家卫的电影呢?
Derek Elley:他的《蓝莓之夜》DVD都买得到,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发行了,我没有注意到。前几年反而比现在大。我记得《英雄》的市场,从艺术片市场来讲的话,还有后来拍的那个《十面埋伏》。

记者: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尤其好莱坞的制片人,都频繁公开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您觉得实际上他们真的是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吗?还是有其他的想法和目的?
Derek Elley:他们这样说,但我觉得他们还是不了解。他们来这边是为了拍马屁、投资,想办法进去这个市场。他们说要拍一些合拍片,鼓励年轻导演等等,可是他们根本的目的就是冲破中国市场。福克斯也在拍摄合拍片,比如《全城热恋》、《全球热恋》……

这些片子在海外没有什么票房,我看全部的电影历史,他们的目的就是跟中国人有什么关系,把那个关系利用起来,把他们自己拍的电影放进这个国家,是为了自己赚钱。他们不是为中国的文化,而是把自己拍的电影放在中国赚钱。

 

by   via cinephilia

 

 

 

影评人 Derek Elley 历史眼光 中国电影
专访影评人Derek Elley: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电影
insun
2011-09-27 09:55:21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你这病,少上点班就好了
如果生活赐你悲剧,把它做成玩具吧!
工作暂停,为韩女文学的第一枚诺奖举杯|灵感手抄本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他们吞下生活的五味瓶,变成笑话讲给我们听|灵感手抄本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