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故事。
台湾设计师石大宇80年代一张白纸来到美利坚,入住宿舍的第一个晚上,震撼的文化冲击就来了:一个男生,扮着女装来敲门时,台湾“小混混”石大宇傻了。
后来他知道这个男孩是个舞者,他是美国价值观里的忠于自我和对文化的自由追求的表现。这只是他住进学校第一天遇到的新鲜事,在此后13年的每一天,价值观的冲击都在发生。
从纽约时尚设计学院毕业后,石大宇留在美国担任 “钻石之王”HarryWinston珠宝公司的设计师,他用了13年来尝试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关系,以及东方设计到底需要坚持自我,还是彻底地“拿来主义”。1996年,可能是想明白了,他回到台湾创立了“清庭”设计。
有趣的是,他在店里出售的其他品牌设计产品,大多是西化的,是欧洲的经典款;而他自己在做的,以竹、陶瓷为材料,想不东方都很难。
救活了竹剑工厂
他对竹的偏爱大概来源于担任“yii易计划”创意总监的经验,“yii易计划”是台湾的“国立”工艺研究所和创意设计中心发起的项目,意在以当代设计传承传统工艺。设计师们造访了台湾的民间手艺人,有木雕、竹编、竹器、细银、原住民做的十字绣、陶瓷、漆器……石大宇发现,台湾的手工艺,几乎全部源自大陆。
后来,他在这些手工艺里选定了竹艺。谈起原因,石大宇是这样解释的:“竹材必须是四五年生的竹子,只有种竹的人才知道这竹是几年的,因为竹子的高度与直径和年岁无关——言下之意,种竹、卖竹的人要诚实;竹砍伐的时间也是有节气的,一定要在农历中秋到春节之间,这段时间是较为干燥,竹材较为耐用。竹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吸收很多的水分。所以要经过防腐、防蛀的处理,砍伐之后要运下山供生产之用,过程中不能让表面受到伤害,要先小心地包裹外层再搬下来。这一套思维都是对应自然的。所以据此制作的设计作品不管造型上多么富有当代风格,本质上都是道法自然,属于我们中国文化思维的。”
台湾的南投县,不管气候还是地形,都是种竹的好地方,竹子保育着南投的生态系统,也是当地人吃饭的手艺。
用竹设计椅子不容易,它要求设计者和制作者对竹的韧度、硬度有细致的了解,在材料上算是一次技术性的突破。常年和竹子“共事”的陈高明老师帮了大忙,促成的作品就是拿到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的“椅君子”、“椅琴剑”。
没过多久,竹剑工厂的老板就打来电话,自打获奖的消息传了出去,他的订单马上就满满当当,有大学延揽竹工艺家担任讲师,给学生们讲竹工艺。
设计是“利他”的
西方有奉设计大师为文化资产的传统,华人社会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拿红点奖不是为了通过西方人把我的名字打响,要把设计想成是利他的,这把椅子面世,评审们觉得可以在很多层面上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是对大自然,有人需要用竹子,政府就不会砍掉它;还有文化传承,只要这份手艺丢不了,背后的思维模式也保留了下来。”
说清庭不挣钱大概没人会相信。在采访前,石大宇刚好在陪一个客户看自行车,能从随行人员的对话中听出这位老板是山西人,资产中有大量地产。这样的资源在清庭开到北京后,是没有悬念的。台湾的市场相对饱和后,大批量的订单应该还是北京居多。
可说到“利他”,石大宇也是有资本的。
在朱哲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世界看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项目”中,石大宇走访云南香格里拉的尼西,这里的藏人世世代代都使用黑陶来做生活器皿。
“采风的意义,在于分析尼西黑陶的工艺极限,然后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继续做下去。”石大宇发现,尼西黑陶因为烧制的温度不够,导致硬度不够,影响了黑陶制品的使用范围,只要造一座柴窑,黑陶制品的质量就能提高。他希望当地政府或企业能出这笔钱,在目前看来,这还是一个希望。
即便柴窑还是一个希望,石大宇把藏民们的后路都想好了:香格里拉是一个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方,如果旅游业者的民宿能使用尼西黑陶的器皿,是最好的结果。这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循环下来,可以养活一批人,传承这个手艺。
工匠精神
作为 “世界看见”计划的一部分,石大宇先做出了一系列黑陶的产品,赞松茶盘是里面比较有趣的一个。
喝功夫茶的人都知道,不管茶盘多漂亮,总有一个橡胶管子把茶盘里的水接到垃圾桶里,有碍观瞻。松赞林寺的屋顶排水系统给了石大宇灵感,用一截伸出茶盘的V型排水渠道将水引出,再做一根棉线缀垂向黑陶的接水壶,让水顺着线缀流下。
这个茶盘在《生活月刊》五周年的活动中首展,但石大宇的表情显然是对它非常不满意:“时间太紧,一件黑陶制品起码要做50天,催得太急,最后只用一个月就做出来了,泥巴是活的,是个工艺,也要尊重天津的工艺师傅,他们做活是有规律的。对于这些作品,还会再做改进。”
在石大宇看来,工艺也是设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人是讲究手工艺的,一阵船坚炮利之后,守着好几千年的东西变得不可信任,于是丢起来是飞快的。后来,工匠就再没地位。
“这些做工艺的工艺家或者工匠,他们并没有受我们现在观念的限制。其实,工匠也念书、学习,他们也做他们的学问,但并非我们传统观念里所谓的 “文人”,文人讨论政治、讨论理论。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就是文人的训练,设计师的训练也是文人的训练。事实上,中国的设计,需要有工匠精神。”
Via e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