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语文|2012(50)|2012-12-3-2012-12-9
本周单字“糕”,“糕点”、“切糕”的“糕”。本周一上午10时21分,岳阳公安警事在微博发布一则“警情快报”,复述一起买卖纠纷。复述中的价值评估即“切糕”价值估算部分引发网友关注,随后,该“复述”很快删除,狐疑、猜测、假想据此蜂起,“切糕”二字遂成本周最热触点,文体狂欢语文轰趴想象洪流吐槽竞技呼啸而聚,糕富帅切糕党切糕局切糕闹之类促使本周成为名符其实的“糕”周。在以“切糕”为关键词的各类想象力比拼里,海样旧事泛起,繁复情绪会师,斑斓纠结合并,以至于“切糕”事件的本事反成模糊背景。
文学行为中有一种被称为“不饱和叙事”的策略在国画美学那儿叫做“留白艺术”,而在戏剧美学中,它的描述性概念则是“双声对话”。等到了传播学语境里,与“不饱和叙事”近似的情形则被归于“信息不对称”范畴。在当下互信赤字持续居高新闻透明度持续走低语境中,恰恰因为愈发频繁愈发诡谲的不对称不信任,那些从未被发声者未留意的部分,反成为一张网友切入甄别海量人肉的门票。较近的表叔事件房叔事件莫不如此。网友所谓“挖出萝卜带出屎”,可算这般如此如此这般的神喻经典。
汉字”糕”为形声字,《说文-食部》的解释说,餻,饵属。从食,羔声,本义为糕饼,指用米粉、面粉或豆粉做成的食品。与药品名称会有“通用名”“商品名”之别近似,“切糕”是“核桃玛仁”或“玛仁糖”的俗称,它主要盛产于南疆,多选各类坚果、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玫瑰花等熬制而成。因多以刀切小块完成贩售,故俗称“切糕”。这个俗称的好处是上口好记,可去地域化后,这个俗名儿又极易与北京地区的那种切糕小吃搞混……混就混吧,至少本周,大家你言我语想象里的那坨“切糕”已然南辕北辙。
—————————————————————————————————————————
【微性】
来自《新周刊》新一期封面专题,上为标题。有关这个新造词,封新城旁注说:“花鸟中国,无微不性;然性之所至,又微不足道。”而周刊微博的阐释是:“‘自我’仍守在现实中,‘本我’和‘超我’分身无数在网上自由飞翔。虚幻和现实交织出社交新图谱,摇一摇,聊一聊,更简便却不单纯,更快速却不持久,更私人却不私密,灵更少肉更多。”
【生卒年月体】
也有“墓志铭体”“世界末日体”等别称,是网友创造并引导万众跟随的又一自娱自乐文体。因“2012-12-21”临近,那个似无还有似有还无似真还假似假还真的“玛雅预言”激荡出的心理悸动成为这一类墓志铭文本趋热的心理背景,其文本样式由生卒年月打头,“前边是生日,后边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一条微博就写下了自己的一生。不管面对2012的态度是调侃还是感慨,这都算是一种对2012年的留念。”
【九刀亚洲制霸十刀世界称王】
本周热词“切糕”引发诸界语文狂欢,此语出自本周热门顺口溜:“何为切糕:一刀杨幂上床,二刀上海买房,三刀兰博入手,四刀盖茨认娘,五刀股神转行,六刀台湾归降 ,七刀买断银行,八刀日本灭亡,九刀亚洲制霸,十刀世界称王”……这则顺口溜中涉及闻达人事诸多,实属躺枪,原创者着意于口舌之快而已,似并无攻击恶意。
【忙碌陷阱】
来自译言网本周推荐,语出译者盐焗花生米所译戴维-艾伦文章,原题“为什么你觉得越来越忙碌”。戴维-艾伦在其新书《搞定》中与读者分享破解忙碌的心得。“忙碌陷阱”4字几乎涉及所有人,它当然与多任务环境、多介质信息传播分享消费之类相关,但同时,也与个体欲望超常、欲念郁结相关,尤须自我审视自我研判,做出新选择,新取舍。
【你已不在人世你的失败仍然活着无声无息岿然不动】
来自作家btr本周推荐,语出即出新书《设计灾难》新书预告文案:“失败作为我们活在世上的部分印迹,会活得比我们长久。当你已不在人世,你的失败仍然活着,无声无息、岿然不动,泰然地等待着你的后人唤醒它们”……这段文字很容易从原有语境跳脱,成为岁末恨事憾事百感丛生的对应语,而它更有景深意味的连类之想,甚至可延伸至更多源自父辈的耻感。早晚要还的一切终会到来,只不过此时寂然如常,彼时轰然而至,而已。
【控负】
新词,意为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负面报道予以控制。据悉,甚至有些地区会成立专门机构专职负责组织或消解负面报道给本地区、本部门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个阳光灿烂的2B青年】
来自《新京报》本周报道。就即将上线的导演新作《泰囧》,导演徐铮说:“王宝强一直有拍动作片的心愿,写剧本时我就把这个放进去……以往草根总被处理成‘民工’标签,我觉得宝强树立了新的草根形象,就是阳光灿烂的2B青年。他出场时很烦、很讨厌,后来你会发现他非常可爱。”
【去标签化】
来自学者胡泳微博,语出电视编导范铭:“标签在网络时代有最大的传播效果。复杂争议事件中的人物报道,最关键的是要去标签化。”在范铭看来,脑残、屌丝、愤青、五毛、CCTV、女博士等,均为流行标签。几年前,评论家韩皓月曾撰《标签化时代》一文。在他看来,标签化是一种现实存在,它是荣耀也是耻辱,是光环也是负担。
【我溜溜儿等了你一整天】
来自《北京晚报》报道。新近,北京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北京库”项目。这一项目旨在通过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采集北京话原始数据。据项目发言人介绍,“虽然全国人民都在说普通话,但真正的北京方言说的人却越来越少。”“近三十年间,人口流动迁徙频繁,语言交互影响明显。如今说地道北京话的人并不好找。”北京话和普通话读音近似,但很多字词读音差异很大。比如普通话说“隔壁”,北京话说“界壁儿”,普通话说“淋湿了”,北京话说“轮湿了”,普通话说“等会儿”,北京话说“稍绷”,普通话说“蝴蝶”,北京话说“互铁儿”,普通话说“出彩虹”,北京话说“出杠子”,普通话说“从这儿往东”,北京话说“解这儿往东”(或“打这儿往东”)。报道说:“何向东一家已经在北京居住了11代,‘从顺治爷那辈儿起呣们就溜达到北京了,要我说啊,北京话要保留的不光是方言土语,还应该是北京味儿、京韵。’何老爷子说,侯宝林有一段儿相声特别有北京味儿,他活灵活现地模仿了起来:那天我你去了,你没在家,我溜溜儿等了你一整天,你没来。我一看褶子了,我撒丫子了。”
【1942】
来自本周热门语段。因电影《1942》上线热映,那场70年前的天灾人祸被重新提起,广泛议论,这一联想式语段被广泛传播:“1942侥幸活下来的,却在1962饿死了,然后,他们在2012被平坟了。”
【一场盛宴一壶酱油一个耳光】
语出作者吕小闲博文,原题“基于虚构的历史和基于历史的虚构”。上周,《王的盛宴》《1942》两部新片上线。作者以这样一个类似绕口令的中文短语为题,从题材属性角的度挑剔两部新片创作支点上的微妙差异:“两个影片必然都是虚构的,不同的是,一个虚构基础在《史记》上,一个虚构的基础在历史材料中”……而它们究竟是“一场盛宴”“一壶酱油”还是“一个耳光”,还需观众给出评判。
【作恶授权】
来自网友刘胜军改革微博推荐,语出学者孙立平。按照孙立平解释,所谓“作恶授权”,“就是默认甚至鼓励用违法法制的方式做事。”“在维稳中,反正不能出事儿,怎么不出事儿,你自己想办法。这是极恶劣的模式。计划生育也是这一套,反正孩子不能生下来,至于怎么不能生下来,自己想办法去。”
【在下巴上收获着自己的秋天】
语出网友9度秋裤,据9度秋裤自己说,这首名为“下巴上的秋天”的短诗已被收入《秋裤诗选》。诗云:“一把刮胡刀/变成农具/在下巴上/收获着自己的秋天”……从信息狂澜般的微博里冷不丁读到它,先是一愣,然后二二地想,怕是秋天也已不多?
【口碑维护团】
本周娱乐新词。据《新京报》记者勾伊娜报道,“上周四上映的陆川新作《王的盛宴》,首个周末收获了4200万元票房。与此同时,该片对于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解构也引发了颇多争议……负责该片宣传的李小姐则认为这其中暗藏“水军”搅局,并透露已经采取口碑维护团队于12月1日紧急加入:’我们恪守的底线是:绝不抹黑其他电影’”……从语文角度看,尽管有“不抹黑其他”的承诺,但“口碑维护”一词本身已十足含混。商业社会“口碑”自然可以按需生产,可这跟“口碑”本义已相去甚远。业内人士高军在媒体说:“承认雇水军,陆川有点傻……为影片上映做的宣传,都是有必要的,但以黑治黑,谁先说自己黑,是要被市场‘黑’掉的。”
Via 黄集伟 孤岛客